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命科学   
[0] 评论[0] 编辑

幻觉记忆

概述

第一次去一家商店,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正与朋友谈得起劲,突然感觉到自己以前也有过完全相同的谈话,虽然明知没有。如果发现自己曾经有过这些情况中的一种,那么就经历过幻觉记忆。人类当中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人承认在生活中至少经历过一次这种感觉。视觉、声音、味道,甚至有些东西的气味都让人们认为以前曾经经历过,虽然知道不可能有过。

分类
(图)幻觉记忆幻觉记忆

幻觉记忆,是个法语词,字面意思是“已经见过”,它有几个变体,包括已经经历、已经想过和已经拜访。法国科学家艾米莉·波拉克是首先研究这一奇怪现象的人之一,他在1876年命名了这个学科。

经常有人说经历了幻觉记忆,但那都不是真正的幻觉记忆。研究人员有他们自己的定义,但幻觉记忆通常被描述为一种感觉,即明知道自己以前没有看到或经历过某个事物,但总感觉已经看过或经历过。术语幻觉记忆最常见的误用好像是与预感有关,即某人感觉即将发生什么,并且事实上的确也发生了。它们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幻觉记忆是在事件过程中体验的,而不是之前。预感(如果它们是真实的)表示将来会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已经经历的事情。

因疾病或吸食毒品带来的幻觉有时会使人增强意识,并且会与幻觉记忆混淆。精神分裂症带来的错误记忆可能也会与幻觉记忆混淆。与真正的幻觉记忆(通常只持续10到30秒)不同,这些错误的记忆或幻觉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定义幻觉记忆的类型非常困难。已经研究过幻觉记忆的人都应用了他们自己的类别和区别——每种通常都依赖一个有关幻觉记忆幻觉记忆诱因的特定理论。阿兰·布朗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和《幻觉记忆体验:认知心理学杂记》的作者)将幻觉记忆分为三个类别。他相信诱发幻觉记忆的原因有三个,即生物功能障碍(例如:癫痫症、隐式熟悉和分离感知)。1983年,西雅图Pacific Neuropsychiatric Institute的主任Vernon Neppe博士建议将幻觉记忆分为四个子类别,包括癫痫、主观异常、精神分裂症和联想。

我们可以将幻觉记忆体验分成两个类别:

联想幻觉记忆

实际上,正常的健康人能够体验到的最常见的幻觉记忆类型是联想幻觉记忆。看到、听到、闻到或体验到的东西会激发您的感觉,使您将其与以前看过、听过、闻过或体验过的东西关联起来。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类型的幻觉记忆是基于记忆的体验,并假设是大脑的记忆中心造成的。

生物幻觉记忆

患有颞叶癫痫的人群中幻觉记忆的出现频率也很高。在发作之前,他们通常有一种很强的幻觉记忆的感觉。这为研究人员研究幻觉记忆提供了稍微更可靠的方式,并且他们已经能够识别在大脑中生成这些幻觉记忆信号类型的区域。但是,有些研究人员说这种幻觉记忆类型与典型的幻觉记忆完全不同。有这种体验的人可能会真地相信他们以前已经经历了完全相同的情境,而不是获得稍纵即逝的感觉。幻觉记忆发生时在主要的精神错乱上也有一些预兆,包括焦虑压抑、分离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研究

研究幻觉记忆相当困难,因为它发生时很短暂,没有预兆,只在某些人身上发生,而且没有目击者或者实物证明,只是那个人说:“嗨,幻觉记忆!”因此,没有固定的研究,也没有明确的解释。幻觉记忆的研究必须依赖人的描述和信息的回忆。两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尝试提出我们经历幻觉记忆的原因。从哲学家心理学家,再到超自然专家,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论。

艾米莉·波拉克是第一个使用术语幻觉记忆(在他的《精神科学的未来》书中)的法国心理学研究员。但是,他没有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弗洛伊德提出理论说这些体验来自于受压制的欲望,或者与受压力事件相关的记忆,对于这些记忆,人们不能像正常记忆那样回忆它。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科学家使用名为记忆错误的理论解释幻觉记忆。

(图)幻觉记忆介绍
幻觉记忆介绍

很多科学家因幻觉记忆与过去生活体验、直觉(ESP)和不寻常诱因的经常关联性而将其完全忽略。这些关联给幻觉记忆的研究带来了一点“耻辱”。最近,研究人员将其中一些关联搁置一旁,开始研究大脑影像技术。他们将幻觉记忆牢固地锁定在记忆研究的范围内,希望发现有关记忆是如何形成、存储和检索的更多信息。

自此,他们确定中间颞叶存在于我们的意识记忆中。中间颞叶中包含海马旁回顶叶皮层扁桃体斯坦福大学的约翰·D·E· 加布里埃利在1997年发现海马状突起能使我们有意识地回忆起事件。他还发现海马旁回能让我们确定什么是熟悉的、什么是不熟悉的(无需实际地检索特定记忆即可实现)。

虽然大约有60%的人说经历过幻觉记忆,但这个比率在15到25岁的人群中最高。虽然研究人员们认为的最高年龄有所相同,但大多数人同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幻觉记忆的体验会减少。有报告说,高收入人群、喜欢旅游和接受更高等教育的人中幻觉记忆的发生率很高。报告有幻觉记忆体验的人群中,活动想像和回忆起梦境的能力也很普遍。

