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理学家   
[75] 评论[0] 编辑

童第周

童第周童第周
童第周,实验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奠基者之一。毕生从事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两栖类文昌鱼和鱼类卵子早期发育规律的研究方面,在他所倡导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理论方面,以及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在高等学校任教,培养了一大批生物学人才。

人物简历
童第周 童第周

1902年5月28日 出生于浙江省鄞县。
1923—1927年 复旦大学毕业。
1928—1930年 任中央大学助教。
1930—1934年 比利时比京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4—1937年 任山东大学教授。
1938—1941年 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
1941—1943年 任同济大学教授。
1944—1946年 任复旦大学教授。
1946—1948年 任山东大学教授。
1948—1949年 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研究员。
1949—1955年 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
1955—1976年 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兼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1977—1979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79年3月30日 在北京逝世。

生平概况
童第周 童第周

童第周,字慰孙,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兄辈抚养,1918年入宁波师范,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后考入宁波效实中学三年级为插班生。1922年中学毕业,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1927年毕业后,由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蔡堡推荐,任中央大学生物系助教。1930年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那时童第周正在比利时留学,他出于爱祖国和自觉抗日的热情,带头到日本驻布鲁塞尔使馆进行抗议,受到比利时警方的威胁。1933年底,他不顾日本侵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危险,毅然放弃了在国外可以安心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于1934年底回国,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童第周随学校内迁至四川万县。

1938年山东大学解散,他先后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生物系和复旦大学生物系任教。1946年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童第周回青岛参加复校工作,并任生物系教授、系主任。1947年,青岛爆发了反对国民政府的“反饥饿、反迫害”的游行示威。童第周作为山东大学教授会的负责人和动物系主任,积极支持学生运动,并冒险掩护其他人拍摄学生游行的照片,帮助向各地传递登载学生游行和军警镇压学生报道的英文版《民言报》 ,以扩大学生运动的影响。

1948年,童第周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应美国洛氏基金会邀请到美国耶鲁大学任客座研究员。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6月他放弃在美国优裕的研究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山东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童第周继续担任山东大学动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他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和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

童第周 童第周

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任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兼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后该室改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任所长。1960年,生物学地学部分为生物学部和地学部,他任生物学部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该所所长陈桢逝世后,童第周一度任所长)。“文化大革命”后,1977年任动物研究所细胞遗传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他陆续担任了多种领导职务,在坚持科学研究的同时,尽力完成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在制定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63—1972年科技十年规划和后来的基础学科长远规划期间,他参与领导有关生物学方面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工作中他注意团结科学家,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智慧,为顺利完成规划的编制任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1956年至60年代初,他担任中国、苏联、朝鲜、越南四国渔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职务,他协助主任委员、水产部部长许德珩开展组织活动,为推动四国的水产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促进科学家之间的友谊发挥了作用。此外,童第周曾当选为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1978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童第周在将近50年的科学生涯中,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应用研究,致力于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他一直从事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到晚年,还十分注意把他在核质关系理论研究中的成果应用于医学和农业实践。

突出贡献
童第周 童第周

童第周的主要贡献之一,是50年代至60年代初关于文昌鱼发育的实验研究。由于文昌鱼在分类上的地位,其胚胎发育一向受到重视。过去曾认为其发育属于镶嵌型,如 缺损其一部分,不能通过调整作用补充完善。他用分离、 置换分裂球等方法,证明了文昌鱼早期胚胎分裂球的发育命运是有一定的可塑性的。而且,分属于3个胚层的分裂球,在实验条件下可以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此外,他还发现文昌鱼的胚胎发育中,具有与脊椎动物相似的诱导作用。

