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腭窝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是头颈部一个重要的解剖间隙,位于颅底深部,属于颅面交界区的关键结构。其名称来源于周围骨骼的形态:“翼”指蝶骨翼突,“腭”指腭骨垂直板,“窝”即凹陷的空间。以下是关于翼腭窝的详细解析:
1. 位置与边界
翼腭窝形似倒置的“金字塔”,位于以下骨骼之间:
前界:上颌骨后壁(与上颌窦相邻)。
后界:蝶骨翼突(翼突内外板之间)。
内侧界:腭骨垂直板(通向鼻腔)。
外侧界:通过翼上颌裂与颞下窝相通。
上界:蝶骨体下方(通向颅中窝)。
下界:逐渐变窄,移行为腭大管(通向口腔)。
2. 内容物(关键结构)
翼腭窝虽小,却包含重要的神经、血管和神经节:
上颌神经(CN V2):三叉神经第二支,穿经翼腭窝,分支支配面部、鼻腔、上颌牙齿等。
蝶腭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调节泪腺、鼻腔和腭部腺体分泌。
上颌动脉终末支:包括蝶腭动脉、眶下动脉等,供应鼻腔、上颌窦和面部。
翼管神经:含副交感和交感纤维,连接翼腭窝与颅底。
3. 交通途径(“神经血管枢纽”)
翼腭窝通过多个孔道与周围结构连通,是头面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向内→ 蝶腭孔→ 鼻腔(神经血管进入鼻腔)。
向上→ 圆孔→ 颅中窝(上颌神经与三叉神经节连接)。
向外→ 翼上颌裂→ 颞下窝(与咀嚼肌区相通)。
向下→ 腭大管、腭小管→ 口腔(神经血管支配硬腭、软腭)。
向后→ 翼管→ 破裂孔(翼管神经通过)。
向前→ 眶下裂→ 眼眶(神经血管进入眶内)。
4. 临床意义
(1) 麻醉与手术
上颌神经阻滞:通过翼腭窝穿刺,用于上颌牙、鼻窦手术的麻醉。
鼻出血控制:蝶腭动脉结扎或栓塞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2) 疾病扩散
肿瘤或感染:鼻腔肿瘤(如鼻咽癌)、鼻窦炎可能经翼腭窝向颅内、眼眶或颞下窝扩散。
疼痛综合征:翼腭窝炎症或神经受压可引发面部顽固性疼痛。
(3) 影像学定位
CT/MRI中翼腭窝是评估头颈部病变(如神经鞘瘤、血管瘤)的关键标志。
5. 记忆技巧
“三孔三管”联想法:圆孔、蝶腭孔、翼上颌裂 + 翼管、腭大管、眶下裂。
功能口诀:
“上颌神经过此窝,泪腺分泌靠节活;
鼻腔口腔血管通,头面枢纽莫认错。”
总结:翼腭窝是头颈部解剖的“十字路口”,掌握其结构对理解颅面部疾病机制、手术入路和影像诊断至关重要。学习时可结合三维解剖模型或图谱,强化空间关系的理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