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在中国国外已属最常见的心包炎,在中国国内也不少见,可能仅次于结核性心包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起病多急骤,约1/4-1/2病人在发病前1-8周有发热、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和发热,常有心包摩擦音,因心包下心肌都有一定的炎症反应,可有心肌炎的一些表现。另外,约1/4的病人可并发胸膜炎及肺部浸润。持续数日至2周多能自愈,约有25%的病人复发。极少数发展为缩窄型心包炎。实验室检查没有特异性改变,多数患者都有白细胞增多,血清酶可有轻中度的增高,心电图检查几乎无改变,多数有ST段的抬高,T波低平,倒置,此种改变只限于几个导联,是由于心外膜下心肌受累造成的,而非心包本身影响,还可出现期前收缩。
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是一种浆液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过敏、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以男性、青壮年多见。发病前数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骤。临床特征为:剧烈胸痛、发热,约70%病例听诊有心包摩擦音;有心包积液但很少发生严重心脏压塞;化验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增加,血沉增快;X线示50%-90%的患者有心影增大;早期就诊可记录到心电图ST段抬高。如心包下心肌受累明显,可形成急性心包心肌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过敏、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临床特征为:剧烈胸痛、发热,约70%病例听诊有心包摩擦音;有心包积液但很少发生严重心脏压塞。
检查
临床主要以心前区疼痛为症状。发病前数日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骤,常反复发作;持续发热;心包摩擦音明显,出现早;常剧烈胸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血培养阴性;心包积液量较少;性质草黄色或血性;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多数。
化验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增加,血沉增快;X线示50%-90%的患者有心影增大;早期就诊可记录到心电图ST段抬高。
心电图改变:表现为ST-T的特征性变化,即几乎所有导联ST段上升,以V1,V2,V5导联最明显,T波直立,而aVR,V1导联ST段下降,ST上升不超过0.5mV,呈凹面向上,无异常Q波,这些变化可在心包炎发病后数小时至l-2天内出现,持续数小时以至数日,随后ST段下降到等电位线上,T波变为低平或倒置,以上三点是急性心包炎的诊断三联症,若听到心包摩擦音诊断问题不大,再加上心电图变化则可完全确诊。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少量心包积液。
鉴别诊断
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剧烈疼痛酷似急性心肌梗塞,但前者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疼痛因呼吸、咳嗽或体位改变而明显加剧,早期出现心包摩擦音,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正常,心电图无异常Q波;后者发病年龄较大,常有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病史,心包摩擦音出现于起病后3-4天,心电图有异常Q波、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等改变,常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如急性心包炎的疼痛主要在腹部,可能被误诊为急腹症,具体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避免误诊。不同病因的心包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治疗亦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一、确定有无心包炎 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根据典型的心包摩擦音即可成立诊断,渗出性心包炎则根据上述心包积液体征,心包填塞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尤其在普遍应用超声心动图后,对诊断心包积液有极高的准确性。
二、病因诊断 不同病因的心包炎,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在心包炎的诊断确定后,应进一步确定其病因,临床常见的四种心包炎鉴别如表1
表1四种常见心包炎的鉴别
结核性 | 化脓性 | 非特异性 | 风湿性 | |
起病 | 缓慢 | 急骤 | 急骤 | 随风湿活动而起 |
原发病变 | 多有心外结核病灶 | 败血症或体内化脓灶 | 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 | 常伴有心肌炎或瓣膜病体征 |
全身反应 | 常有低热、无力、盗汗等症状 | 高热、有明显毒血症表现 | 有低热或高热 | 轻或中度不规则发热 |
胸痛 | 常无 | 常有 | 剧烈咳嗽或胸痛 | 常有 |
体征 | 心包摩擦音少见,可有急性或慢性心包填塞征 | 易出现心包摩擦音,可有急性心包填塞征 | 易有心包摩擦音少见心包填塞 | 易有心包摩擦音少见心包填塞征 |
血化验 | 血沉快 |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 血象正常 血沉可增快 |
血沉增快抗?增高 |
心包液检查 | 常有大量血性渗出液较少为草黄色,浓缩或培养可查到抗酸杆菌 | 脓性,涂片或培养可查到致病菌 | 小量或中量,黄色或血色 | 常为小量、黄色 |
病程及预后 | 抗痨药物疗效好,易形成缩窄性心包炎 | 及时治疗,预后好,治疗不及时,易致缩窄性心包炎 | 预后良好,大致2周自愈,少数复发 | 病程随风湿活动而异 |
本病能自行痊愈,但可以多次反复发作。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卧床休息、镇痛药等;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控制症状。
具体操作:
一、病因治疗:寻找病因如结核病灶、病毒感染、风湿等,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对症治疗:
①休息: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胸痛消失。
②缓解胸痛可给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胸痛缓解后4-5日,可停用抗炎性药物。