这些研究,揭示了文昌鱼与脊椎动物在发育机制上的一致性。从而证明了文昌鱼在从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60年代初,他应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把金鱼的细胞核移植到去细胞核的鰟鲌鱼卵内,发现移核后幼鱼的早期性状似乎是根据细胞质的。他把鲤鱼细胞核移植到去细胞核的鲫鱼受精卵内,发现卵发育到成体后有些性状介乎二种鱼之间。这二种情况都显示卵的细胞质对性 状形成的影响。他还发现金鱼的细胞核移植到鰟鲌鱼卵子中,发育到一定时期再移回金鱼受精卵,有时能产生出鰟鲌鱼和金鱼杂交胚胎的性状,很可能金鱼细胞核在鰟鲌鱼细胞质中短暂停留,也会受到某种影响。他曾设想通过移植细胞核来进行育种:把两种不能杂交的鱼的优点结合起来,并使之遗传下去。他的研究,为动物育种提出一个新的、可能的途径。

童第周的关于海鞘的研究,主要是在50年代前进行的。他的研究证明了其胚胎发育中有些组织器官是有可塑性的,纠正了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其发育属于严格镶嵌型的见解。从40年代至50年代初,他在鱼类早期发育的实验研究中,还证明了鱼卵受精后原生质向动物极流动,其组织中心在受精后不久就建立起来了。这一现象,可能在脊椎动物的发育中具有普遍意义。在这期间,他对于两栖类胚胎纤毛运动的研究,断定了纤毛运动方向对中胚层组织的依赖性,后者可能通过化学物质产生影响,由此,他探讨了胚胎组织的极性。

70年代以后,童第周开始注意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核质关系。他与合作者还研究了核酸对金鱼性状的诱变作用,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发表了论文。

他的科研工作始终贯穿着一条线索,这就是从卵子在受精前后的结构到细胞质与细胞核在发育中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细胞质在性状遗传中的作用。

他在两栖类(蟾蜍和黑斑蛙)胚胎发育的研究中,明确指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从而证明这种感应能力是由一种未知的化学物质,通过细胞间的渗透作用,诱导和决定胚胎纤毛的运动方向。

童第周 童第周

他带领的研究组在掌握了文昌鱼的饲养、产卵和人工授精等必要技术的基础上,对文昌鱼胚胎发育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论证了文昌鱼属于介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是进化上的过渡类型。

童第周在鱼类的胚胎发育能力和细胞遗传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在于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时,他发现不仅仅是细胞核来决定细胞质发育方向,而是细胞质也决定细胞核的命运,核与质之间不是彼此完全孤立 ,而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构造上它们可以互相沟通,在功能上它们可以互相诱发和抑制。这便是被称谓的:核质关系理论。

他还和美籍华裔科学家牛满江合作,探讨鲫鱼和鲤鱼的信息核糖核酸对金鱼尾鳍的影响。结果证明,这种核糖核酸能诱导金鱼尾鳍的双尾变成单尾等。从而开拓了在发育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中一个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研究领域。

用分裂球活体染色法证明海鞘镶嵌型发育远不象过去认为的那样严格。研究两栖类胚胎发育的极性或轴性,以纤毛的运动作为实验对象和极性指标,探讨胚胎极性这样一个胚胎发育的重大问题;在文昌鱼发育方面,研究分裂球之间的相互关系,胚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诱导作用等,使胚胎学界对文昌鱼个体发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理解系统发育起到了启迪作用;晚年进行了细胞核和细胞质在发育中关系的研究,证明在个体发育中,核与质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童第周与同事在鱼类中开展了细胞核移植工作,以探讨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关系。他们将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杂交,试图用此方法培养出鱼类的新品种。创造出新的鱼类品种,就是创造了新的生命体,这可是极其诱人的题目啊。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童第周和同事把鲤鱼胚胎的细胞核移植到鲫鱼的去核卵内,得到了核质杂种鱼。通过鱼类的核质杂交试验,他们证明,在细胞核异种的细胞质内,经过多次分裂和复制后,生命体在生理和性质上有发生变化的可能。这种变化不完全受细胞核控制,也受到了细胞质的影响。

