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950年5月,在前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和前北平研究院化学所与药物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1952年中科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的有机化学组调入;1953年药物研究室调出,组建药物研究所;1956年高分子化学组和物理组调迁北京,参建中科院化学所。1970年易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1991年建立了生命有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89年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化学开放实验室,2002年升级为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冶所联合建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化学开放实验室。1993年2月成立上海有机高科技发展公司;1994年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1995年3月与上海三维制药公司联合成立了三维药物研究中心。1995年9月与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合作建立了联合利华研究室。1998年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联合组建了沪港化学合成实验室。
1958年建立了实验工厂,1985年实验工厂改名为开发公司,1998年又改称为上海中科合臣化学公司。1997年在开发公司中又成立了有机新材料中试基地,1998年建立了工程研究中心。2000年中科合臣化学公司投资组建了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上市。
现有职工近六百人,先后拥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健在的有8位;有近百位高级科技人员,在学研究生323人,博士后28人。
1950年8月成立于上海。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天然有机产物与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研究有机合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着手,发展有机化学的反应、方法和理论,并积极从事一批具有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应用研究。共设17个研究室和一个开发公司。
该所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4大类:①天然有机和生物有机化学:甾体激素、前列腺素、昆虫激素、核酸的合成及应用、类除虫菊酯、碳水化合物、单细胞蛋白、多肽、萜类化学和植物碱;②元素有机化学:有机氟化学、有机钛化学和过渡金属有机催化、稀土和有机钯化学、有机磷化学、萃取化学、萃取剂结构与性能、有机硼化学及燃速催化剂;③物理有机化学和谱学:物理有机化学、计算机化学、激光化学、各种谱学和新的有机结构分析方法;④高分子和有关材料:含氟高分子和功能材料、液晶化学及其材料。
到1985年为止,共取得30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有5项,获国家创造发明奖的有15项,获部、委、院和省市级各种嘉奖的科技成果有83项。其中的重大的科技成果有:结晶牛胰岛素全合成(与其他单位合作),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全合成(与其他单位合作),获1982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从天花粉中提取结晶天花粉蛋白,获1983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可的松的七步合成法,获1966年国家发明奖;甾体激素的合成与甾体反应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有机氟化学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氟塑料-46的新聚合方法与新品种,获1983年国家发明二等奖;石油发酵深度脱蜡,生产饲料蛋白和核酸的高产核酵母,获1983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萃取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获198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活性的胂叶立德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该所还培养研究生,为国家批准的可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单位;还受中国化学会的委托,编辑出版《化学学报》和《有机化学》刊物。
庄长恭院士
1894年12月25日出生
教育Education:
1916年—1919年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学生
192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博士
工作经历Experience:
1925年—1931年沈阳东北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
1931年—1933年德国古庭根大学及明兴大学研究客座
1933年—1934年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理学院院长
1934年—193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所所长
1939年—1948年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所研究员
1948年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1948年冬—1950年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
1950年8月—1962年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SocialPosition: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理化学部副主任
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翟宏斌研究员
简介
出生:1966;江苏扬中
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学,1995
博士后:俄亥俄州立大学,1996-1997
博士后: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998-2000
研究员:上海有机化学研究现代有机合成研究室,2000-
现状
(1)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本课题组致力于使用简洁、高效、实用的合成路线和方法,对一些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进行研究和探索。目标分子类型包括生物碱、萜类、杂环化合物等。
(2)新颖实用的合成方法的探索本组侧重于研究在现代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合成方法,譬如自由基反应和金属参与的高效环合反应等,并将这些新颖实用的合成方法逐步运用于本组的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中。
(3)针对人类重要疾病的新颖杂环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设计一系列可望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综合症等神经系统类疾病的、具有刚性构象的尼古丁(或烟碱)类似物;并针对其结构特点进行有益的合成研究探索。
成就
(1)合成可望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综合症等神经系统类疾病的、具刚性构象的二环[3.2.1]和二环[4.2.1]尼古丁类似物。
(2)合成可望用于治疗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Cardenolide类药物,并研究将该其转化为水溶性的前体药以提高药效。
(3)合成一系列具水溶性且与DNA和RNA结合的芳香叠氮化合物,可望用于消灭血液制品中HIV和HCV等病毒。
(4)合成溴代吲哚氧基磷酸酯类抗癌药物。
(5)优化一系列杂环化合物的生产工艺。
国家科技进步奖
1.331卫星有机,无机温控涂层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覆盖项目
2.电刷镀技术及其推广应用(合作)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保幼激素"738"和蜕皮激素在蚕业生产上的应用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P-507萃取剂在稀土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微生物转化地塞米松中间体的新工艺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YJP-1荧光黄染料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7.环境污染分析方法研究及其标样的研制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8.若干昆虫性信息素结构,合成及应用
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萃取剂N,N二(1一甲庚基)乙酰胺在废水脱酚中的应用
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0.有色,贵金属和合金等新型电刷镀溶液系列(66种)的研制与应用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1.从金川镍系统钴渣制取纯氧化钴粉新工艺工业试验(合作)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D2.14氟溴油研制与应用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3.麝香T合成的研究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4.棉虫种群动态及其综合防治研究(合作)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5.新型二茂铁燃速催化剂RF和FBB研究和应用
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6.金川资源综合利用(合作)
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7.CISOC-IR红外光谱信息综合处理系统
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8.氟塑料加工及应用技术开发(合作)
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生产饲料蛋白和核酸的高产核酸酵母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抗癌新药氟尿嘧啶脱氧核苷的生产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1.杨干透翅蛾性信息素结构鉴定合成及应用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2.2-乙基蒽醌合成新工艺研究
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一、简介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特种实验室成立于1984年,自此起为所内外的有机化学研究提供各种有机合成反应的技术服务,即:
*常压氢化,高压氢化;
*氧化,臭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氨化,氟化,分子筛活化;
*聚合反应及精细化工研究。
截至目前,特种实验室拥有下列各种规格的实验型高压釜,可以满足该研究领域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要求。
*体积容量为:0.1L0.25L0.5L1L2L;
*压力范围可以在0-15Mpa;
*温度范围可以在0-350℃;
*PID温度控制,数字显示器用于显示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
*可附加压力远传控制和报警。
二、技术服务内容
特种实验室是目前国内拥有实验型高压釜最多的单位之一,管理人员不但为研究人员提供完备的实验装置,还和研究人员一起根据化学反应性质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条件,以及相应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
*有多种可选的反应釜;
*反应过程中可以气、液补加,气液取样跟踪;
*低沸点气体的进料;
*特殊气体的转移与处理;
*比较方便地的测量和控制系统;
*反应釜的维修和保养。
在长期对所内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中,管理人员积累了很多实用的经验和技术,为研究人员顺利完成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也确保了他们研究工作的高品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下一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