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于1978年9月20日成立的大科学工程性基础研究所,在历届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以等离子体物理和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离子束生物工程、强磁场科学和技术、应用等离子体研究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格局。承担着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国家“八六三”计划、“九七三”计划、国家计委、国家基金委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是我国主要的核聚变研究基地。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9月,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工程技术及相关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以解决人类未来战略新能源——受控热核聚变能为目标,是我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等离子体所在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及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欧、美、日、俄、澳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和“世界实验室聚变研究中心”,是国际受控热核聚变计划ITER中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之一。
等离子体所设有13个研究室、2个中心和4个高科技公司。现有职工400多人,其中研究员54人,副研究员及高工88人,中级技术职务人员123人。拥有3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已为国家培养研究生797人,目前在读研究生300多人。
建所以来,等离子体所承担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重要成果103项。等离子体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后建设了常规磁体托卡马克装置HT-6B和HT-6M及我国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又在等离子体所自主建成,EAST成功建设被国际聚变界评价为:“是全世界聚变工程的非凡业绩,是全世界聚变能开发的杰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该重大成果入选为2006“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等离子体所在与高温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及工程研究密切相关的等离子体理论与实验、反应堆技术、大功率电源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处理技术、高真空技术、低温制冷技术、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技术、特种材料技术、大型微波加热及电流驱动等学科的研究成绩斐然,积聚了学科不一的综合人才队伍。已建成的多套等离子体物理诊断系统、2兆瓦波加热系统、2兆瓦波驱动电流系统、总功率达20万千瓦的交直流脉冲电源系统、110千伏变电站、我国最大的2千瓦液氦制冷系统、超高真空系统、20万高斯稳态混合磁体、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大型超导磁体生产和测试系统等先进设施,构建成全面系统的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和聚变工程及技术研发的先进平台。
等离子体所高度重视大科学工程项目派生出来的技术应用及其发展,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交叉科学,形成新的生长点,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离子束生物学工程是等离子体所科研人员开创的物理学与生物学交叉的新的研究领域,现已形成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分支——离子束生物工程学。该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低能离子辐射对进化和健康的影响,基于离子束和单离子束细胞精确定位照射平台,研究离子束、射线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理。目前,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己在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环境健康等领域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次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并成为这一领域的“leading team”。
太阳能材料与工程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多个项目,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及光电功能材料和高分子结晶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太阳能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纲要要求,等离子体所确立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作用的高新技术成果。
