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传染病   
[89] 评论[0] 编辑

假单胞菌感染

假单胞菌感染假单胞菌
简要介绍
假单胞菌感染铜绿色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假单胞菌属属假单胞菌科。包括一群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污物及空气中,在所有的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铜绿色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是假单胞菌中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进入机体可引起全身相应部位的感染,如烧伤面、呼吸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角膜等感染以及败血症。因绿脓杆菌天然耐药,所以治疗较困难,目前临床可选用抗绿脓杆菌类合成青霉素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马鼻疽假单胞菌(鼻疽杆菌)及类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杆菌)偶尔可引起人类发病。鼻疽杆菌通过皮肤创面、眼结膜或呼吸道侵入,类鼻疽杆菌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或昆虫叮咬等多种途径感染人体。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均可发生急性肺部感染、及全身多部位多脏器的局限性感染。鼻疽缺乏有效的治疗,类鼻疽可试用四环素、氯霉素等治疗。两者病后均可获较持久免疫力。
绿脓杆菌感染
假单胞菌感染绿脓杆菌感染
绿脓杆菌即铜绿色假单胞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长约1.3~3.0微米,宽约0.5微米,在静置培养下常呈多形性,无芽孢,菌体一端有细长鞭毛,运动极为活跃。可产生多种水溶性色素,其中能使脓汁变为绿色的绿脓色素,尚有助于感染的鉴别。绿脓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水、空气中,人及动物的皮肤、肠道、上呼吸道等处都有该菌存在。绿脓杆菌抵抗力较强,湿热55℃1小时才被杀死。对紫外线不敏感。对多种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本菌仅于人体防御功能改变或直接进入机体(如通过泌尿道插管及静脉导管、呼吸道的通气设备和其他治疗检查方法)以及混合感染时才具有致病性。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大面积烧伤、肾功能不全、心脏病、慢性支气管肺疾患的患者易继发绿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绿脓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包括菌体物质(内毒素、抗吞噬的粘液质)和代谢产物(色素、溶蛋白酶、溶血素、外毒素A、肠毒素等)。
①外毒素A,是主要的致病物质。
②内毒素,和其他细菌的脂多糖一样引起发热、低血压、尿闭、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还可激活凝血、纤溶、缓激肽和补体系统。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休克的病因。同样是主要的致死性因素。
蛋白酶,有3种,其中重要的有两种如弹力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均可造成皮肤、肺、角膜的坏死。弹力蛋白酶还可破坏血管弹力层,造成出血和坏疽。
④溶血素,包括磷脂酶和糖酯,破坏酯质和卵磷酯,降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造成肺膨胀不全。
⑤肠毒素,可引起坏死性肠炎。

临床表现:绿脓杆菌可引起全身各部位的感染,多在原发病的基础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以及检查治疗过程中,病原菌直接进入机体引起继发感染,如败血症,心内膜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消化道的感染等。
①败血症。多数以发热起病,出现中毒性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除有中心坏疽性脓疱疹外,其他症状同一般细菌感染的败血症。
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见于脑外伤、头颈部手术、腰穿等消毒不严造成的污染,亦可见于慢性中耳炎或绿脓杆菌败血症的迁徙病灶。其临床表现同一般化脓性脑膜炎。
③呼吸道感染。多见于气管切开或应用呼吸通气设备的患者。继发于血液病、糖尿病、囊性纤维化症等原发病之后。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坏死性肺泡膜改变。可并发脓肿、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
④心内膜炎。多继发于心脏病,尤其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或为药瘾者注射药物(消毒不严)所致。
⑤消化道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和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症状不易与其他感染区别。新生儿可表现腹泻、发热、呕吐、脱水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白细胞减少的肿瘤患者可出现直肠周围脓肿。
另外,烧伤后的创面感染,腹膜透析中或泌尿生殖道器械检查、导管等治疗检查中发生的腹膜炎及泌尿系感染,角膜溃疡感染后发展成的全眼炎,慢性及外耳炎发展成的脑膜炎和脑脓肿,骨、关节和皮肤软组织等都可继发绿脓杆菌感染。

假单胞菌感染绿脓杆菌感染
诊断:绿脓杆菌感染多在有原发病的基础上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以及创伤性检查与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表现为原有病情加重,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出现各系统及部位的感染症状,血液、脑脊液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中病原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治疗:绿脓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大多耐药,可根据临床及细菌学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抗绿脓杆菌抗生素中青霉素族有磺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及氧呱嗪青霉素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则有头孢噻甲羧肟;亦可加用氨基苷类如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绿脓杆菌疫苗已研制多年,疫苗注射后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IgG及IgM,维持两年。由外毒素制成的类毒素可否预防绿脓杆菌感染有待研究。

预防:由于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医院内传播,因此必须严格消毒器械、敷料等,尤其对病人的创面分泌物应进行特殊处理,病人要进行隔离,以减少病房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内绿脓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马鼻疽杆菌感染
假单胞菌感染鼻疽杆菌
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科动物传染病。其他家养动物和人偶可染病,马夫患病的危险性大。人类常因病原菌通过皮肤微小的创面或眼结膜及呼吸道侵入而发病,病愈后可获得长期免疫性。免疫学病理学研究证明人和动物也可发生无症状感染,无有效的治疗及免疫法。

