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解剖学   
[0] 评论[0] 编辑

坐骨

(Ischium)

1. 概述

坐骨是髋骨(Pelvic Bone)的三大部分之一(其余为髂骨、耻骨),位于骨盆后下部,构成髋臼的后下2/5。左右坐骨与骶骨、尾骨共同围成骨盆,支撑体重并保护盆腔脏器。

2. 解剖结构

  • 主要部分:

    • 坐骨体(Body):参与构成髋臼,与髂骨、耻骨融合。

    • 坐骨支(Ramus):向前下延伸,与耻骨下支结合形成耻骨弓。

    • 坐骨结节(Ischial Tuberosity):粗大隆起,为臀肌和大腿后群肌(如半腱肌、股二头肌)的附着点,坐姿时直接承重。

    • 坐骨棘(Ischial Spine):突出结构,分隔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是产科测量骨盆的重要标志。

3. 功能

  • 负重:坐位时,体重主要通过坐骨结节传递。

  • 运动:为下肢肌(如腘绳肌)提供附着点,参与行走、奔跑。

  • 保护:与其余骨盆结构共同保护膀胱、直肠及生殖器官。

4. 临床关联

  • 损伤与疾病:

    • 坐骨结节滑囊炎:久坐或过度运动导致的炎症(“织工臀”)。

    • 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如车祸)引起,常合并骨盆其他部位骨折。

    • 坐骨神经痛:因腰椎间盘突出或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引发下肢放射痛(非坐骨本身病变)。

  • 产科意义:

    • 坐骨棘间距是衡量骨盆出口的重要指标,狭窄可能导致难产。

5. 进化与变异

  • 四足动物(如犬类)的坐骨较直立人类更向后延伸。

  • 部分人群坐骨结节形态变异,可能影响运动时的力学结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圆锥角膜    下一篇 坐骨神经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