③非特异性心包炎在治疗后2-3天症状不缓解时,可考虑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0mg/d,2周后减量,共用4-6周左右,但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以防产生副作用。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
2、病因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痨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每日15-30mg,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
3、解除心包填塞: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
4、主要决定于病因:如并发于急性心肌梗塞、恶性肿瘤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则预后严重。如为结核性或化脓性心包炎等,及时有效的治疗,包括必要的心包穿刺抽液或心包切开排脓,可望获得痊愈。部分可遗留心肌损害和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是由壁层和脏层构成的一个封闭的囊袋,内含少量的少于50ml的润滑液体。心包的主要功能是:
1、把心脏固定于胸腔内;
2、减少心脏活动时与周围组织的摩擦,保证心脏几乎无摩擦的进行收缩和舒张活动。
3、防止临近脏器疾病如炎症波及心脏;
4、防止过多或过少的血流流入心脏;中介两心室的压力、容量的关系,因而对血流动力学起有利作用。
急性心包炎几乎都是继发性的。部份病因至今不明,其中以非特异性、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心包炎较为常见。化脓性心包炎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急性心包炎的临床护理计划
一般护理
1.急性心包炎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因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加重病情。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出现心包填塞的病人往往采取强迫前倾坐位,应给病人提供可趴俯的床尾小桌,并加床挡保护病人,以防坠床。
2.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如有水肿,应限制钠盐摄入。
1.病人气急发生后,常常精神紧张,甚至是恐惧心理,陪护人员应守护在旁,给予解释和安慰,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取得病人的配合。
2.在行心包穿刺抽液治疗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通过讲解此项治疗的意义、过程、术中配合事项等,减轻恐惧不安情绪。护士可在手术中陪伴病人,给予支持、安慰。
病情观察
1.注意胸痛及心前区疼痛,若症状明显,应及时通知医师,按医嘱给予镇痛剂或镇静剂。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疼痛发展快者一般为化脓性心包炎,慢者大都为结核性、肿瘤和非特异性;疼痛较剧烈者多为急性非特异性和化脓性心包炎。如在深吸气、咳嗽、变换体位时疼痛,系心包炎累及胸膜引起。局部可放置冰袋,减少咳嗽和变换体位以使疼痛减轻。干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可取左侧卧位,减少胸膜摩擦,减轻疼痛。
2.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心率、面色等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紫绀、血压下降、刺激性干咳、心动过速、脉压小、颈静脉怒张加重、静脉压持续上升等心包填塞的症状,应立即帮助病人取坐位,身躯前俯,并及时通知医师,备好心包穿刺用品,协助进行心包穿刺抽液。如不能缓解症状,应考虑心包切开引流。
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心包穿刺术既用于诊断,又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明确心包积液性质及病原,又在大量心包积液时能解除心包填塞症状,在化脓性、结核性或癌性积液时,可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
①心包穿刺术的术前准备:协助医师做超声波检查,确定积液的多少,并可指导选择穿刺进针的部位、深浅和方向;向病人做好解释,争取病人合作,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术前准备好各种试管(包括培养皿及酒精灯等),以便留取标本送检,并做好抢救物品的准备。
②术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操作,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并将穿刺针尾部与心电监护胸前导联连接,如穿刺针触及心肌,心电示波可出现ST段上抬,这时可后撤少许穿刺针。
③术后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表情、呼吸,嘱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休息4~6小时,每小时测血压l次,直至平稳。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并给予氧气吸入,详细记录病人尿量及脉搏(有无奇脉)情况。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以预防感染。
健康教育
1.心包炎病人的机体抵抗力减弱,应注意充分休息,加强营养。
2.继续进行药物治疗,教会病人如何正确服药及观察疗效、副作用。
3.大多数心包炎可以治愈。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则易复发,部分病人可演变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4.定期复查。
心脏 | 缩窄性心包炎 | 心包穿刺术抽搐液 | 可待因 | 恶性肿瘤 |
X线 | 急性心肌梗塞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杜冷丁 | 阿司匹林 |
血沉 | 化脓性心包炎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心电图 | 心包积液 |
风湿 | 结核性心包炎 | 浆液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 血清酶 | 肺部浸润 |
胃肠道 | 缩窄型心包炎 | 超声心动图 | 胸膜炎 | 病毒感染 |
呼吸道 | 上呼吸道感染 | 心包摩擦音 | 心肌炎 | 糖皮质激素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梗死 下一篇 悬雍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