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分子生物学   
[2] 评论[0] 编辑

乙胺

乙胺(Ethylamine )无色极易挥发的液体,有的气味,呈碱性。本品高毒。具有强烈刺激性,能刺激眼、气管、肺、皮肤和排泄系统。对大鼠经口LD50为400mg/kg。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18mg/m3。皮肤溅到乙胺后用大量水冲洗。溅入眼睛时,应用流水冲洗15分钟。操作时应穿防护衣,戴防护手套,必要时应戴防毒面具。主要用作医药、农药的原料。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乙胺

英文名称:ethylamine ;aminoethane

别名:氨基乙烷

技术说明书编码:95

CAS No.:75-04-7

分子式:C2H7N

分子量:45.08

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14(有毒品)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强烈氨味的液体或气体。

熔点(℃):-80.9

沸点(℃):16.6

相对密度(水=1):0.7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6

蒸气压(kPa):53.32(20℃)

闪点:<-17.8

燃烧热(kJ/mol):1711.7

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对数值: <-0.08

引燃温度(℃):385

爆炸上限%(V/V):14.0

爆炸下限%(V/V):3.5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解性:溶于乙醇乙醚等。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

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气体,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管理信息

操作的管理: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的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的管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废弃的管理:用控制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毒理学简介

急性毒性:LD50400mg/kg(大鼠经口);390mg/kg(兔经皮)。兔以一乙胺蒸气染毒6周.每周5次,7h/次,暴露结束后作解剖。在184rag/m3染毒兔中,见肺少量出血、支气管周围炎及肾脏实质不同程度的变性,在92rag/m3染毒兔中,见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部分动物有心肌变性。从染毒2周开始,兔眼呈现上皮细胞糜烂和角膜水肿。小鼠二乙胺蒸气吸入的MLC为3000 mg/m3,LC0为1500—2000mg/m3。中毒表现先兴奋后抑制并有强烈的刺激症状。染毒期间死亡的小鼠,尸检见肺充血、水肿,脑、肝、脾充血,染毒后若干天死亡者,除肺充血、水肿、脑充血外,支气管上皮细胞肿大,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性和小灶性渐进性坏死,有时软脑膜水肿。兔以二乙胺蒸气染毒6周,每周5次,每次7h,暴露结束后尸检。在150mg/m3染毒兔中,见支气管肺炎及淋巴细胞灶性集聚,心、肝脏不同程度变性,角膜点状糜烂和水肿;在300mg/m3染毒兔中,尚有肾炎和肾小管轻度病变。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84mg/m3,7小时/次,每周到次,6周见肺大量出血,支气管周围炎及肾裨不同程度变性。从染毒素周开始,兔眼呈现上皮细胞糜烂和角膜水肿。

代谢:

中毒机理:

刺激性:家兔经眼: 250μg/24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轻度刺激。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应急医疗

主要用途及接触机会:用于染料合成及作萃取剂乳化剂、制造药品、染料、橡胶硫化剂和杀菌剂等,也用于石油精炼。工业生产是由乙醇、氨、氢气三者作用,或由氯乙烷与氨反应生成。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人体危害:接触乙胺蒸气可产生眼部刺激、角膜损伤和上呼吸道刺激。液体溅入眼内,可致严重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诊断要点:

(1)吸入较高浓度乙二胺蒸气,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重者可出现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

(2)对眼有刺激作用,液体溅入眼内可引起严重灼伤。

(3)皮肤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原发性刺激或变应性皮炎)及灼伤。

(4)少数接触者可发生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

处理原则:

(1)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吸氧。

(2)眼、皮肤被污染时,应尽快用清水或2%硼酸溶液充分冲洗,有灼伤时应按化学性灼伤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3)严密观察,积极防治肺水肿。

(4)变应性哮喘患者治愈后不宜再从事乙二胺作业。

预防措施:生产中各系统管道应密闭,防止物料外加强车间通风。成品包装人员灌装时应戴手套、防护镜,防止产品污染皮肤和眼。物料不慎沾染皮肤或溅入眼内,应立即冲洗处理。

监测方法

1.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类  别 来  源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空气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徐伯洪 闫慧芳主编)
气相色谱法 空气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杭士平主编

 

国家标准

1.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最高容许浓度(MAC)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
(-) 9 mg/m3 18 mg/m3

 


2.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7)  大气质量标准 0.01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5mg/L

 

 

附件列表


2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乙基甲磺酸    下一篇 乙胺碘呋酮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