等离子体所编辑出版的《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内等离子体专业唯一的英文版学术期刊,已被SCI、SA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
等离子体所崇尚“甘于奉献、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大科学文化。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形成了开放、公平、民主的科研氛围及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工程技术、科研和管理队伍,为研究所的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等离子体所全体职工正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把等离子体所建成未来战略新能源及相关技术研发基地、建成全面开放国际磁约束聚变研究一流研究所而不懈奋斗。
研究所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 HT—6B、 HT-6M托卡马克装置和我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装置,建成了总功率达20万千瓦交直流脉冲电源系统,建成了兆瓦级的波加热系统和兆瓦级的低杂波驱动电流系统,建成了我国场强最高的20万高斯混合磁体和我国最大规模的低温液氮液氦系统,建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研究所多年来获得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国家及院部级重要科研成果奖50多项。1994年建成的HT-7装置是我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它的建设使我国成为继俄、法、日之后第四个拥有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近几年突出的运行和实验成果,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表明我所已具备设计、研制和运行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能力。
研究所承担建设的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HT-7U大型非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建设――工程总体设计已经完成,技术准备、工程预研正全面展开。这是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可开展先进聚变反应堆的前沿性、探索性研究,为未来稳态、先进聚变反应堆奠定工程技术和物理基础,必将使我国核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前沿,为人类最终利用核聚变能作出重要贡献。
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能源领域聚变-裂变混合堆专题,对利用混合堆生产核燃料,处理核废料,努力开拓聚变能的早期应用途径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引起国际聚变界广泛关注。
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计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离子束生物工程,首创低能离子生物育种技术,发展成为新的交叉学科――低能离子生物学。在农业、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授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在“九五”期间继续承担国家计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
研究所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建所以来先后派遣200多名科技人员到世界一些主要的核聚变实验室访问学习,培养了一批走上国际舞台、能与各国际核聚变研究室进行合作研究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在设备方面得到国际上的广泛支持。我所与美、日、俄、欧盟等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多项国际合作研究,多次成功地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是世界实验室的核聚变研究中心,第三世界科学院优秀研究中心。
研究所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有1人晋升中科院院士,1人晋升工程院院士,有40多人晋升为研究员。我所现有两个博士点、六个硕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青年高科技人才,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迅速成长起来,走上所和处室领导岗位,成为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
研究所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年致力于所区的绿化美化,强调改善所区的环境,强调制度建设,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和安徽省先进集体称号。
