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学   
[0] 评论[0] 编辑

乙炔

乙炔乙炔

乙炔(acetylene)最简单的炔烃。分子式HC≡CH。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易燃气体。熔点-80.8℃,沸点-84℃,相对密度0.6208(-82/4℃)。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难溶于水,易溶于丙酮,在15℃和总压力为15大气压时,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克/升,溶液是稳定的。因此,工业上是在装满石棉等多孔物质的钢桶或钢罐中,使多孔物质吸收丙酮后将乙炔压入,以便贮存和运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乙炔。

英文名称:Acetylene。

别名:电石气。

CAS No.:74-86-2。

分子式:C2H2。

分子量:26.04。

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物理性质

乙炔乙炔
乙炔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97.5%。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熔点(℃):-81.8(119kPa)。

沸点(℃):-83.8。

相对密度(水=1):0.6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1。

蒸气压(kPa):4053(16.8℃)。

闪点:<-50℃。

燃烧热(kJ/mol):1298.4。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化学性质

乙炔化学性质很活泼,易起加成 、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生成多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氯化汞存在下与氯化氢加成,生成氯乙烯:   HC≡CH+HCl→H2C = CHCl;在乙酸锌存在下与乙酸加成,生成乙酸乙烯酯:HC≡CH+CH3COOH→H2C = CHOCOCH3;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3CH≡CH 10KMnO4 2H2O→6CO2↑ 10KOH 10MnO2↓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 2H-OH→Ca(OH)2 CH≡CH↑

(1)氧化反应:
  a.可燃性:2C2H2 5O2 → 4CO2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带浓烟 , 燃烧时火焰温度很高(>3000℃),用于气焊和气割。其火焰称为氧炔焰。
  b.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可以跟Br2、H2、HX等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如:
  现象:溴水褪色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
  所以可用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区别炔烃与烷烃。
  与H2的加成:CH≡CH H2 → CH2=CH2
  与HX的加成:如:CH≡CH HCl →CH2=CHCl 
       氯乙烯用于制聚氯乙烯
  
(3)“聚合”反应:三个乙炔分子结合成一个苯分子:  
        由于乙炔与乙烯都是不饱和烃,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似。在适宜条件下,三分子乙炔能聚合成一分子苯。

(4)金属取代反应:将乙炔通入溶有金属钠的液氨里有氢气放出。
       

乙炔

乙炔分子中的两个π键

乙炔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白色乙炔银沉淀,因为乙炔分子里碳氢键是以SP-S重叠而成的。碳氢里碳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比较大些,使得碳氢之间的电子云密度近碳的一边大得多,而使碳氢键产生极性,给出H 而表现出一定的酸性。       

和空气的混合物在乙炔含量2.5%~80%范围内有爆炸性。如供给适量空气,可以安全燃烧而发白光,在没有电源的地方用作光源。在氧气中燃烧,氧炔焰的温度高达3200℃左右,可用来切割和焊接金属。

乙炔在羰基镍存在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丙烯酸丙烯酸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丙烯酸酯都是生产高聚物的原料。乙炔分子中的氢有微弱酸性,可被金属取代生成乙炔化物,例如将乙炔通入亚铜盐或银盐的氨水溶液中,立即沉淀出红棕色的乙炔亚铜CuC≡CCu  ,或乙炔银AgC≡CAg,此反应可用于乙炔的定性检验。

工业上由甲烷部分地燃烧,甲烷或低级烷在高温下热解,或碳化钙(电石)水解生产。由碳化钙制备的乙炔由于含磷化氢等杂质而有恶臭。

主要用途

乙炔可用以照明、焊接及切断金属(氧炔焰),也是制造乙醛、醋酸、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的基本原料。

纯品乙炔为无色无气味的气体,自电石制取的乙炔含有磷化氢砷化氢硫化氢等杂质而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蒜臭和毒性;常压下不能液化,升华点为-83.8℃,在1.19×105Pa压强下,熔点为-81℃;易燃易爆,空气中爆炸极限很宽,为2.5%~80%;难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在丙酮中溶解度极大,在1.2MPa下,1体积丙酮可以溶解300体积乙炔,液态乙炔稍受震动就会爆炸,工业上在钢筒内盛满丙酮浸透的多孔物质(如石棉、硅藻土、软木等),在1~1.2MPa下将乙炔压入丙酮,安全贮运。

乙炔燃烧时能产生高温,氧炔焰的温度可以达到3200℃左右,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供给适量空气,可以安全燃烧发出亮白光,在电灯未普及或没有电力的地方可以用做照明光源。乙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在20世纪60年代前,乙炔是有机合成的最重要原料,现仍为重要原料之一。如与氯化氢氢氰酸乙酸加成,均可生成生产高聚物的原料;

乙炔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不同的聚合作用,分别生成乙烯基乙炔或二乙烯基乙炔,前者与氯化氢加成可以得到制氯丁橡胶的原料2-氯-1,3-丁二烯。乙炔在400~500℃高温下,可以发生环状三聚合生成苯;以氰化镍Ni(CN)2为催化剂,在50℃和1.2~2MPa下,可以生成环辛四烯

乙炔具有弱酸性,将其通入硝酸银或氯化亚铜氨水溶液,立即生成白色乙炔银(AgC≡CAg)和红棕色乙炔亚铜(CuC≡CCu)沉淀,可用于乙炔的定性鉴定。这两种金属炔化物干燥时,受热或受到撞击容易发生爆炸,如:

反应完应用盐酸或硝酸处理,使之分解,以免发生危险。乙炔在使用贮运中要避免与接触。

工业上可以用碳化钙(电石)水解生产乙炔:CaC2+2H2O→HC≡CH↑ Ca(OH)2

乙炔也可由天然气热裂或部分氧化制备。

应急处置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以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管理信息

乙炔乙炔
操作的管理: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的管理: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 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的管理: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废弃的管理: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纯乙炔属微毒类,具有弱麻醉和阻止细胞氧化的作用。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乙炔中常混有磷化氢、硫化氢等气体,故常伴有此类毒物的毒作用。人接触100 mg/m3能耐受30~60 min,20%引起明显缺氧,30%时共济失调,35%下5 min引起意识丧失,含10%乙炔的空气中5 h,有轻度中毒反应。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本品,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肝充血脂肪浸润

应急医疗

诊断要点:

(1)吸入一定浓度后有轻度头痛、头昏。

(2)吸入高浓度时先兴奋、多语、哭笑不安,继而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嗜睡。

(3)严重者昏迷。

(4)乙炔急性毒性主要是因为高浓度时置换了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缺氧是主要致死原因。

处理原则:可参考“丙烯中毒”。

(1)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吸氧、保温、静卧,避免过多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抑制时给予中枢兴奋药,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以进行机械辅助呼吸。

(3)护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他并发症等支持治疗。

(4)严重中毒时慎用儿茶酚胺类药物,防止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警惕和处理其他并发症等支持治疗。

预防措施:

停止吸入,症状迅速消失。实际上,乙炔中毒者的症状部分由于混入的磷化氢、硫化氢和其他气体所致。应注意有否混合气体中毒,尤其是磷化氢中毒的可能性,以便及时抢救。

监测方法

1.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1)气体检测管法。

(2)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

2.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类  别 来  源
气相色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空气 杭士平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乙炔亚铜比色法 空气 《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国家标准

1.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2.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5300 mg/m3,窒息性气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乙底酚    下一篇 乙炔雌二醇三甲醚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