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肥胖病
痛性肥胖病(dolorosa adiposis)又称Dercum病,为一种少见的妇女绝经后期疾病,表现为脂肪沉着、堆集 臃肿的皮下脂肪瘤样硬性斑块,伴有红斑,有剧烈疼痛,性腺功能减退。疼痛可见于任何疾病,内科的冠心病、胃溃疡、偏头痛、高血压病等;外科的急腹症、阑尾炎、癌肿破裂、肠梗阻、胸外科手术后、骨折等;妇产科、儿科等其它医学学科,然因疼痛引起的肥胖却极为少见,可它的确存在。
表现为妇女绝经期反应如面红、心烦 情绪不定、失眠多梦代谢机能降低,绝经后皮下脂肪堆积,出现皮下硬结或斑块自发性疼痛全身不适。伴性功能减退、阴毛、腋毛稀少病程慢性,晚期全身代谢不良 皮下脂肪明显萎缩,有时可伴有血糖升高或全身消耗现象 。
1.遗传因素痛性肥胖者多有家族史。常常父母有痛性肥胖子女也出现痛性肥胖。有人统计父亲或母亲仅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约占40%左右;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约占60%左右。遗传因素造成的肥胖常自幼发胖,且伴有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2.神经精神因素实验及临床中证实下丘脑在高级神经调节下有调节食欲的中枢,其中腹内侧核为饱食中枢(又称厌食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食欲减退,抑制时食欲大增。腹外侧核为食饵中枢(又称嗜食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抑制时则厌食或拒食。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当二者功能紊乱时,饱食中枢抑制或食饵中枢兴奋均可提高食欲而致肥胖。此外,食饵中枢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常出现食欲亢进;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食欲受抑制。腹内侧核为交感神经中枢,腹外侧核为副交感神经中枢,二者在本症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3.内分泌因素痛性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偏多,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另一方面肥胖者又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脂肪细胞上单位面积的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也促进脂肪合成。进食过多可通过对小肠的刺激产生过多的肠抑胃肽,肠抑胃肽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样促进脂肪合成。随年龄增高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亦趋低下时,脂肪代谢发生紊乱,体内脂肪分解减慢而合成增多,使脂肪堆积。
有时可伴有血糖升高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Cushing病):为弥漫性脂肪堆积,呈典型的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伴有多毛,痤疮以及色素沉着等。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 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1. 好发于绝经期肥胖妇女。
2.损害为皮下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结节,触之似有囊性感,可伴有红斑或静脉曲张及阴毛、腋毛脱落,性功能减退,精神紊乱等。
3. 好发于颈部、臀部、躯干、四肢等脂肪沉着部位,多对称分布。
4. 皮损有较剧烈的自发痛和压痛。
5.病程缓慢。晚期可出现营养不良,继发性高血糖症。
无特殊疗法 对症处理 如有内分泌腺功能异常者给予相应内分泌治疗
预后:
病程慢性 晚期全身代谢不良,皮下脂肪明显萎缩,有时可伴有血糖升高,或全身消耗现象。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体针:专家认为,针刺可使基础胃活动水平降低并能延迟餐后胃排空时间而降低食欲,还可降低由于肥胖引起的5-HF含量。
取穴:梁丘、公孙、三阴交、内关、丰隆、关元、足三里、天枢、曲池等穴。
专家主张分型取穴:痰湿中阻、脾失健运,取内关、水分、天枢、关元、丰隆(以上用平补平泻),三阴交、列缺(以上用补法);胃亢脾弱湿热内蕴,取曲池、支沟、四满、三阴交(以上用平补平泻),内庭、腹结(以上用泻法);冲任失调,带脉不和,取支沟、中注(以上用平补法),关元、带脉、血海、太溪(以上用补法);隔日一次,留针半小时,15天为一疗程。
(2)耳针:取穴内分泌、脑、肺、胃、口、饥点、渴点、三焦等,用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贴埋,或针刺。
(3)按摩患者取卧位,术者按肺经、胃经、脾经、膀胱经走向进行按摩推拿、点穴。
腹部按摩减肥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常用穴位有关元穴、天枢穴、中脘穴。手法有:①二指叠按法:即食指、中指,或无名指重叠置于按摩部位,按的轻重以手下有脉搏跳动和病人不痛为宜,原则是“轻不离皮,重不摩骨”,似有似无;②波浪式推压法:两手手指并拢,自然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左右掌指平贴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继而左手掌用力向后压,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动,似水中的浪花。
S女士的表姐,年龄54岁,因天气炎热,用冷水猛洗一阵,于次日突感周身疼痛,尤其是以各关节及肩肿下角尤甚,以为是风湿病,求诊于风湿病科医生,各种检查均除外风湿病和类风湿病。暂以消炎痛、布洛芬等药治疗,未曾见效,后改加强的松5毫克,五天后,因有些胃肠不适而停药,继用前药治疗,三个月后,病人的两大腿外侧、肱二、三头肌两侧均出现一些大小不一的脂肪结节,以为脂肪瘤,割去仍长,有人说是体质因素。约过了一年左右、腹壁及各关节附近有较多的脂肪垫,并且疼痛,随着全身多发性脂肪垫、瘤的出现,体重明显增加,最后医生考虑她是德瑞库姆(Derculn)病,治疗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她只好写信求助于中医。
医院专家首先查阅了有关药物副反应的书籍,没有见到消炎痛、布洛芬可引起脂肪堆积的报道,又查阅了有关肥胖病的资料。《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一书中这样写到:“痛性肥胖症,又称Dercum病,是脂肪过多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的脂肪瘤,常呈对称性分布,有明显的局部疼痛,且感衰弱无力,常伴有肥胖。患者多为绝经期的妇女,此种病人除绝经过早、性功能减退较早外,无特殊的全身症状。”
鉴于这些情况,只好着手以中医理论思维人手,患者有受热洗冷水浴史,说明寒湿之邪依毛窍进入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发生了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证。至于因疼痛引起的肥胖,可能与其体质状态有关,痰湿内聚、运化失常,脂膏积留,故疼痛与肥胖并存。
经过一番讨论,医院为其确定了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佐以利湿化痰通络的治疗方法。
麻黄10克,附子10克(先煎),细辛3克,薏米40克,干姜10克,茯苓10克,苍术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川芎10克,黄苹10克,香附15克,乳香3克,川牛膝10克,地龙6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秦艽15克,威灵仙15克,炙甘草10克
水煎服,连服7剂,如有效,连服1—3个月,待脂瘤消退,肥胖便可得以控制。以后可改服二陈汤、消瘦丸之类。外用阳和解凝膏和黑退膏外贴。以其它药物代替消炎痛、布洛芬。遗憾的是我们的回信,犹如石沉大海,无影无踪,再未听到她的回信。
一位姓张的男性哮喘病人,平素常服激素,近来周身疼痛,伴有下腹壁及大腿和四肢关节周围部出现脂肪瘤,体重明显增加,步履坚艰,哮喘发作时则疼痛加重。为此,内科二组的医生们就请我们前去会诊。经过会诊,我们认为这位病人的肥胖、可能是长期服用激素的副作角,周身疼痛可能与骨质脱钙有关。有关脂肪瘤的问题可与外科、皮肤科联系。
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 | 心脏直视手术所致神经疾病 | 反射性躯体神经病 |
老年性舞蹈病 |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