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理学   
[0] 评论[0] 编辑

记忆

记忆记忆
◎ 记忆 jìyì

(1) [memory;remember;bear in mind]
(2) 记住或想起训练记忆的课程
(3) 过去的事物留在脑中的印象记忆所得者。
定义
记忆的过去经验的心理反映形式。它表现为人对感知过、体验过、想象过的东西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大脑皮质中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以及以后的现实化,是记忆的生理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对记忆的生理机制从生物物理学生理化学以及脑科学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了种种假设,如脑皮质定位说脑均势说分子记忆说等等。
起源与发展

关於记忆学,最早文献源自於西元2500年前希腊演说家西蒙尼提斯〈Simonides〉...更是世界上最重视记忆学研究的国家,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记忆大赛

自从有了人类之后,记忆便跟随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中。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就要记住周围的环境,要分辨出哪些动物、植物对人们有害,哪些有益,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应付各种自然灾害。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就需要保存住记忆。同时,增强记忆力,也成了人类生存十分重要的学问,倘若发生什么大灾害,人类自身及所有知识记录惨遭毁灭性打击的时候,如果氏族首领侥幸存活的话,他们就需要尽一切努力去恢复一切已经失去的知识,所以他们平时要训练增强记忆的能力,把一切圣典记在自己的大脑中。据记载,新西兰毛利族的首领卡马塔那能背诵全族长达1000年的,包括45代人的历史,这些内容足足够他背上3天3夜,而他却从不看笔记之类的东西。

形成步骤

记忆记忆的试验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著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相当多种分类,主要因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

在记忆形成的步骤中,可分为下列三种信息处理方式:

1.译码Encoding:获得信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

2.储存Storage:将组合整理过的信息做永久纪录

3.检索Retrieval:将被储存的信息取出,回应一些暗示和事件。

基本过程

记忆大脑记忆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遗忘、再认和再现。记忆是从识记开始的。识记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映象在记忆中巩固和保持的过程,它是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再现的完整性和精确性、保持的巩固性和长久性都依赖于识记。识记根据有无目的性可分为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随意识记的特点是有自觉提出的识记目的,它要求进行意志努力和应用专门方法;不随意识记的特点是没有识记目的,它是在某种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的。

通常,随意识记要比不随意识记有成效。识记的成效主要地依赖于它的目的性、准备性、对所识记的材料的兴趣和情绪关系。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或不理解,识记又可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与对材料的理解有联系,它的基础是在新的材料和已熟悉的材料之间,在材料的各个部分之间建立意义联系;机械识记则同理解没有联系或较少联系,这是由材料的特点及其理解的困难性所引起的,它的基础是以多次重复的方法巩固外部联系。一般说来,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的效果,但在认识过程中这两种识记都是必要的。

保持和遗忘是相互对立的过程。保持是对材料的积极加工,使之系统化,进而概括和掌握它们,并把它们储存在记忆中的过程;遗忘是材料在记忆中消失的过程,即没有把材料保持下来。因此,保持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具体地表现在再认和再现上,人应用所获得的经验是借助于再现和再认实现出来的。再认和再现是以前感知过的东西的恢复过程,二者的差别是:再认是当客体在场时出现的,再现是客体不在场时出现的。再认和再现可以是随意的或不随意的。

种类区分 

记忆相关书籍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 4种,即映象记忆或表象记忆感情记忆或情绪记忆逻辑记忆或词的记忆运动记忆或动作记忆。在人的记忆中,词的记忆或逻辑记忆占主要位置。这几种记忆形式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因为它们都表现在统一的记忆过程中。在控制论信息论的影响下,心理学中引入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瞬时记忆就是事物接触到人的感觉器官时所产生的感觉登记,其内容如受到注意便转化为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通常为7±1个项目,保持时间约 1分钟。短时记忆的内容如得到重复便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它的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乃至几十年之久。记忆同个性有联系。根据不同的人对直观材料或抽象材料记忆效果的差异,可以把记忆分为三种类型,即直观映象类型、词的逻辑类型和中间类型。

分类

记忆内容的分类:   

记忆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的变化,记忆的类型有: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 型、情绪记忆型和动作记忆型。
1、形象记忆型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的记忆类型。
2、抽象记忆型也称词语逻辑记忆型。它是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记忆类型,如,“哲学”、“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等词语文字,整段整篇的理论性文章,一些学科的定义、公式等。
3、情绪记忆型,情绪、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的牢固的保持在大脑中。
4、动作记忆型动作记忆是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主的记忆。动作记忆是培养各种技能的基础。

