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动物   
[59] 评论[0] 编辑

杀人蜂

目录

简介编辑本段

杀人蜂(KillerBees)又称胡蜂、非洲化蜜蜂(Africanizedhoneybee(AHB)。在南美洲,有一种令人们闻之色变的“杀人蜂”。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有几百人被这种毒性极强、凶猛异常的蜂活活地蜇死。至于在这种蜂的攻击下,死于非命的猫狗和其它家畜,更是不计其数。

有一年,巴西的几名工作人员在清除烟囱上的一个蜂窝时,触怒了那里的“杀人蜂”,霎时间,发了疯的野蜂倾巢而出,整个天空响起了可怕的嗡嗡声。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只要是活动的物体,狂暴的蜂群都要加以攻击。事后人们统计,在3个小时内,竟有500余人总共被蜇了3万多下,平均每人60几下。此外,还有许多猫狗被蜇死。在另一起 “杀人蜂”袭击人的事件中,受伤的人竟超过了1000人。

产生编辑本段

“杀人蜂”是由于人类自己的偶然疏忽才产生出来的。1956年,巴西的昆虫学家为了改良当地的蜜蜂,使它们能多产,就特意从非洲引进了一种野性十足、产蜜量高的野蜂,与当地的蜜蜂杂交,没想到竟繁育出了这种攻击性极强的蜂。后来,因为管理人员的疏忽,一些杂交蜂从实验室逃出,迅速在野外繁殖起来,成了令人恐惧的“杀人蜂”。尽管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想消灭这一大祸害,可是,这些杂交蜂适应自然的能力极强,繁殖的速度很快,所以,直至今日还没能有效地遏止它们的蔓延。

袭人危害编辑本段

巴西出现了杀人蜂,对人和牲畜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被这种杀人蜂杀死的人和牲畜数量逐年在上升。一些邻近国家也先后遇到了祸殃。杀人蜂向北进入委内瑞拉,向西进入秘鲁和智利。

委内瑞拉的三百多名游泳者受到群蜂袭击,许多人受了重伤。杀人蜂袭击了秘鲁北部的特希略市的一个村镇和大学城。有个青年农民被蜇伤,全身红肿,顿时失去知觉。他很快被送进医院抢救,几小时后,他在极端痛苦中死去。大学城的几十名学生,刚好下课离开教室,突然遇到一群杀人蜂的袭击。幸亏他们跑得快,才没有多大的伤亡。1982年6月13日,哥伦比亚麦德林飞机场,突然飞来两千多只杀人蜂,它们非常凶猛,见人就蜇。机场救护人员立即使用喷火器,对着杀人蜂猛烈喷射,熏死了大部分杀人蜂,幸好没有伤人。

专家们预测,这种蜂群扩散的能力每年为二三百公里,很有可能穿越美洲,到达美国南部。这使美国人感到心惊胆战。

物种习性编辑本段

1956年,圣保罗大学研究室引进了35只非洲蜜蜂。当时,人们也知道这种蜜蜂是欧洲蜜蜂的亚种,由于多年生长在非洲密林中,自然条件严酷,养成了一经挑战就一起共同攻击的特性。它们脾气狂暴,毒性很大,对人畜都不利,优点是十分“勤劳”。在饲养中,人们特地在蜂箱入口都安上了铁丝网,防止它们跑出去。谁知有个警卫人员不明真相,误将铁丝网取了下来,转眼间,就有25只蜜蜂逃了出去,没有办法追回来,成了令人恐惧的“杀人蜂”。后来,尽管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想消灭这一大祸害,可是,这些杂交蜂适应自然的能力极强,繁殖的速度很快,所以,直至今日还没能有效地遏止它们的蔓延。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些蜜蜂在野外大量繁殖起来,攻击人畜,连它们的同类欧洲蜜蜂也难逃它们袭击。小小蜜蜂居然弄得人畜不得安宁。科学家认为,杀人蜂生活在非洲,那里的天敌很多,如果不主动发起进攻,就会被其他动物消灭。在艰难的生涯中,经过自然选择,那些富有进攻性的群蜂得以保存下来,繁殖后代。它们成群结队,来势凶猛,许多动物见了,闻风而逃,就连狮子也无法对付它们。

蜜蜂研究专家奥利·泰勒教授对杀人蜂进行了多年研究后发现,蜂王是蜂群行动的指挥者,一旦发现活动中的生物,就“命令”进攻,穷追不舍,一追就是几公里。

有趣的是,当蜂王分泌出一种叫弗罗蒙的物质,群蜂一闻到这种气味,顿时变得温顺起来,就会停止战斗。现在,这种物质已经能够人工合成了。泰勒将弗罗蒙物质和一只蜂王放到自己下颌长胡子上,手捧着蜂箱,杀人蜂爬满了他的脸庞,也都乖乖地不再刺蜇人了。

