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神经科学   
[0] 评论[0] 编辑

膜受体

膜受体(Membrane Receptor),也称为细胞膜受体或膜上受体,是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位于生物体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构,负责感知和传递外部信号,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调控细胞功能、维持生理平衡以及维护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膜受体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各种细胞类型中,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结构和分类: 膜受体通常具有多个不同的功能结构域,包括外部信号识别结构域、跨膜域和胞内信号传导结构域。根据它们的工作机制和结构特点,膜受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离子通道受体(Ion Channel Receptors):这些受体具有一个或多个跨膜通道,当受体受到适当的外部信号刺激时,允许特定离子(如钠、钾、钙)通过细胞膜,导致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典型的例子包括神经元的离子通道受体,如神经肌肉突触中的乙酰胆碱受体。

  2. 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这类受体包括胞外的配体结合域和胞内的激酶活性域。配体结合激活受体,并导致激酶活性域的自磷酸化,触发下游信号传导通路。一些重要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胰岛素受体和生长因子受体。

  3.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缩写为GPCRs):这是最大的膜受体家族,包括超过800个成员。GPCRs具有七次跨膜结构,与G蛋白复合物互动,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细胞内的次级信使产生。荷尔蒙、神经递质和许多药物都与GPCRs相互作用。

  4.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这些受体在细胞核内活性,通过配体结合来调节基因表达。典型的例子包括雌激素受体和类固醇受体。

信号传导: 膜受体在感知外部信号后,触发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导致细胞内的生物学响应。这些信号通路可以涉及蛋白激酶级联、次级信使产生、基因表达调控等多个层面的生物学过程。不同类型的膜受体会导致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以实现不同的细胞功能。

研究进展: 近年来,膜受体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利用高级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科学家们已经解析了许多膜受体的三维结构,这有助于理解它们的功能和药物开发。此外,研究人员也在探索新型膜受体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Pierce KL, Premont RT, Lefkowitz RJ. (2002). "Seven-transmembrane receptors".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3(9), 639-650.

  2. Lefkowitz RJ. (2013). "A brief history of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Nobel Lectur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2(25), 6366-6378.

  3. Mangelsdorf DJ, Thummel C, Beato M, et al. (1995). "The nuclear receptor superfamily: the second decade". Cell, 83(6), 835-839.

  4. Heng BC, Aubel D, Fussenegger M. (2013). "An overview of the diverse roles of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various human diseases". Biotechnology Advances, 31(8), 1676-1694.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受体转运    下一篇 我思故我在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