研究所的目标是:“十五”期间,将建成并成功运行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HT-7U大型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在HT-7上将开展准稳态及更高参数的等离子体实验研究,做出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成果,建成国家磁约束核聚变实验室;建设国家离子束生物工程实验室,进一步研究离子束诱变和转基因技术,选育更多的优良品(菌)种,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建设国家强磁场科学技术实验室和更高场强的磁体实验装置;建设低温超导电工研究中心;全面推进我所其他各方面工作,把我所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所。
七、2005至今所领导:(2005年3月16日起)
所长:李建刚
副所长:万宝年、武松涛
党委书记:匡光力(兼)
党委副书记:张晓东
注:2005年11月,所党委换届张晓东任所党委书记。匡光力任研究院党委书记。
六、2000-2005年期间的所领导:(2000年5月26日起)
所 长:王绍虎
副所长:虞清泉、李建刚、匡光力、孙世洪
党委书记:王绍虎
党委副书记:匡光力
注:2001年12月,院对所领导班子做调整:李建刚任所长、王绍虎任所党委书记。
五、1995-2000年期间的所领导:(1995年12月29日起任期四年)
所 长:万元熙
副所长:翁佩德、谢纪康、任兆杏
党委书记:王绍虎
党委副书记:孙世洪
四、1991年-1995年的所领导:(1991年1月26日-1995年12月29日)
所 长:霍裕平
副所长:万元熙、王绍虎(兼)、翁佩德、邱励俭(任期至1993年12月8日止)、胡懋廉(任期至1993年12月8日止)、谢纪康(1993年12月8日起任期至届满)、任兆杏(1993年12月8日起任期至届满)
党委副书记:王绍虎 (1990年12月21日-1991年7月17日)
党委书记:王绍虎 (1991年7月17日-1996年7月18日)
三、1986年-1991年期间的所领导:(1986年10月15日起任期三年)
所 长:霍裕平
副所长:邱励俭、万元熙、唐功先、王绍虎(1987年12月26日起任期至届满)
党委副书记:邵世举 (1984年4月27日-1989年12月)、王绍虎(1987年1月4日-1990年12月21日)
二、1981年-1985年期间的所领导
副所长:霍裕平(1981年10月21日任命)
所 长:霍裕平(1983年10月21日起任期三年)
副所长:唐功先 (1984年2月22日至1986年10月15日)
邱励俭(1984年10月4日至1986年10月15日)
万元熙(1985年12月3日至1986年10月15日)
党委书记:刘曙 (1981年11月16日-1982年5月9日)
党委副书记:邵世举 (1981年11月16日-1984年2月27日)
一、1978年-1981年期间所领导
1978年5月11日任命的所负责人:李吉士、陈春先
1979年7月7日任命的所领导:
副所长:
李吉士(1979年7月7日-1981年5月15日)
李凤楼(1979年7月7日-1989年7月28日)
陈春先(1979年7月7日-1981年11月16日)
邱励俭(1979年7月7日-1984年19月4目)
王 宇(1979年7月7日-1979年7月31日)
姚民军(1979年7月7日-1981年1月19日)
党委书记:施炳智 (1978年7月1日-1980年12月12日)
党委副书记:邵世举 (1981年3月24日-1981年11月16日)
李建刚,男,1961年11月生,汉族,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负责人,“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国际专业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在主持和领导HT-6M托卡马克、HT-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中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科研成果。近年来发表论文40多篇,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跨世纪杰出人才”称号以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多种奖励和荣誉。2001年12月担任等离子体所所长;2005年3月兼任等离子体所所长。
张晓东,男,1960年3月生,汉族,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发表论文20篇。2005年11月任等离子体所党委书记。
万宝年,男,1962年6月生,汉族,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负责人。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诊断和实验研究,在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中获系列重大成果;发表论文超过50篇。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3月任等离子体所副所长。
傅鹏,男,1962年 生,汉族,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聚变电源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电力电子变流和开关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监控技术及计算机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技术等的研究。完成了HT-7托克马克等离子体反馈控制;在德国完成了双台交流大功率脉冲飞轮发电机并联运;行的可行性分析和并联方案设计;负责完成了HT-7U极向场电源的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2008年2月任等离子体所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
十一、现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翁佩德
副主任:罗家融、余增亮
学术秘书:胡纯栋
业务秘书:詹晓荣
成员:翁佩德 余增亮 任兆杏 刘小宁 毕延芳 胡纯栋 肖炳甲 单家芳 赵君煜 胡立群 王孔嘉 黄群英 宋云涛 罗广南 吴杰峰 罗家融(东华大学)、李定(中国科技大学)、俞昌旋(中国科技大学)石秉仁(西南物理研究院)、郭文康(复旦大学)、舒炎泰(天津大学)、王少杰(复旦大学)、杜世俊(合肥工业大学)、何也熙(清华大学)
