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科研机构   
[0] 评论[0] 编辑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简介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英文名为“ChinaCenterofAdvancedScienceandTechnology”,简称CCAST。)于1986年10月由李政道院士在北京建立,并担任主任,周光召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和路甬祥院士(中国科学院院长)任副主任。中心位于北京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基础园区内(邮编100080)。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中心是一个中外合作民间学术组织,挂靠中国科学院,受财政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并参加由意大利政府捐助建立的民间组织世界实验室。中心设有物理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设立中心的目的是在中国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建立国内外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之间的联系,以鼓励、帮助中国科学家在国内做出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全世界科学技术交流和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把重要科学前沿的进展信息在中国迅速传布,促进国内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从而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心举办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分国际和国内两种。中心聘请有成就的科学家和活跃在第一线的中年科学家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每年开两次会,建议、讨论下一年度举办的国际、国内研讨会的题目,以保证选择学科前沿以及有关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例如环境、能源、水资源)作为研讨会的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每年举行约一至二次。国内学术研讨会每年举行约20余次。每年有教授、研究员、博士后、研究生等约1000多人(人次)参加。每次会议印发会议文集,以供更广泛的交流和青年科学工作者的参考之用。

中心为了加强和国外中国学者,特别是优秀青年学者的联系,在1990年开始实行“海外青年学者归国访问计划”。邀请我国在海外做出优异成绩的青年学者回国访问,参加中心组织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做系列报告。与国内科技界交流他们在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工作所了解的最新科技发展和他们本人已有的成就。另一方面,他们回到国外后,可以把他们的亲身见闻告诉在国外的同事、朋友,使更多的人了解国内的最新发展。

中心现有工作人员8人(不包括主任和副主任),其中有院士1人,正研2人,高工2人。中心除在中关村东路55号的所址外,另有可供20~30位参加研讨会的人员住宿的公寓一所。

中心主任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著名的物理学贡献有:李模型高能重离子物理量子场论的非拓扑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以及破解粒子物理中的θ-τ之谜。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主要工作

自1986年成立来,中心主要工作如下:1.学术研讨会,2.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海外青年学者归国访问计划,4.协联成员及其论文。

1.学术研讨会

中心成立十几年来,每年都组织二十几次专题学术研讨会,由国内外在各科技领域前沿工作的科学家主持,其中交叉学科的学术会议尤其得到关注。1986-2004年总计举行了338次学术研讨会,参加总人数为18,466人。其中国际学术研讨会18次,参加人数为1,610人;国内学术研讨会320次,参加人数为16,856人,中心的活动促进了国内有关科学领域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国内外科学技术的交流,特别是青年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环境科学方面的学术会议,尤其受到国内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2.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心主持的学术会议,有些是研讨最新的科研专题,有些是研讨有长期影响的科研专题,大部分的报告材料都是文献中没有或难以找到的。为此,应科学界的需要,中心印发每次学术会议的文集,无偿提供全国科学工作者、研究生使用。1986-2004年,总计印发论文集175集。

3.青年归国访问学者

1990年,在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的情况下,中心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实施了“海外青年学者归国访问计划”,保持了国外最前沿科学与国内的交流,并大大增加了在国外的中国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对祖国的了解与联系,推动了在国外的青年学者回国从事研究工作,效果很好,受到广泛的赞扬。1990-2004年青年归国学者总人数为192人次。

4.协联成员及其论文

按照中心制行的评价标准,在科研工作中做出成绩的理论物理学者,均可申请成为中心的协联成员。在世界重要的科学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必须达到国际水平,都需经过极严格的同行评审。因此,中心鼓励其协联成员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以提高国内研究工作的水平。1986-2004年协联成员在世界最高水平科学杂志上发表理论物理论文总数为3991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下一篇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