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神经科学   
[1] 评论[0] 编辑

兴奋性毒性

兴奋性毒性 (Excitotoxicity) 是一种神经细胞损伤的生物学现象,主要由于神经元受到过多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刺激而引起。这一概念最早由Olney等人于1969年首次提出,并在此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发展。兴奋性毒性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脑缺血、中风、创伤性脑损伤、癫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兴奋性毒性的主要机制涉及神经元受体的过度激活,尤其是谷氨酸 (Glutamate) 受体。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它在正常的神经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过多的谷氨酸可以积聚在突触间隙,导致谷氨酸受体被过度激活,引发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这会导致细胞内钙 (Calcium) 浓度升高,触发一系列有害的生化反应,包括线粒体功能损伤、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

在兴奋性毒性过程中,钙离子的异常进入神经元可以导致细胞内能量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生产中心,其功能失调会导致细胞死亡。此外,氧化应激也是兴奋性毒性的重要机制,过多的谷氨酸激活了氧化应激途径,导致细胞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损伤脂质、蛋白质和DNA。这些生化损伤最终会触发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元的死亡。

兴奋性毒性在多种疾病中都有显著的作用。例如,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脑血流减少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使神经元释放过多的谷氨酸。类似地,癫痫发作时也会出现谷氨酸释放增加,导致兴奋性毒性。此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也与兴奋性毒性有关,尽管具体的机制尚未完全理解。

在研究和治疗兴奋性毒性方面,科学家和医生已经采取了多种策略。这包括研究新的药物,用于减轻过度激活的神经元,以及探索线粒体保护和氧化应激抑制的方法。此外,脑缺血和中风的急救措施通常包括降低脑细胞的兴奋性,以减轻兴奋性毒性的影响。

总之,兴奋性毒性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生物学现象,涉及神经元受体的过度激活,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增加、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它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是神经科学研究和神经疾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Olney JW. (1969). Brain lesions, obesity, and other disturbances in mice treated with monosodium glutamate. Science, 164(3880), 719-721.
  2. Choi DW. (1992). Excitotoxic cell death. Journal of Neurobiology, 23(9), 1261-1276.
  3. Lipton SA, Rosenberg PA. (1994). Excitatory amino acids as a final common pathway for neurologic disorde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0(9), 613-622.
  4. Hardingham GE, Bading H. (2010). Synaptic versus extrasynaptic NMDA receptor signalling: implications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1(10), 682-696.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器官样体    下一篇 氧化应激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