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心理学   
[1] 评论[0] 编辑

受体

受体
正文

  细胞膜或细胞内的1种特异的化学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受体与其相应的配基(如激素)有高度的亲和力,并能同它发生特异性结合,也可以被配基饱和。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生理效应。
  种类与分型  根据受体的亚细胞定位,受体可分为:
  膜受体  这类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催产素、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释放素、促甲状腺素释放素等多肽类激素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的受体及乙酰胆碱的受体都是膜受体。
  膜受体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可以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腺苷三磷酸变成环腺苷酸(cAMP)。有些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抑素与受体结合可激活细胞膜上的鸟苷酸环化酶,使鸟苷三磷酸(GTP)变成环鸟苷酸(cGMP)。cAMP和cGMP再通过对细胞内各种酶系的作用,影响细胞的代谢,产生各种生理效应(见细胞膜受体)。
  胞浆受体  这类受体存在于细胞浆内,如:雌二醇、孕酮、睾酮、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甾体激素的受体。
  核受体  这类受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已发现的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激素穿过细胞膜,与胞浆内或核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同染色体上的特异结合位点结合,启动基因转录,促使信使核糖核酸(mRNA)合成,在胞浆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新的蛋白质,这些新的蛋白质有各种功能,包括激活细胞内酶系的功能,从而产生生理效应。
  根据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不同,受体还可以分成若干型和亚型:如与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就有 α受体-α 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和β受体-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与 α受体结合,可引起血管收缩、子宫收缩、扩瞳肌收缩和小肠舒张括约肌收缩,而与β受体结合则引起血管舒张、小肠舒张、支气管扩张和心肌兴奋。心肌和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分别可以为不同的阻断剂阻断。如心得宁可以阻断心肌的β受体,但不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丁氧胺则相反。所以β受体又可以分为两个亚型;能使心肌兴奋的受体叫β1型;能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的叫β2型。使用不同的阻断剂发现α受体也可以分为α1型和α22型。前者主要分布在肾上腺素能纤维末梢的突触后膜;后者则主要分布在突触前膜,对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进行负反馈调节。
  本质与特性  本质  除吗啡受体外,已分离出来的受体都是蛋白质。细胞膜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结构蛋白。有的受体蛋白只由一条肽链构成,叫单体;有的则是多聚体,由几条肽链构成。有的是糖蛋白,有的是脂蛋白。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就是一个糖蛋白。
  已发现的胞浆受体都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大分子蛋白质。如孕酮的受体就是由分子量为111000和117000的两个亚基组成,是一种雪茄状的二重体蛋白质分子。
  特性  ①特异性:受体只存在于某些特殊的细胞中。如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神经末梢递质作用的效应器细胞。黄体生成素可作用于睾丸的间质细胞,就是因为间质细胞有其受体;而卵泡刺激素只能作用于曲细精管的支持细胞。受体还能识别配体,并能与其活性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如子宫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只能与17-β羟二醇结合,而不能与17-α 羟雌二醇结合,更不能与睾酮和孕酮结合。②亲和性:受体与其相应的配体有高度的亲和性。一般血液中激素的浓度很低,每升只有10~10摩尔。但仍足以同其受体结合,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这说明受体对激素的亲和力很强。③饱和性:受体可以被配体饱和。特别是胞浆受体,数量较少,少量激素就可以达到饱和结合。如在对甾体激素敏感的细胞中胞浆受体的数目最高每个细胞含量为10万个,雌激素受体,每个细胞中含量只有 1000~50000个。故在一定浓度的激素作用下可以被饱和,而非特异性结合则不能被饱和。④有效性: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一定要引起某种效应。激素、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都可以引起生理效应。如肝细胞上的结合蛋白能与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结合,从而激活磷酸化酶,引起糖原分解。这种能引起血糖升高的特异性结合蛋白,可以叫做受体;而与催乳激素结合的蛋白,结合后在肝内引起什么功能还不清楚,因此,还不能叫做受体。
  除上述主要特性外,还有可逆性、阻断性等。如激素或递质与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随时解离,丧失活性,尔后受体又可以恢复,这就是可逆性。正是由于这种可逆性才得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某些外源性药物、代谢产物、抗体等可以同受体结合,占据内源性活性物质与受体结合的部位又可阻断其生物效应,这就是阻断性。如阿托品可以同M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占据了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的位点,从而阻断了乙酰胆碱的效应,这就是阿托品药理作用的理论基础。
  与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机体不仅通过改变激素的浓度以适应生理需要,也可以通过改变激素受体的密度,从而改变靶细胞的敏感性,来改变某种生理功能。因此,仅仅测定激素的浓度,还不能反映内分泌功能的全貌,还应测定激素受体的密度及靶细胞的反应性。
  近年来,受体学说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受体病”就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新概念。受体病是由于受体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异常改变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如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种病人对外源性胰岛素不敏感,用通常的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很难奏效。
  受体作为一种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在某种情况下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可以产生抗受体的抗体。在极度耐胰岛素Ⅱ型的糖尿病中,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在重肌无力症中,有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它们竞争性地抑制了激素或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干扰了其正常作用的发挥。
  受体研究是从分子水平来阐明激素、递质、药物、抗体的作用机制及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因此,它已成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之一。
  参考书目
 第三军医大学:《人体染色体与疾病》,重庆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版,1978。

受体(偏重于药理方面)

(1)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存在于快速反应细胞的膜上,由单一肽链4次穿透细胞膜形成1个亚单位,并由4到5个亚单位组成穿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受体激动时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 。如N型乙酰胆碱、脑内GABA、甘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受体。
(2)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为单一肽链7次跨膜,胞内部分有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G-蛋白)的结合区,药物激活受体后,可通过兴奋性G-蛋白(Gs)或抑制性G-蛋白(Gi)的介导,使cAMP增加或减少,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这类受体最多,数十种神经递质及多肽激素类的受体需要G-蛋白介导其细胞作用,如肾上腺素受体、M型乙酰胆碱受体、阿片受体、前列腺素受体等。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由三部分组成,细胞外有一段与配体结合区,中段穿透细胞膜,胞内区段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促其本身酪氨酸残基的自我磷酸化而增强此酶活性,再促使其他底物酪氨酸磷酸化,激活胞内蛋白激酶,增加DNA及RNA合成,加速蛋白合成,从而产生细胞生长分化等效应。如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的受体。
(4)细胞内受体:甾体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浆内,与相应甾体结合后进入核内,与DNA结合区段结合,促进转录及其后的某种活性蛋白增生。甲状腺素受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大致相同。细胞内受体触发的细胞效应很慢,需若干小时。

配图
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受体t-细胞受体
相关连接

受体的调节(the regulation of receptor)

1.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受体脱敏(receptor desensitization)受体长期反复与激动药接触产生的受体数目减少或对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如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产生的耐受性。
2.向上调节(up-regulation): 受体增敏(receptor hypersitization)受体长期反复与拮抗药接触产生的受体数目增加或对药物的敏感性升高。如长期应用普萘洛尔突然停药的反跳现象(rebound)。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发生认识论    下一篇 受虐癖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