感知器官的分类:
视觉记忆型是指视觉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视觉记忆中,主要是根据形状印象和颜色印象记忆的。
1、听觉记忆型是指听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
2、嗅觉记忆型是指嗅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嗅觉记忆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
3、味觉记忆型是指味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味记忆也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
4、肤觉记忆型是指肤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
5、混合记忆型是指两种以上(包括两种)感知器官在记忆过程中同时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

保持时间的分类:
科学家们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个保持阶段。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将这两个阶段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四种。

意识类型的分类:

记忆记忆

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 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其中的“意”,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意识”,意识问题很复杂,我们在这里将他解释为“意志性”和“目的性”,仅为了掌握。)结合记忆过程,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无意识记、无意回忆、有意识记和有意回忆四种。
1、无意记忆的四个特征:
一是没有任何记忆的目的、要求;二是没有做出任何记忆的意志努力;三是没有采取任何的记忆方法;四是记忆的自发性,并带有片面性。
2、有意记忆的相对于无意记忆,也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有预定的记忆目的和要求;二是需要作出记忆的意志努力;三是需要作出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四是具有自控性和创造性。

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无意记忆可以向有意记忆转化,有意记忆也可以向无意记忆转化。这些条件包括:
第一,实践或认识任务的需要是两者相互转化的根本条件。
第二,信息强度的变化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第三,人的主观处于何种状态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第四,所掌握的记忆技能的熟练程度是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五,精神高度集中,然后思想放松,常常是有意记忆向无意记忆转化的有利时机。

功能作用  

人借助于记忆积累着生活经验和知识,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应用它们。记忆参与人的整个认识过程,并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记忆把过去感知和体验过的东西作为映象而在脑中保持和巩固下来,人就必须每一分钟都重新体验生

专家解释

记忆坎德尔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三们科学家,他们是卡尔松格林加坎德尔。他们的获奖成就是发现神经元之间特殊的信号传导形式,在提示记忆这谜的研究中,他们又迈出了一大步。其中,坎德尔的工作直接与记忆机制有关。

坎德尔利用海兔作为实验动物,研究记忆的神经机制。

海兔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它的神经系统有20000多个神经元,它的自动保护腮具有反射作用,即受到伤害时,会用度出保护性反应,而且如果它的腮受到刺激,其持续保护性反应可达几天甚至几周。

坎德尔认为,反射性保护腮是一种学习和记忆过程。

后来,坎德尔进一步研究发现,海兔的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都与突触和神经递质有关。在感觉神经与能作出反应的肌肉相连接的突触上,神经递质释放得越多,海兔的学习和记忆保护(反射性保护腮)能力就越强。

较弱的刺激可以形成短期记忆,其时间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而这种短期记忆的机理是,神经细胞离子通道发生变化,由此较多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导致突触释放更多的递质,使记忆加强。

后来,坎德尔又发现,海兔的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的基础不同。

长期记忆需要生成新的蛋白质。例如,对海兔神经细胞进行强刺激,可形成几周的长期记忆。其原理是强刺激可以引起蛋白质水平的巨大变化,有些蛋白质变得很多,有些蛋白质变得很少,因此突触的结构改变、功能增强,记忆也增强。

长期记忆既然与新蛋白质产生有关,那么新蛋白质合成若受阻,长期记忆就不会产生,相反,短期记忆不受新蛋白质生成的影响。但是,无论是短期记忆,还是长期记忆,记忆都发生在神经细胞的突触部位。

坎德尔的研究为其后和今天的大脑记忆研究奠定了基础。正是在坎德尔和格林加德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已经了解到了大脑记忆的一些机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诸如,突触的结构性变化、突触的可塑性、突触改变发生在大脑何种区域、神经递质的种类和神经传导通路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记忆。

判断记忆品质的优劣标准

记忆记忆
综合起来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人们记忆的速度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实验:让受试者背诵一首唐 诗,有的人重复5次就记住了,而有的却需要重复26次才能记住。有的学者让受试者识记一系列图形,有的人只需看33次就能记住,有的却需要看75次才能记住。这就说明了人的记忆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记忆是否敏捷取决于大脑皮层中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条件反射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条件反射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记忆具有敏捷性,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要增强记忆力首先就是记忆的敏捷性。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一是平时要加强锻炼,通过锻炼使自己的记忆敏捷起来;二是在记忆时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以此来获得新的知识。也就说在旧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样记忆就会逐渐敏捷起来。             

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短。仅有敏捷性还不能称之为良好的记忆。像前面讲的,记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所以,良好的记忆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标准就是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记忆的事物能在头脑中保持长久的时间。它是记忆巩固程度的体现。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记忆的持久性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牢固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巩固,记忆就越持久;条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记忆就越短暂。人们的记忆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人记忆十分长久,可以维持多年;而有的人却十分健忘,记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记忆长久,但是仅仅持久仍然是不够的,如果不善于灵活运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运用的灵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记忆不长久,一般是功夫不深,复习记忆密度不够有关。要经常地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使条件反射不断强化而得到巩固,这样就可以使记忆获得持久性。

