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毒理学   
[0] 评论[0] 编辑

墨汁鬼伞

墨汁鬼伞墨汁鬼伞

墨汁鬼伞(学名Coprinopsisatramentaria,前称Coprinusatramentarius),又名鬼盖、鬼伞、鬼屋、鬼菌或朝生地盖,以往为分类在鬼伞属下,是继鸡腿菇后第二著名的墨汁伞。它的种名是由拉丁文的“墨汁”而来。

 

 

 

 

简介
墨汁鬼伞墨汁鬼伞

拉丁纲名

Basidiomycetes

中文纲名 担子菌纲
拉丁目名 Phallakes
中文目名 鬼笔目
拉丁科名 Phallaceae
中文科名 鬼笔科
拉丁名 Coprinus atramentarius
中文名 墨汁鬼伞
定名人 (Bull.) Fr.
参考文献

Phallaceae

【别名】鬼盖、鬼伞、鬼屋、鬼菌、地盖、地苓、一夜茸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墨汁鬼伞Coprinus atramentariu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

它是广泛分布的真菌,当与酒一起食用是会有毒的。当采摘墨汁鬼伞时,它会释放出黑色的液体,这些液体曾一度被用作墨汁的代替品。

植物形态

墨汁鬼伞墨汁鬼伞

子实体小或中等大。菌盖初期卵形至钟形,当开伞时一般开始液化流墨汁状汁液,未开伞前顶部钝圆,有灰褐色鳞片,边沿灰白色具有条沟棱,似花瓣状,直径4cm,或更大些。菌肉初期白色,后变灰白色。菌褶很密,相互拥挤,离生,不等长,开始灰白色至灰粉色,最后成汁液。菌柄污白,长5-15cm,粗1-2.2cm,向下渐粗,菌环以下又渐变细,表面光滑,内部空心。孢子印黑色。孢子黑褐色,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光滑,7-10μm×5-6μm。褶侧囊体圆柱形,多而细长。

 

生态习性

春至秋季(晚秋),在林中、田野、路边、村庄、公园等处地下有腐木的地方丛生。往往形成一大堆多达数十枚。
一般生在木上,在秋天可以于草原、草地及广阔的地方找到。主要生长在北半球,而在澳洲亦可以找到。
生于田野、树林和庭院中柳、杨等阔叶树基部附近或草丛中。产于加格达奇、新林等地。

分布地区

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江苏湖南福建台湾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西藏地区

经济用途

墨汁鬼伞墨汁鬼伞

墨汁鬼伞可食用,但也有人食后中毒。尤其与酒或啤酒同食均可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精神不安,心跳加快、耳鸣、发冷、肢麻木、脸色苍白等。最初常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其毒素被认为是胍啶(quanidine),也有认为起作用的是四乙基硫代尿咪(disulfiram)样毒素。有记载含有鬼伞素(coprine)引起反应。据记载此种还有腐胺(putrescine)。此菌可药用,助消化、祛痰、解毒、消肿。子实体煮熟后烘干,研成细末和醋成糊状敷用,治无名肿毒和其他疮疽。试验抗,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高达100%。墨汁鬼伞有时出现在培栽草菇的堆物上,争夺营养,甚至抑制草菇菌丝生长。

化学成分

墨汁鬼伞含异戊胺苯乙胺腺嘌呤、6-氧嘌呤、尿狗酸、咪唑乙酸、咪唑丙酸、咪唑乙醇、组氨酸、精氨酸、胆碱,胍、甜菜碱、尸胺等。
又含色氨酸、色胺、核黄素(210国际单位)。

毒性

墨汁鬼伞墨汁鬼伞

墨汁鬼伞与酒一起食用时是有毒的。征状包括有面红、反胃、呕吐及心跳紊乱,于食用后20分钟至2小时会出现。墨汁鬼伞有着鬼伞素,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使乙醛积聚在体内。乙醛乙醇的代谢物,是造成宿醉大部份征状的物质。虽然有不适的征状,但却从未有致命的情况出现。这些征状在吃了墨汁鬼伞3天后喝酒亦有可能会出现。

 

 

制法

煮熟后烘干

性味归经

甘,寒。

功能主治

墨汁鬼伞墨汁鬼伞

益肠胃,化痰理气,解毒,消肿。经常食用可以助消化,祛痰,并治无名肿毒和其它疮痈。

 

 

 

 

用法用量

研成细末和醋调糊状敷用。

注意

饮酒时食用可能引起中毒

备注

此菌不可新鲜时日晒,否则整个子实体将潮解成墨汁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相关词条

豹斑毒伞 鳞柄白毒伞
白毒伞 臭黄菇
角鳞灰伞 毒红菇

 

 

2.http://db.39kf.com/jjzj/Show_396.shtml

3.http://www.med66.com/html/ziliao/07/18/c7e8cf4e080433d823998ce246d78983.htm

4.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m/mozhiguisan.htm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橙色剂    下一篇 毒毛旋花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