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科研机构   
[59] 评论[0] 编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系农业部所属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1947年1月始建于上海,1949年9月迁至青岛。现有在职336人中,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2人。有3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入选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7人次分别获得过“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首届农业英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中华农业科教奖”、“青岛市科技功勋奖”,2人入选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2人入选青岛市突出贡献人才奖,5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人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获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4人获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现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0人,客座研究员和访问学者36人。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技工作站,进站博士后5人。现有在读博士30人,硕士150人。

研究所概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所内设海洋可捕资源生态系统管理、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海上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海洋产物资源与酶工程、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6个实验室,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2个研究室;4个实验基地、4个挂靠机构;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北斗”号海洋科学调查船;编辑出版学报级中文核心期刊《海洋水产研究》(双月刊)。

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包括海水增养殖、渔业资源与环境和渔业工程技术等。先后完成800余项科研课题,有18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先后获得260余项不同层次的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他国家级奖励19项。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有:国家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省市科技项目以及成果产业化项目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发展。先后与136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及单位开展科技合作、技术交流、资料交换和人才培养等项合作。

1994年组建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海水养殖研究中心和海洋渔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995年被国家科委确认为“改革与发展重点研究所”;1996年被农业部评为“基础研究十强”;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度连续三次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评为“文明单位”;1999年被科技部确立为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2年开始非营利科研机构改革。

建成“适应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的、国家级的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本所奋斗目标!建设创新型研究所是黄海所新的追求和目标。

历史沿革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旧址
1947年1月

农林部中央水产实验所成立

1950年7月

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水产试验所

1951年4月

中央人民政府农林部水产试验所

1955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水产试验所

1956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

1961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

1978年6月

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

1982年8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组织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领导

所长、党委副书记 王清印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清印
王清印,男,1952年8月生。汉族。山东菏泽人,中共党员。

1994年4月~2005年6月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6月~2008年1月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农业部水产种质与渔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青岛)主任。

1981年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遗传专业研究生毕业。1985-1986年在挪威Bergen大学进修渔业生物学,1993-1994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Waddell海水养殖研究发展中心合作研究对虾繁殖和发育生物学。主要社会兼职有:青岛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多个学会的理事或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院士风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启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唐启升,辽宁省大连市人,1943年12月出生。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家

1981-1984年赴挪威海洋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学术局委员兼渔业科学委员会主席等职。1994年至今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职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及专业组组长、国家863资环领域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学部专家咨询组委员、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际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海委会大海洋生态系咨委会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学科首席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和水产学报副主委等40余项国内外学术职务,山东省第八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2006年5月25日在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科技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01至2008年任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

历任所长

林绍文博士 任职年限1947.1-1949.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林绍文(1907.5-1990.7),男,福建漳州人,海洋生物学家。1924--1930年就读北平燕京大学生物系及研究院。1930年任厦门大学讲师。1930-1933年就读美国康耐尔大学生物系并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获选ZIGAMAⅪ会员。1933年任厦门大学副教授。1935年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38-1940年,任国立贵阳医学院生物形态学系教授及系主任,并兼任省立贵阳科学馆馆长。

1940年任香港海洋生物研究所技正及香港大学生物系客座讲师。1941-1946年任军政部战时军用卫生人员训练所生物形态系主任教官。1947年6月任本所所长。1949-1973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任渔业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他首次成功地解决了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

根据其杰出贡献,1970、1972年先后获泰国国立农科大学水产科学荣誉博士学位和新加坡大学理科荣誉博士学位。1973年9月和1976年6-11月先后担任台湾农复会渔业组顾问。

1974-1976年,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渔业学院客座教授。1974-1986年任美国迈阿密大学海洋及大气学院名誉教授。

科研系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海洋可捕资源评估与生态系统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海洋可捕资源评估与生态系统实验室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机构和中国渔业声学应用研究的发源地。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渔业资源评估及其渔业生物学基础、种群动力学与资源补充机制、食物网与生态系统动力学、渔业资源增殖与生态安全、大海洋生态系健康与可持续开发管理和极地与远洋渔业等,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本实验室共有渔业资源、渔业声学、生物环境、实验生态等方面的科技人员17人,其中具高级职称者9人,院士1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科和重点研究领域首席科学家各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与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承担的主要课题有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海洋勘测项目、科技部公益研究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农业部近海和远洋渔业资源调查项目等。共获得部级以上奖励18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

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黄海1号”中国对虾
该室主要研究海水养殖容纳量评估、海水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健康苗种繁育理论与技术工艺、水产药理和海水养殖标准化技术。海水多元生态优化养殖模式与技术、海产品食品安全和海水养殖标准为该实验室的特色研究方向。

近年来,通过承担实施国家“973”、”863“、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管理的海水多元生态优化养殖模式与技术;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人工选育的海水养殖新品种—“黄海1号”中国对虾;突破了比目鱼的高效集约化苗种培育、养殖关键技术等。以上科研成果推广后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此外,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8项,为保障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该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水产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保护。研究方向一:水产动物BLUP育种、细胞育种和分子辅助等育种技术研究,高产、抗逆、优质的优良品种培育;重点开展动物BLUP育种工艺、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功能基因的精确定位与克隆基因打靶等研究。研究方向二:重要生物的遗传背景及遗传多样性调查,研究细胞精子胚胎及基因水平的种质资源的保存、保护技术,搭建种质资源保护的技术平台。学科建设:动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和种质资源保护等;配备国家级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1个、农业部水产种质与环境检验、检测、监督中心1个;现有研究人员17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设置遗传育种博士后流动站1个。

开发系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金海力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企业简介:

本公司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黄海水产研究所于2002年3月联合成立的高新技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海洋水产良种的繁育、养成、水产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等产品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公司的重大技术来源于黄海水产研究所,同时作为黄海水产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试验基地,集产、学、研于一体。公司除自身研发外,还利用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相关科研成果进行产品的开发生产,产品品牌为“海力利海”,主要产品包括:对虾、鲟鱼、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专用配合饲料;大菱鲆、牙鲆、鲟鱼颗粒膨化饲料;海参、鲍鱼专用配合饲料,各种鱼类微囊饲料,以及“海特维”特效海水鱼类专用综合营养剂;“海多力”特效鱼类专用抗病促生长剂和水产饲料用鱼油等产品。养殖品种包括:大菱鲆、海参、半滑舌鳎等珍贵海产品。

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8人,中级技术职称4人。现有企业产品标准9个,申请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全国饲料行业先进单位称号,被认定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其公司生产的大菱鲆配合饲料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

科技成果

1992-2002年主要获奖成果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相关词条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七二五所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参考资料
http://www.ysfri.ac.cn/default.asp

附件列表


59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下一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