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0] 评论[0] 编辑

Henrik Dam

(图)维生素KHenrik Dam—维生素K

Henrik Dam( 全名:Carl Peter Henrik Dam,中文翻译名:亨利克·达姆,1895年2月21日-1976年4月17日,生卒于哥本哈根)是一位丹麦生物化学家与生理学家。由于发现维生素K与此分子在人类生理上的角色,使他获得了194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本资料

姓名:Henrik Dam
全称:Carl Peter Henrik Dam
中文翻译名:亨利克·达姆
国家或者地区:丹麦
学科:生物化学家
出生日期:1895年2月21日
星座:双鱼座
获得荣誉:194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成长经历
(图)维生素K维生素K

亨利克·达姆(Carl Peter Henrik Dam)丹麦生物化学家。1895年2月21日生于哥本哈根;1976年4月18日卒于哥本哈根。 1934年达姆取得哥本哈根大学的博士学位。然而,他在1925年就在奥地利从普莱格尔学习过,又于三十年代初于德国在舍恩海默指导下学习过。取得学位后,达姆于1935年在瑞士和卡勒一起工作。达姆从1923年起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并于1929年晋升为教授。1929年他研究母鸡是如何合成胆固醇的问题。在实验中,他用合成的食物来喂养母鸡,在这种条件下,母鸡的皮下和肌肉内出现了细小的出血点。这种出血现象似乎表明母鸡得了坏血病,因此他在食料中添加了柠檬汁,他所采用的这种治疗方法,是一个半世纪前由林德首先提出的。但这无济于事。于是,达姆试用别的食物添加剂,他把各种维生素分别加入食料中,这些维生素自从艾克曼时代以来,已被发现是食物中的痕量重要成分。结果毫无作用,因此他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有一种迄今未知的维生素。因为这种维生素似乎是血液凝结所必需的,所以他称之为“维生素K”,之所以这样命名,是由于在德文中“凝结”一词的拼法为“Koagulation”。几年内,若干生物化学家,特别是由多伊西领导的那个小组,分离出了维生素K,并且确定了它的化学式。维生素于血液凝结的重要性使它在外科手术中非常有用,在外科手术中,施用维生素K可以减少出血量。特别是,新生婴儿缺少维生素K,就会有出血的危险。不过,这类婴儿的肠道内很快被细菌侵入,在细菌本身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维生素K,于是维生素K被婴儿吸收和利用。在细菌侵入婴儿肠道,从而对缺乏维生素K的状况进行敌正之前,婴儿处于危险时期,而在现代化的无菌医院里,就会使这种危险期延长,因此,通常一种明智的考虑是,在婴儿出生前不久对母亲作维生素K的注射,(因而也间接地使婴儿接受维生素K的注射)。 1940年达姆渡过大西洋到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一系列的讲演。而在这时,希特勒的纳粹军队侵略并占领了丹麦。因此在战争期间达姆留在美国,这时他主要在罗彻斯特大学工作。在离开祖国的这段时期内,他和多伊西分享了1943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他不在国内时,也被委任为哥本哈根工程技术学院的生物化学教授。1946年他回到了已经解放的丹麦,1956年成为丹麦公立研究院的领导人。

维生素K

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主要来自于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马里奥·卡佩基    下一篇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