物种特点编辑本段

第一,筑巢地点集中,采群体行动。一旦遭受入侵,能在极短时间内集体进攻,追杀入侵者达24小时之久。

第二,飞行距离较远,利于蔓延。

第三,“Swarming”频率高。一般蜜蜂每年聚集2-3次,但非洲蜜蜂却高出6倍之多,大大增加了交配机会。

第四,与雄蜂交配以后,非洲蜂王的成熟时间比欧洲蜂王短,进而消灭所有竞争者。

与意大利蜂区别编辑本段

攻击人的分别

一般意大利蜂好温和,就算真的生气起来,也只是三四十只攻击过来。杀人蜂有三份一巢至半巢攻击,起码有三四千以上。最爱蛰黑色的地方。  

繁殖的分别

一般意大利蜂一年分蜂一次,大约带走一个蜂巢的四成蜜蜂,建做新蜂巢。杀人蜂一年分蜂三四次。非洲化蜂王由化为成虫比起欧洲蜂的早一日,这样就可以向“姊妹”们大开杀戒。 

健康的分别

意大利蜂怕蜂螨,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若在秋季繁殖适龄越冬蜂时期之前不及时治螨,蜂群就不能安全越冬,造成严重损失。杀人蜂对蜂螨有抗性,不怕蜂螨。  

暂时的对策

1.将所有由人饲养的蜂王都有油漆标记,一年一种色,可以将上一年的老蜂淘汰,有来历不明的没有油漆标记的蜂王也淘汰。换上新的温和的意大利蜂王。  

2.非洲化蜜蜂的特性由雄蜂所遗传,在蜂场中养多点意大利雄蜂。防止非洲化。  

3.巴西的杀人蜂太多,就只好接受了它,因为它产蜂能力很高,很努力工作。蜂农采蜜时小心行事,两个人一起工作,可以必要时加以照应。

致命物质编辑本段

“杀人蜂”致命物质是心脏毒素

毒蜂身体中究竟是什么物质让人丧命?蜂毒是由工蜂毒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其化学成分极其复杂,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多肽生物胺胆碱甘油等物质和19种游离氨基酸等。在组成蜂毒的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的含量最高,约占干蜂毒的50%。正是这一成分成为了患者致病致死的罪魁祸首。因为蜂毒肽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同时蜂毒的血溶性又极强,因此对心脏的损害也就极大。安康中心医院肾脏内分泌科的时大夫说,遇袭者在被蜇以后,普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气喘、气急、呼吸困难等诸多症状,以致肌肉痉挛,昏迷不醒,严重者出现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致死。安康市中心医院至今收治的死亡病例均是由于心脏或是肾脏功能的损害而致死的。

杀人原因编辑本段

胡蜂主要是吃虫的,虫多了,就能把它给养多,虫少了它就会少。胡蜂相当于昆虫界的老虎豹子,是一种食肉动物,是靠捕食害虫和其他一些蜜蜂为生的。以往,由于生态环境不好,胡蜂没有大量繁殖的条件,因此伤人的事例较少,而近年来胡蜂的数量随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断增加,但是胡蜂天敌之一的鸟类的数量却还没有跟上。因此便出现了胡蜂大量伤人的事件。

生态作用编辑本段

昆虫种群很大,变异能力也是很强的,假如长期使用一些化学农药,它本身的抗性增加,可能会影响它的毒性。这些杀人蜂本身,也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有益的昆虫,由于它们往往以森林中的各种害虫为捕食对象,因此对防治森林病虫害有很大作用。 伤害人们的凶手,同时也是森林农田的卫士,杀人蜂这种双重身份使们对自然界的法则有了新的认识。

相关影片编辑本段

电影原名:Candyman


译名:追命传说、腥风怒吼、杀人蜂
导演:伯纳德·罗斯BernardRose
演员:维吉尼亚·马德森VirginiaMadsen....HelenLyle,泰德·莱米TedRaimi....Billy,VanessaWilliams....Anne-MarieMcCoy,RustySchwimmer....Policewoman
类型:幻想、恐怖、剧情
片长:98分钟
上映:1992年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字幕中文
文件:2CD2x49x15MB
评分:6.2/10(6632votes)
简介:维吉妮亚·马德森饰演的学者海伦,正在研究一个流行于美国民间的传说:只要对着镜子连续五次念出“糖果人"的名字,就会出现一个右手带着铁钩的阴魂跑到世上取人性命。海伦来到芝加哥展开实地调查,一连串被铁钩致命的谋杀案亦陆续发生,最后发现那个传说的真相,原来是一名黑人因为跟白人小姐相恋而遭砍断手掌,并在断掌上涂上蜂蜜,令他在断气前饱受蜂螫之痛,故意报复杀人。本片与一般纯粹卖弄杀人场面的血腥恐怖片有点不同,编导伯纳德·罗斯针对主角“糖果人"的悲惨遭遇,反映出“黑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是造成仇恨报复的主因,主题发人深省。影片中的往事部分拍得颇为抒情,跟现代的血腥凶杀形成鲜明对比。

附件列表


59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沙漠米老鼠    下一篇 鹈鹕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