此后,童第周与美国坦普恩大学牛满江先生合作,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从鲫鱼的卵细胞质内,提取了一种核酸,这种核酸是一种传递生命信息的重要物质。以后,他们将这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一种既有鲫鱼性状又有金鱼性状的奇怪鱼种,最为有意思的是,这种金鱼的尾巴由单尾变成了双尾。有些科学家把这种双尾金鱼称为“童-牛二氏鱼”。这个实验的成功,使童第周的胚胎实验学研究又一次走到了世界前列。

童第周 童第周

童第周对鱼类的胚胎发育能力和细胞遗传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40年代开始的实验结果证明,在金鱼的卵子中,赤道线以下植物性半球的一边,卵子含有一种有关个体形成的物质,它在发育早期由植物极性逐步流向动物极性,是形成完整胚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弄清楚这一问题,对了解细胞质因子对胚胎发育和个体形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项工作的论文是鱼类实验胚胎学方面的重要历史文献。

童第周在抓紧海洋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和曾呈奎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强调和坚持科研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在开展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关系密切的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养殖、开拓培育经济鱼类新品种的新途径、海洋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以及后来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鱼、虾、贝、藻养殖,以及有害生物防除研究中做出了显著成绩,直接推动了中国海水养殖的三次“浪潮”,为我国的海洋科学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56年童第周先生等老一辈海洋科学家参与制定的“中国海洋综合调查及开发方案”作为国家重点科学技术任务之一,被列入《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63~1972年国家科技十年规划》,为新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制定了宏伟规划。

人物风格
童第周 童第周

童第周身兼数职,他的身份是复杂的,他的工作是多面的,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立身之本--科研,即使百务压身,即使病魔纠缠,他都要使劲地挤出点点滴滴的时间,坚持到他心爱的实验室去干上一会儿,因为他明白科学是老老实实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自己不动手做实验的科学家绝对成不了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充其量只是个科学政客。显微镜前端坐的身影,显微镜下灵巧的双手,几乎成了所有同事和学生对他最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这是童第周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晚年时,童第周患了白内障,大家都反复劝他:您年纪大了,眼睛又不好使,坐在一旁指点指点我们就行了,不必亲自动手。他感谢大家的关心,却反对要他做“闲人”,他说:“科研成果是靠双手做出来的,不是靠嘴喊出来的。我不能光说话,不做事。”他认为:我自己不动手,就弄不清问题的实质和症结所在,也搞不清别人正在做的事,怎样去指导人家?

童第周先生特别重视培养科学人才。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和知名科学家,遍布世界各地。由于他的言传身教,他培养出的学生,以及他的学生的学生,出了许多成就斐然的科学家。

秦鹏春教授说:“在57年以前有好多科学家都是童老的学生,最出名的像科学院的张之一,还有现在在山东大学的李嘉勇,童老是1979年去世的,但是在1978年美国洛克菲儿基金就同意在北京建法律生物学研究所,也就是胚胎学研究所。当时给了一二百万美金来建这个所,一些计划设计都搞好了,结果童老去世了。他去世以后最主要的一个弟子就是严少一,就是以后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他就把这个研究所建成了,一直到严少一退休十多年,法律生物研究所培育了好多人才。现在遗传所和法律生物研究所合并了。童老最得意的一个弟子杜淼现在还在研究所。现在还有一个是在动物所的陈大元,在山东鲁南和新疆搞了一大批克隆牛。所以说童老培养的人才是比较多的,而且普及全国。”

童第周 童第周

童第周担任了许多行政领导工作,又有不少社会活动,但无论多忙,他都坚持亲自动手做科学实验。到了70年代,70多高龄的童第周患了眼疾,工作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大家劝他:“年岁大了,看东西也不方便,坐在一旁说说,指点我们就可以了,不用再亲自动手了。”童第周谢谢大家的关心,却不愿做“闲人”。他说:“科研成果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不能光说话,我要干事。”

