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解剖学   
[0] 评论[0] 编辑

大肠

大肠

 

正文
位于腹腔内的人体器官之一。呈环回叠积状。分回肠和广肠两部分。回肠上接阑门,与小肠相通,下接广肠,广肠下端为肛门。大肠主传化糟粕,与小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其经脉与肺相连,故大肠与肺为表里关系。大肠通过经脉循行,与食指桡侧端、上肢伸侧前缘、面颊牙齿、口角、上唇、鼻翼两旁等部位相连,大肠有病变时往往会在这些部位上有所反映。 

大肠结构:
大肠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小肠的终点盲肠就是大肠的开端,接着就有:

1. 位于右腹部的升结肠: 长约15cm
2. 由右腹部横向左腹部的横结肠: 长约50cm
3. 左腹部向下降的降结肠: 长约20cm
4. 降结肠以下的“乙”字形弯曲的乙状结肠: 长约40-45cm

乙状结肠 之后就是直肠, 长约12一15cm, 连接消化道的终点: 肛门

主要生理功能:
 大肠的功能是传化糟粕。传,即传送。化,即变化。大肠把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的食物残渣变化成粪便,传送至广肠末端,经肛门排出体外,并在这一过程中吸收多余的水液。故又称大肠为“传导之官”。 

  大肠与肺、肝、脾、胃、肾的关系较为密切。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表里相关。大肠正常传导,肺气便可清肃下降;肺气清肃下降,亦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正常发挥。大肠要正常传导,还有赖于肝气疏泄条达,脾气健运,胃津充足及肾阳温煦正常,使气行而降,津润而通,通降得宜,方传导有常。若某一脏器的不足或偏颇,都可影响大肠的传导。 

病证及其诊治:
 大肠的病变,多因饮食不节、外感湿热、脾胃受损或脏腑功能紊乱所致。主要表现在传导功能异常上,如便秘、泄泻、肠鸣等。如过食生冷瓜果,致使脾肾阳气不足,大肠失于温煦,传导失司,则表现为大便溏泄、腹痛喜温喜按、小便清长、手足不温,甚则滑脱不禁、久泻脱肛等症。若平素嗜食辛辣厚味,肠胃阳热素盛,或邪热内蕴肠道,气机郁滞,传导失司,则表现为大便秘结、腹部胀痛而拒按、口燥唇焦、舌苔黄燥、脉数急等症。或因饮食不洁或外感湿热秽浊之邪,湿热内蒸,蕴结于大肠,表现为下痢脓血,或泻下不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若年老、产后营阴内亏,或热病后津伤,大肠失于滋润,可见大便干结,不易排出,或数日大便一次,形体消瘦,咽干少津等症。 

  诊断大肠病变,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有时在大肠经脉循行的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色泽改变等现象协助诊断。治疗上以通下为大法,但又要视寒热虚实而各司其法。大肠虚寒者,应温肠祛寒;大肠实热者,应通肠泻热;大肠湿热者,应清泄大肠湿热;大肠津亏者,应滋阴润肠。但须注意,大肠病变与脾、胃、肾、肝、肺均有关,如温肠祛寒则要不忘温补脾肾,通肠泻热则要不忘清泻胃腑。其健脾、养、温肾、疏肝、降肺之法运用得当,均有助于大肠之传导,有益于大便秘结的治疗。 

  大肠与小肠、、胃是机体对饮食进行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排泄糟粕的重要器官。因而大肠在养生保健方面的注意事宜,大致与脾胃相同。需要有合理的饮食规律,加上心情舒畅,使脾胃健运,肝气条达,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充足,就可抵御外邪侵入,保持大肠正常的传导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配图

 

相关连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结节    下一篇 大腿肌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