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传染病   
[0] 评论[0] 编辑

副球孢子菌病

概述

中文名:副球孢子菌病

英文名:paracoccidioidomycosis

别 名:南美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肉芽肿;巴西芽生菌病;类球孢子菌病

副球孢子菌病(Paracoccidioidomycosis)又名南美(巴西)芽生菌病或副球孢子肉芽肿,是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好侵犯黏膜、皮肤、肺和淋巴系统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

流行病学:本病流行于拉丁美洲特别是巴西健康搜索其次是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等。患者多为农民,年龄多在20~30岁,男性多见。中国尚未见报告。

病因

巴西副球孢子菌为双相真菌,真菌学分类为有丝孢菌,属于子囊菌门-爪甲团囊菌目-爪甲团囊菌科。本菌为自然界腐生菌,可能经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黏膜损伤处进入人体引起感染。近来还有副球孢子菌感染以眼睑、下肢主动脉为首发,且是唯一症状的报告。自然存在于土壤及木材中,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美洲。本菌生态环境尚不明确,但一般多为农业地区,且与接近水源、空气湿度较大有关。

症状
临床表现

1.肺型副球孢子菌病 原发性肺部感染多由吸入孢子引起。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亚临床症状http://www.huoguan.com,可自愈。少部分出现乏力、发热、咳嗽、痰中带血丝胸痛和呼吸困难胸部X线示肺部的损害常为双侧性结节状并常有广泛鶒的纤维化约1/3的病例可形成空洞。

2.皮肤黏膜淋巴管型副球孢子菌病 常发生口腔及口周损害,鼻腔眼结膜及肛周也可累及。病原菌直接感染或经淋巴、血行播散皮损为小肉芽肿或溃疡愈后遗留瘢痕造成畸形。附近淋巴结肿大鶒,变硬,但不痛,逐渐化脓坏死破溃后形成瘘管。

3.播散型副球孢子菌病 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至小肠以及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脏器,引起肉芽肿和化脓性结节,全身淋巴结亦可受累肿大。根据累及脏器的不同,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发展较快多见于青少年患者。

本病常见合并其他疾病如南美锥虫病蠕虫病、营养不良、血吸虫病和结核病等。

并发症

肺广泛的纤维化,形成空洞鶒。脏器肉芽肿和化脓性结节。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亦可结合组织病理发现特征性病原菌可确定诊断健康搜索。

鉴别诊断

皮肤黏膜淋巴管炎型应与皮肤结核肿瘤皮肤利什曼病鉴别;播散型应与结核病、肿瘤等鉴别。另外还应与其他深部真菌病如皮炎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鉴别。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真菌学检查

(1)直接镜检:痰、分泌物或黏膜刮取物、淋巴结抽取物可以KOH作直接镜检镜下可见直径约10~60?m大的单芽或多芽性厚壁孢子。

(2)真菌培养:在沙堡琼脂上室温下生长缓慢,菌落呈褐色扁平状,有皱褶,表面覆短绒毛状气生菌丝。镜下见菌丝两侧有不典型的小分生孢子。

2.血清试验 有免疫扩散法和补体结合法。

其它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以化脓性肉芽肿为主,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脓液的巨细胞中有菌体孢子,多呈单芽性芽生孢子。

治疗

本病较顽固难治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局限的皮肤黏膜损害可切除或电灼。磺胺类药可治疗轻、中度和播散型感染,在两性霉素B控制病情后维持治疗,与甲氧嘧啶联合效果更佳两性霉素B 0.25~1.2mg/(kg·d)静脉滴注,根据病情,总量可达1~4ghttp://www.huoguan.com。口服酮康唑200~400mg/d伊曲康唑100~200mg/d,疗程6个月。除细胞免疫恢复外,治愈标准包括停止治疗2年后无症状;胸部X线检查阴性;血清学阴性。

预防

预后: 本病较顽固难治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防:1.避免进入流行区健康搜索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2.在流行区劳动工作者要避免吸入球孢子[1]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下一篇 食物传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