鼻疽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耐干燥,日光照射1天或加热56℃15分钟均可死亡。对其他化学消毒剂抵抗力与一般细菌相似。在石灰水内1小时可被灭活。人类患病通常表现为急性局部感染、急性肺部感染、败血症和慢性化脓性感染,均有发热和极度不适。最初在皮肤损伤的部位出现结节或粘膜溃疡,伴有眼、鼻、唇部粘稠性分泌物,继之全身出现脓性皮疹、与临床不平行的极度衰竭。通常死于发病后的7~10天;吸入感染表现为迅速恶化的肺炎;慢性化脓性鼻疽可表现为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发病,最终发生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结、骨和肌肉以及全身内脏的结节和肉芽肿性损伤而导致死亡。

根据流行学调查及特征性的皮肤结节和粘膜损伤应考虑本病,血清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有助确诊。可试用磺胺类药物或加用链霉素治疗,但效果难以肯定,少数病人能从急性鼻疽中恢复,目前尚无有效的菌苗预防。

临床表现:潜伏期大多为4~5天,也有长达数月或数年者。临床表现多样化,与鼻疽极为相似。该病可分为隐匿性感染、无症状肺浸润、急性局部化脓性感染、急性肺部感染、急性败血症、慢性化脓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等7种类型,但各型间可有重叠,有时难以截然划分。局部化脓性感染表现为皮肤破损处结节形成,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炎,常伴发热和全身不适,可很快发展为急性败血症。急性肺部感染是类鼻疽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可为原发性或血源播散性肺炎,除有高热、寒战外,尚有咳嗽、胸痛、呼吸急促等,且症状与胸部体征不成比例。此型也可发展为败血症。急性败血症型可为原发,亦可为继发,为类鼻疽最严重的临床类型。部分病人常因病情迅速进展以至不及抢救而死亡。

病因:病原菌为马鼻疽杆菌,亦称马鼻疽假单胞菌。为Gram阴性需氧性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人类感染多见于与家畜有密切接触者。病原菌经皮肤微小伤口或粘膜侵入人体。实验室中尚可经呼吸道传染。

症状:(马)鼻疽又被称为马鼻疽,是马和驴等单蹄动物的传染病。偶尔可传染给人而引起败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粘膜皮肤损害等。
诊断:可有类似孢子丝菌病、急性化脓性感染或坏疽性脓皮病等不同的临床表现。应根据接触病畜的历史及细菌学检查来确定诊断。病人鼻腔或皮肤溃疡的分泌物作涂片检查,可发现Gram阴性的马鼻疽杆菌,若用吕氏碱性美蓝着色,菌体呈深浅交替的染色部分,很像白喉杆菌,则有诊断价值。血培养一般为阴性。

治疗:病人应立即严格隔离,病菌侵入部位的原发损害宜尽速行手术切除,并应用磺胺药或链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

并发症:潜伏期数日到3周。初起有乏力、头痛和发热等症状。在病菌侵入的皮肤发生炎症性丘疹或水疱,很快地变成结节、脓疱和溃疡。溃疡常形成不规则的潜行性边缘,溃疡面覆以脓性和血性渗出物。数日或数周以后开始出现转移性损害,在邻近皮肤或皮下组织内沿着淋巴管发生多个结节,所谓“马鼻疽芽”,以后这些结节演化成脓肿,溃疡而成难以愈合的瘘管。若病菌进入鼻或口腔粘膜,则在鼻中隔及腭部发生广泛坏死及毁坏。呼吸道粘膜对病菌特别易感,流出带血的粘液样鼻涕是本病很特殊的症状。当病菌进入血流而成败血症时,可发生脑膜炎、肺炎多关节炎及内脏多发性脓肿等。急性型病例皮肤损害严重且伴有严重的腹泻,症状日益恶化,病人发生谵妄、昏迷及虚脱等,终于很快地死亡。慢性型病例很少有皮肤损害,全身症状也较轻微,病程中反复发作,经数月或数年以后可因肾炎或衰竭而死亡。也有些病例经长期间歇性菌血症后而自然痊愈。

预防: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疫苗。一般的预防措施在于发现和捕杀病畜,以彻底消灭此病。对于有关工作人员,应进行卫生宣教,避免感染。

类鼻疽
假单胞菌感染家畜传染病学
类鼻疽又名伪鼻疽,是由类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类鼻疽病1911年首次发现于缅甸仰光,并从死者肺中分离出类鼻疽杆菌,1921年被命名为类鼻疽。类鼻疽病好发于热带国家。类鼻疽杆菌为短卵圆或细长多形态杆菌,其生长需氧,最适宜的温度为37℃,但在25~42℃也能生长良好,培养物有强烈的霉臭味或泥土味。人与动物(主要是猪和羊)通过污染的水及土壤,经皮肤擦伤、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而感染。类鼻疽菌是条件致病菌,感染后潜伏期的长短不同,如感染量大、身体本身又患有糖尿病等诱因,潜伏期为3~4天,可呈急性暴发型;如感染量少,免疫力好,病菌也可长期呈无症状的潜伏,遇抵抗力下降时,可突然发病,潜伏期最长可达26年。目前尚无可应用的疫苗。

