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微生物学   
[0] 评论[0] 编辑

超菌时代

导致原因
超菌时代超菌时代

抗生素被发明之前,感染曾造成严重的威胁。直至1936年,肺炎还是美国的头号杀手,截肢往往是对感染创伤的惟一治疗手段。20世纪30年代引入的磺胺类药物,以及在40年代引入的青霉素,它们在一夜之间令许多细菌性的感染变得可以治愈。结果,医生随意开药——经常是为了喉咙痛、鼻窦充血和咳嗽这些由病毒而非细菌引起的症状。细菌随之对最常用的几种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大众认为制药企业和研究人员会继续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组名为碳青霉烯的药物被发明出来,以对抗肺炎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一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那个时候,它们被认为是药物方面的最后防线,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对抗许多种已经出现的有抗药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莫勒林说。很多医院把这些药物当作“储备”,但是它们的有效性却让一些医生难以抵抗其诱惑力,严格的防线慢慢地崩溃。不可避免地,变异了的抗药细菌开花结果,这次连碳青霉烯也失去了效果。[1]

现象

所谓的“超级细菌”是对多数抗生素产生了抵抗能力的细菌,其中最著名的一种是抗甲氧苯青霉素(一种合成抗菌药,与青霉素有关,最常用于治疗由青霉素酶产生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MRSA)。MRSA是指对甲氧西林产生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医院里,MRSA导致术后伤口感染、肺炎和血液感染,血液感染由留置的导尿管引起。但是它还能导致许多其他感染,甚至包括细菌性脑膜炎。”

甲氧西林是1959年用于临床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原本它能有效对付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临床使用短短两年后,英国就出现了首例MRSA病人。随后,MRSA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甚至遍布全球。据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感染MRSA而入院治疗。

其实,MRSA的毒性并不比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只是由于它对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药性,才使得治疗更为困难。MRSA变种是于1997年在纽约首先发现的,它具有被称为PVL的毒性较强的毒素,病人感染后果会更为严重。以往,MRSA主要感染住院病人,大多通过身体接触传播。通常,年纪较大、病情严重、皮肤有伤口或有管子通到体内(如导尿管)的人比较容易被感染,健康人的感染几率很低。现在,新的变种似已能够感染健康人,并在美国出现多次小规模暴发。[2]

微生物的博弈
青霉素青霉素

早在1967年,医生就发现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了。所谓的细菌耐药,是指抗生素的过度或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免疫力”。简言之,这颇有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味。

以“构建安全未来”为题的2007年版《世界卫生报告》也谈到,“另一种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是病原微生物持续不断地演变,对一些原本有效地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是导致传染病死灰复燃的主要因素。通过自发的突变,和不同的类别之间的基因的交换和整合,细菌能够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有人曾打趣地把抗生素比作税务局,偷税漏税人与税务局玩的是猫捉老鼠,抗生素也不例外——前脚刚研制出一种新抗生素,细菌紧跟着就产生耐药性。

因此,即便现代人用抗生素治疗链球菌感染,也将颇费周折——不断加大抗生素剂量或换用其他种类抗生素。[2]

尴尬前景
抗生素开发缓慢

在人类研发出新的药物靶点或策略前,前景不容乐观。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乔治.鲍斯特(George Poste)警示:“到2010年,世界上有效的抗生素有可能用完,在开发对付‘超级细菌’的新药之前,人类可能至少有五年的时间无药可用。” 从1962年喹诺酮类抗生素上市,到2000年恶唑烷酮类抗生素上市,其间竟无任何新抗生素出现。

此外,可用的药物资源越来越少,能用以提炼新抗生素的生物几已开发殆尽。要知道,用以对付病菌的抗生素,恰好来源于细菌或真菌合成的分泌物。人类已筛选过上百万种细菌分泌物,有效的仅十余种。目前,放线菌内可兹利用的抗菌化合物,越来越难有突破性发现。从这个角度看,“抗生素矿”几近枯竭,人类似将重回没有抗生素的史前时代。要命的是,人类与细菌的新竞赛却不在同一起跑线,变异耐药的细菌早已跑到在人类前面。不得不承认,抗生素枯竭时代业已来临。

细菌进化领先
著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著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比一下吧:抗生素的历史不过80年,细菌在地球上已存在了几百万年。以短暂有涯对比上古地球,细菌无疑更具智慧。再仔细想想,抗生素从未消灭过任何一种疾病,微生物也从未因人类发明了抗生素而自行绝迹(天花除外)。在细菌面前,人类必须有自知之明,多多反省并警醒。

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女记者劳里.加勒特(Laurie Garrett)在《逼近的瘟疫》(The Coming Plague)一书中说:“利用高倍显微镜去观察微生物世界,就会看到一种疯狂的、拼命推挤的场面,那里的微生物不停得互相推搡,其速度之快、力度之猛,相比之下,连午饭时间东京便道上匆匆的人流也显得十分缓慢了。可以想象,假如微生物真有胳膊的话,它们必会不停地推搡邻居,在永无休止的争斗中争取一块生存之地。”

微生物无疑是令人敬畏的,遇到敌人时,它们会紧紧抱团、一致对外——“交换基因,以对抗一种抗生素威胁。”毫无疑问,微生物也是生命一种,对外来入侵会防守反击,耐药正是它们练就的本领。[2]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手足口病病毒    下一篇 ABO血型系统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