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一个人的记忆,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备正确性,记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记错了。显然这样的记忆也毫无用处。完全可以说,“正确性”是良好记忆的最重要的特点。如果记忆总是不正确,那它只能对我们的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帮倒忙。正像开汽车时弄反了方向,开得越快,距离目的地越远。所以,记忆的正确性是保持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记忆总是非常正确,回答问题,处理事情总是那么信心十足,准确而全面,从不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而有的人的记忆不是错误百出,就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总是“大概”、“或许”、“差不多”等。这说明人们的记忆在正确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记忆的不正确,不准确与识记以及遗忘的选择性有很大关系。对同一件事情,人们识记的角度和识记后遗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几个人都看了某本书,看后即问他们记住了什么内容,他们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样的。从生理上说,记忆的正确与否与条件反射有关。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准确、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好,反之,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确、不准确、不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差。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确性,就要从条件反射建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上去努力。一般来说,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这和在白纸上画画看得最清楚是一个道理。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最初印象往往对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要保证记忆的正确性,首先要进行认真、正确的识记。其次,必须勤于自我监督。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分清自己记忆中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精确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对于正确和精确记住的事物,要不断通过强化条件反射去巩固它;对错误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要通过修正条件反射之后再去加强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记忆的正确性。             

备用性

记忆记忆

 记忆的备用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记忆备用性,指的是能够迅速地从已识记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当时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记忆的备用性是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断记忆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记忆的备用性也是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系统性和广阔性的体现。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储备知识,并使之备而有用,备而能用。记忆如果没有备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正像一个仓库,尽管里面储满了货物,如果取货非常困难,那就起不到仓库应有的作用。人们的记忆好比是储存知识的“智慧仓库”,如果管理得当,进货、发货就会迅速、顺利。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某种知识时能够很快提取应用,这样都有实际意义。就像学生进考场那样,记忆备用性好的学生,能够迅速、正确地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提取相应的知识,顺利答完试题。而备用性不好的学生常常会发懵或答非所问,影响考试成绩。现实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并不少甚至可以称得上“渊博”。可是当需要回忆某些事物时,需要的总是想不起来。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缺乏备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识尽管少一些,但使用时总是得心应手,并在回忆时随时能够再现需要的东西。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具有较好的备用性。备用性是良好记忆的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记忆的备用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的结果。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良好的备用性,首先要使记忆具有正确性,系统性和持久性;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锻炼自己回忆的技巧,并多运用已经记忆的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样记忆也就具有较好的备用性了。特别要强调的是,从识记一开始就不要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因为记忆的备用性是在识记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记那些有意义的事物,并在识记当时就立刻建立起识记和同需要使用这些知识场合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要强调积累知识的系统性,因为记忆和系统性对形成记忆的备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头脑里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某个,就能准确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苏联军事家苏沃洛夫也曾说过:“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这个仓库有许多隔断,因而应该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记忆的四种品质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就必须建立丰富、系统、精确而巩固的条件反射,具备所有优秀的记忆品质。忽视记忆品质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检验一个人的记忆力的好坏,不能单看某一方面品质,而必须用四个方面的品质去全面的衡量。 
提高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坚持进行记忆力训练,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图像记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奇特,夸张,有趣的生动画面,来达到强烈刺激大脑神经从而达到一次性深刻记忆的目的,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截然不同。
传统的记忆法方法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内容刺激脑神经达到记忆的目的,比较费时,还容易遗忘。图像记忆虽说也需要复习,但是只需要少数几次的复习记忆即可达到永远牢记的目的。
这也充分运用了人脑的记忆优势,因为人脑具有非常大的图像记忆空间,比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记忆空间大100万倍。这也用到了左右脑的分工理论了。
只要坚持去训练,养成图像记忆的习惯,那么记忆也就不再是你发愁的问题。

四个记忆高潮

一般而言,人的大脑有四个记忆高潮。
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休息,此刻学习一些难记忆而又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这是第一个记忆高潮。上午8点至11点是第二个记忆高潮。此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第三个记忆高潮是下午6点至8点,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习过的东西,加深记忆,分门别类,归纳整理。睡前一小时,是记忆的第四个高潮。利用这段时间对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不易遗忘。

参考资料

(1)《记忆心理学/基础心理学书系》 鲁忠义 杜建政著

(2)《理解信息储存的奥秘:记忆心理学》 张明编

(3)《脑的学习与记忆——脑科学与教育译丛》作者:(美)斯普伦格(Sprenger,M.) 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触觉    下一篇 贫血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