病因:类鼻疽由类鼻疽假单胞菌或称类鼻疽杆菌所引起。此病原菌为Gram阴性需氧性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本菌存在于流行地区的土壤和水中,为啮齿动物的病原菌,豚鼠、家等都可感染,但也有报道感染发生于羊、猪、牛、马等动物。

症状:本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世界其他地区较少见。引起人类的疾病多样化,从无症状到急性中毒性肺炎或致死性败血症。

诊断:在流行地区,根据接触病畜史、临床症状及细菌学检查可确定诊断。病原菌从痰、尿、脓液的直接镜检难以检出,须赖分离培养和鉴定。本病血清学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以耐热多糖抗原或类鼻疽菌素作间接血凝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在急性期一周末常出现强阳性,2~5周时90%患者都可出现阳性。

治疗:脓肿应切开引流,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应个体差异较大。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及磺胺药为敏感的抗生素。有些病例应用四环素每日2~3g,至少用1个月,才能使症状显著改善。

并发症:本病呈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急性病人有发热、胃肠炎、肺炎而在2~4d内死亡。大多数病例呈亚急性经过,病期1至数周。若原发损害发生于皮肤,则局部形成脓肿,迅速发生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败血症。在皮下、肌肉、肺、肝、脾发生多发性脓肿。若通过吸入所致的感染,则最初以肺部症状为主。然而许多病人临床症状多变。他们多数有发热及弥漫性化脓性损害。慢性病人以肺部症状及转移性脓肿为多见,往往有发热、衰弱等全身症状,常伴有严重的荨麻疹。
检查项目

血液、脑脊液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中病原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治疗方法
假单胞菌感染青霉素
若感染位于外表而且局限,可用1%醋酸冲洗或局部应用多粘菌素B或多粘菌素E,即可奏效。坏死组织必须扩清,而脓肿则必须引流。若需肠外给药治疗,用妥布霉素或庆大霉素5mg/(kg.d)分剂给予,可治愈大多数绿脓杆菌性尿路感染。根据临床反应,可将剂量减少到3mg/(kg.d)以尽量减少副作用。肾功能不全者的剂量必须减少。对酶介导耐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绿脓杆菌应该用丁胺卡那霉素。很多专家主张治疗严重绿脓杆菌感染可用氨基糖苷类再加一种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几种青霉素、包括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和阿洛西林对绿脓杆菌也有效。其他有良效的药还有头孢他定、头孢平、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匹宁和环丙沙星。替卡西林最为常用,其剂量为16~20g/d,静脉注射。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平头孢他定、美罗匹宁和亚胺培南体外试验对某些耐替卡西林菌株有效。

对全身性感染或粒细胞缺乏的病人,应该用一种对绿脓杆菌有效的氨基糖苷与一种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合用。对嗜中性白细胞减少并且肾功能处于边缘状态的病人,可用非氨基糖苷类联合疗法,例如双重β-内酰胺或β-内酰胺加一种氟喹诺酮,也是安全的。尿路感染常可用羧茚苄青霉素环丙沙星或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但氟喹诺酮类不应该用于儿童,因为该药对软骨有不良作用。两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合用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菌株的机会明显减少。
预防措施

绿脓假单胞菌(以下简称绿脓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能活动的杆菌,它是一种机会性病原菌,常可引起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由于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医院内传播,因此必须严格消毒器械、敷料等,尤其对病人的创面分泌物应进行特殊处理,病人要进行隔离,以减少病房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内绿脓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感染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
Pseudomonadaceae
细菌的一科。直或稍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以极生鞭毛运动,不形成芽孢,化能有机营养,严格好氧,呼吸代谢,从不发酵。模式属为假单胞菌属。此属有29种。其中至少有3种对动物或人类致病。
相关条目

肺原性心脏病大肠杆菌感染利斯特氏菌病布鲁斯氏菌病病毒性出血热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病、假单胞菌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菌质体感染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衣原体感染克雷伯氏菌感染腺病毒感染非典型分枝杆菌病非典型分枝杆菌病中耳癌血管运动性鼻炎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侵蚀性葡萄胎分泌性中耳炎先天性后鼻孔闭锁鼻窦囊肿鼻中隔穿孔喉阻塞链球菌性咽炎慢性咽炎噪声性耳聋鼻疖先生性耳前瘘管耵聍栓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腺样体肥大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疱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佝偻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帕金森病老年性白内障胰腺炎肾衰竭视网膜脱离静脉炎骨髓炎尿道狭窄

附件列表


89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传染病防治法    下一篇 全身性念珠菌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