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发育生物学   

分裂生殖

  1. 定义
    分裂生殖(fission reproduction)是一种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方式,个体通过细胞或身体的分裂产生一个或多个遗传上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个体。此过程不涉及配子(gametes)或受精,常见于原核生物、某些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及部分植物。

  2. 类型
    分裂生殖可依分裂方式和生物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 二分裂(binary fission):最常见,细胞分裂为两个相等的个体,见于细菌、变形虫(Amoeba)、鞭毛虫(如眼虫 Euglena)等。
    (2) 多分裂(multiple fission):一个细胞先进行多次核分裂,随后细胞质分裂形成多个新个体,典型如疟原虫(Plasmodium)。
    (3) 横向分裂(transverse fission):身体从横向断裂成两段,每段再发育成完整个体,常见于涡虫(planarian)。
    (4) 纵向分裂(longitudinal fission):沿身体纵轴分裂,如某些鞭毛虫。
    (5) 芽殖与出芽型分裂:虽然不严格称为“分裂”,但在某些分类中出芽(budding)与不等分裂也被视为变异形式。

  3. 特点
    分裂生殖过程快速、效率高,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是适应环境稳定的理想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

  • 无需配偶或配子结合

  • 子代为亲代的克隆体(基因完全一致)

  • 主要为单细胞生物或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生物采用
    但由于缺乏遗传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

  1. 生物实例
    (1) 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通过二分裂繁殖,每约20分钟可完成一次分裂。
    (2) 原生动物:如变形虫、草履虫(Paramecium)常以横向或纵向分裂方式生殖。
    (3) 多细胞无脊椎动物:某些海绵、腔肠动物(如水螅)和扁形动物可利用分裂重建出完整个体。
    (4) 特殊案例:绿藻团藻(Volvox)个体可在球体内部进行多分裂并释放新球体。

  2. 生物技术与应用
    在实验室中,细菌的分裂生殖广泛用于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和抗生素筛选等技术。分裂机制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细胞周期、DNA复制与分化机制等基础生物过程。

  3. 参考文献
    ¹ Campbell, N. A., & Reece, J. B. (2008). Biology (8th ed.). 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² Alberts, B. et al. (2014).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6th ed.). Garland Science.
    ³ Prescott, L. M., Harley, J. P., & Klein, D. A. (2005). Microbiology (6th ed.). McGraw-Hill.
    ⁴ Margulis, L. et al. (1993). Early Life: Evolution on the Precambrian Earth. Jones and Bartlett.
    ⁵ Raven, P. H., & Johnson, G. B. (2013). Biology (10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卵生    下一篇 原始生殖细胞

关键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