不仅要干,而且要老老实实地干。做肿瘤免疫细胞实验时,每个课题组成员分得5只大白鼠作为一个实验对象组,由于实验技术的差异,童第周和夫人叶毓芬做的两组100%成功,但其他人却只有20%-100%不等的成功率,有人建议以童第周夫妇的实验结果发表论文,童第周坚决反对,他认为"应原原本本地、客观地反映实验的全部实际结果,不能只取符合自己愿望的那一部分数据。于是发表的论文中只取了课题组的平均值。

要干事,更要抓紧时间干事,童第周比以前更忙了。工作,学习,写作,讲学,他不顾年老体弱多病,四处奔波,拼命冲刺。1979年3月,他在为浙江省科学大会作报告时,不幸脑血管破裂,倒在了讲台上。1979年3月30日,童第周去世了。

但是,作为优秀的科学遗产,童第周的研究成果已经进入人类的知识宝库;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精神将永远留在后人的记忆之中。

童第周作为我国生物学界的一代宗师,在他77年的人生历程中,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和对科学事业的贡献精神,为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物评价
童第周 童第周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在座谈会上讲话。他代表全国政协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对童第周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他说,童第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把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在将近50年的科学生涯中,他一直从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人。他发表了大量科学论文和专著,所领导的研究工作也居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先列。他和中国其他老一辈海洋科学家一起,开创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粉碎“四人帮”后,他在古稀之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爱国知识分子,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从此,他更加精神振奋、不知疲倦地进行科学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实现了他"有生之年,为国家,为人民多做工作"的入党誓言。

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在会上发言。她说,童第周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民盟工作中,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善于倾听知识分子的意见,认真反映知识分子的要求,努力团结各方面的同志在一起工作,为民盟的进步和发展、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她说,童第周同志的一生是爱国进步的一生,是孜孜不倦为我国的科研教育事业献身的一生是诚心诚意为人民的幸福、民族振兴执著追求的一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学习童第周同志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学习童第周同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生为中华民族的富强不懈奋斗的高尚情操,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革命传统,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讲话中指出,童第周先生是国际上卓越的生物学家,是"克隆先驱",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在近50年的科学生涯中,童第周先生一直从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为我国发育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做出了前瞻性的贡献。童第周先生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开拓者,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他很早就认识到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投入到创建和发展中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优秀的教育家和杰出的科技界领导人,永远是我们新一代科教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他几十年如一日,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功绩卓著。我们要学习他为祖国强盛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注重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学习他勤奋不懈、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学习他热心扶持青年、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一生廉洁奉公,公私分明的高风明节。

童第周生前友好代表曾呈奎说,童第周先生的“正义感” 、“治学严谨”、“亲自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很值得称赞的,是我们包括年轻一代很好的学习榜样。

1946年童第周先生首先聘请在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学成的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来山东大学任教,并且与曾呈奎先生共同创建了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1948年,他又聘请在美国的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担任山东大学海洋学教授,为山东大学海洋系,以及后来的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的成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童第周 童第周

1950年8月1日,童第周先生与曾呈奎、张玺教授等一起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中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海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现代海洋科学研究进入一个了全面、系统、规模化的发展阶段。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相建海高度评价了童第周和曾呈奎对海洋研究的奠基性的贡献。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研究与开发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有巨大的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今天全球的共识。但童第周先生很早就认识到了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创建和发展我国的海洋科学的事业中,童第周作为我国生物学界的一代宗师,在他77年的人生历程中,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和对科学事业的贡献精神,为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童第周,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人之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他对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克隆先驱”。 “满腔的爱国热情,忠厚的人际关系,雄厚的理论和外语基础,精髓的创新好思路,灵效的实践操作能力,培育的人才遍及世界。这是对童老的总的评价。”

附件列表


75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王志均    下一篇 罗宗洛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