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微生物学   
[0] 评论[0] 编辑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是一种以粪-口途径传播的,能导致人类多系统感染的肠道致病菌。尤其是引起婴幼儿的腹泻,成人的肠道及泌尿系统感染。自七十年代以来,EPEC亦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一种活跃的病原微生物。它的感染是由:对靶细胞的粘附-侵入靶细胞-细胞病变等的多阶段过程构成的。近年的研究证实,EPEC可导致宿主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系统的变化,使其紧密粘附,侵入宿主细胞。本论文的主要结果是:1应用同位素标记的GTP衍生物[~(35)S]GTPγS结合实验,证实EPEC的粘附导致宿主细胞膜与[~(35)S]GTPγS的结合增加。提示EPEC的粘附过程可能与G蛋白偶连受体相关,且有菌毛的菌株E7比无菌毛的菌株H511对G蛋白有更强的作用。2使用Fluo-3/AM作为酯溶性分子探针,与胞浆内游离钙结合,配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可检测单个细胞胞浆钙浓度变化。我们发现致病性大肠杆菌E7与H511都能使胞浆钙离子水平升高,但E7造成的钙升高更迅速,幅度更高,维持时间更长,钙振荡频率更快。3在无细胞外钙的条件下,细菌粘附造成的胞浆钙离子升高减少。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切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EPEC不产生LT或ST。有人报道,EPEC可产生一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素。VT毒素的结构、作用与志贺氏毒素相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血清型。
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意。EIEC可引起豚鼠角结合膜炎,临床上可藉此协助鉴定EIEC。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青霉菌    下一篇 白色念珠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