一些研究人员还报告说感觉越疲劳或压力越大,越可能经历幻觉记忆。但是,其他研究人员看到的正相反。他们报告说人越有精神和越放松,越可能经历幻觉记忆。很显然,与幻觉记忆有关的很多事情还没有盖棺定论。

一份报告发现一个人的思想越开放或政治上越自由,他们经历幻觉记忆的可能性越高。但是,这还可能表示您的思想越开放,越可能讲述潜在地被视为“超出事理”(如幻觉记忆)的事情。

前沿理论
(图)幻觉记忆幻觉记忆

分散的注意力(手机理论)

阿兰·布朗博士已经尝试重新建立他认为类似于幻觉记忆的过程。在杜克大学和南方卫理公会大学 (SMU) 的研究中,他和同事伊丽莎白·玛什将下意识建议的想法付诸试验。他们向一组学生显示各个地方的图片,计划询问他们对哪些地方熟悉。但是,在向他们展示一些图片之前,他们以下意识的速度在屏幕上播放这些照片。速度大约为10到20毫秒一张,这个速度足以让大脑记下照片,但不足以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它。在这些试验中,同学们对通过下意识方式显示的图像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那些没有显示的——即使将那些实际上去过这些地方的学生从研究中排除也是如此。华盛顿大学拉里·雅各比凯文·怀特豪斯使用单词列表做了类似的研究,而使用单词列表获得的结果也类似。

根据该观点,阿兰·布朗提出他称之为手机理论的理论(或分散注意力)。这意味着人们因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时,下意识地会注意到周围的事情,但不会有意识地真正记录它。然后,当人们能够关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时,会觉得很熟悉这些周围的东西,即使他们不是这样。

记住这个以后,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人们在第一次进入一个房子(可能边走边与主人交谈)时会产生幻觉记忆的感觉。它可能这样产生的:在实际观看房间之前,大脑已经在视觉上和/或通过味觉或声音处理过它,因此当真正看它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以前曾经到过那的感觉。

全息摄影理论

荷兰精神病学家赫蒙·斯诺提出记忆就像全息摄影的观点,意味着您可以根据整体的任何片段重新建立完整的三维图像。但是,片段越小,最终图像就越模糊。他说,当人们当前环境的某些细节(景象、声音、味道等)与过去的某些残余记忆类似时会发生幻觉记忆,并且大脑根据那个片段重新创建整个场景。

其他研究人员还同意某些小的熟悉片段可能会成为产生幻觉记忆感觉的来源。例如,可能在1964年与朋友一起在普利茅斯开车,并且有很强的幻觉记忆的体验,但实际上没有记住(或者甚至知道事实)您的祖父有同样款式的汽车,而是记住了小时候曾经坐过那辆车。味道和座椅或仪表盘的外观和触感等事情会回忆起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的曾经有过的记忆。

(图)幻觉记忆幻觉记忆

双向处理(或延迟视觉)

另一个理论基于我们的大脑处理新信息的方式以及它如何存储长期和短期记忆。罗伯特·埃弗龙于1963年在波士顿的荣民医院测试了今天成为有效理论的观点。他提出延迟的神经学响应引发了幻觉记忆。由于信息通过多条途径进入大脑的处理中心,所以可能有时候信息的混合没有正确同步。

埃弗龙发现大脑左半边的颞叶负责对进入的信息分类。他还发现颞叶会接受该进入信息两次,并在两次传输中有一点延迟(几毫秒)——一次是直接的,另一次在它拐到大脑的右半边之后。如果第二次传输延迟了稍微长一点时间,则大脑可能会给该信息加上错误的时间戳,并将它记为以前的记忆,因为它已经被处理过了。这可以解释突然的熟悉感觉。

其他来源的“记忆”

该理论提出很多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存储的记忆,不但包括自己的经历,还有看过的电影和图片以及阅读过的书籍。对阅读过或见过但却没有实际经历过的事情有很强的记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忆会在头脑里重现。当看到或经历与其中一个记忆非常相似的事情时,可能会体验到幻觉记忆的感觉。

例如,小时候可能看过一部电影,其中一个场景是有关一家知名餐厅或有名的里程碑事件。然后,长大后,拜访了同一个地方但没有想起那个电影,只是觉得那个地方非常熟悉。

预知梦境

一些研究人员,包括瑞士科学家亚瑟·芬克豪泽坚定地相信预知梦境是很多幻觉记忆体验的根源。J.W. 邓恩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设计飞机的航空工程师,他在1939年对牛津大学的学生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发现他的主题梦境的12.7%与未来的事件有相似之处。最近的研究,包括南希·桑德在1988年的研究,都有10%的相似结果。

这些研究人员还将预知梦境的证据和与任何地方发生的从这一天到八年后的幻觉记忆体验结合起来。已经提出了有关为什么幻觉记忆经历本身通常是世俗的日常生活事件的问题。芬克豪泽的一个解释是越令人兴奋的事情越可能让人记住,成为幻觉记忆的可能性越小。

虽然幻觉记忆作为一种现象已经研究了一百多年,而且研究人员针对它的起因已经提出了数十个理论,但对于它的含义或者发生的原因一直没有简单的解释。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大脑如何工作了解得更多,也会对为什么会经历这一奇怪现象了解得更多。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性心理    下一篇 蝙蝠狂犬病病毒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