十、2002年12月30日所聘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 任:翁佩德
副主任:罗家融、万宝年
学术秘书:武松涛
业务秘书:詹晓荣
成 员:翁佩德、武松涛、刘正之、刘小宁、陈敬林、余增亮、俞国扬、吴宜灿、万宝年、张晓东、罗家融、毕延芳、赵燕平、梁荣庆、王孔嘉、邱宁、李定(中国科技大学)、石秉仁(西南物理研究院)、郭文康(复旦大学)、舒炎泰(天津大学)、何也熙(清华大学)、孟月东、陈思跃
九、2001年4月3日所聘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 任:翁佩德
副主任:罗家融、万宝年
学术秘书:武松涛
业务秘书:詹晓荣
成 员:翁佩德、武松涛、刘正之、刘小宁、陈敬林、余增亮、俞国扬、吴宜灿、万宝年、张晓东、罗家融、毕延芳、赵燕平、梁荣庆、王孔嘉、邱宁、李定(中国科技大学)、石秉仁(西南物理研究院)、郭文康(复旦大学)、舒炎泰(天津大学)、何也熙(清华大学)
八、1998年4月16日所聘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学术委员会主任:潘垣
副主任:虞清泉、李有宜、高秉钧
委 员:万宝年、王龙(北京物理所)、匡光力、刘正之、毕延芳、余增亮、李有宜、李建刚、吴宜灿、何也熙、武松涛、罗家融、邬钦崇、俞国杨、俞昌旋(科大)、高大明、袁松柳、梁荣庆、霍裕平(郑州大学)
七、1996年5月13日所聘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学术委员会主任:潘垣
副主任:高秉钧、李有宜
学术秘书:方瑜德
业务秘书:詹晓荣
委 员:王龙(物理所)、王绍华、毛心桥、许家治、匡光力、毕延芳、刘根成、余增亮、何也熙、李定、李建刚、祖钦信(院基础局)、俞国杨、俞昌旋(科大)、高大明、袁松柳、邬钦崇、郭增基、曹效文、霍裕平(郑州大学)
六、1994年2月21日所聘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学术委员会主任:潘垣
副主任:郭文康、虞清泉
委 员:方自深、方瑜德、王绍华、毛心桥、刘正之、刘根成、李忆馥、范叔平、邬钦崇、陈敬林、郭增基、曹效文
五、1991年9月11日所聘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学术委员会主任:潘垣
副主任:高秉钧、郭文康
委 员:方瑜德、王兆申、王绍华、毛心桥、宁兆元、刘正之、许家治、余增亮、任兆杏、庞坚清、俞国杨、高大明、栾贵时、曹效文、舒炎泰、谢纪康、虞清泉
四、1987年8月11日所聘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学术委员会主任:季幼章
副主任:郭文康、高秉钧
秘 书:胡懋廉
委 员:毛心桥、王兆申、王绍华、乐秀夫、任兆杏、陈苗荪、季幼章、项志遴(科大)、俞国杨、钱尚介(585所)、姜同文、胡懋廉、高大明、高秉钧、郭文康、舒炎泰、谢纪康、蔡诗东(物理所)、潘垣
注: 1989年3月13日增补李有宜为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三、1985年2月6日所聘所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学术委员会主任:季幼章
副主任:王绍华、潘垣
委 员:王兆申、陈佳驭、陈苗荪、胡懋廉(兼秘书)、项志遴(科大)、俞国杨、高秉钧、郭文康、翁佩德、钱尚介(585所)、蔡诗东(物理所)
二、1981年5月3日成立的所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学术委员会代主任:霍裕平
副主任:李凤楼、邱励俭、万元熙
秘 书: 胡懋廉
委 员:王正民、王绍华、王玉贵、乐秀夫、许家治、严陆光(电工所)、李正武(585所)、林民田、季幼章、陈苗荪、陈春先(物理所)、项志遴(科大)、胡希伟、高大明、高庆达、高秉钧、郭文康、姜同文、谢纪康、舒炎泰、焦正宽、薛明伦(力学所)
一、1979年10月27日成立的所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学术委员会代主任:李吉士
副主任:李凤楼、邱励俭、霍裕平
秘 书:万元熙
委 员:万元熙、王玉贵、王绍华、乐秀夫、严陆光(电工所)、吴知非、吴宏泽、李正武(585所)、陈春先、季幼章、胡懋廉、项志遴(科大)、姜同文、谈镐生(力学所)、姚庆燮、康亚夫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
十、现任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李建刚
副主任:万宝年
委员:张晓东、武松涛、姚达毛、傅鹏、武玉、吴跃进、朱思铮、高翔、肖炳甲、白红字、戴松元、赵燕平、孟月东、吴宜灿、吴杰峰
九、2003年6月19日所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李建刚
委员:王绍虎、匡光力、武松涛、刘小宁、高秉钧、余增亮、王少杰、万宝年、罗家融、毕延芳、赵燕平、孟月东、吴宜灿、王孔嘉
八、2001年3月13日所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王绍虎
副主任:匡光力
委员:王绍虎、虞清泉、李建刚、匡光力、武松涛、刘正之、高秉钧、余增亮、吴宜灿、万宝年、罗家融、毕延芳、刘保华、王孔嘉、李定
七、1998年11月16日所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万元熙
副主任:王绍虎
委员会秘书:张英
委员:万元熙、王绍虎、翁佩德、谢纪康、任兆杏、刘正之、高秉钧、余增亮、俞国扬、虞清泉、李建刚、罗家融、匡光力、毕延芳、俞昌旋(中国科技大学)
六、1996年7月3日所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学位委员会主任:万元熙
副主任:王绍虎
委员:谢纪康、邱励俭、潘垣、曹效文、俞国杨、余增亮、李有宜、高大明、邬钦崇、袁松柳、俞昌旋
五、1994年7月19日所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学位委员会主任:霍裕平
委员:邱励俭、潘垣研究员、万元熙、王绍虎、谢纪康、王绍华、郭文康、曹效文、俞国杨、俞昌旋
四、1986年6月21日所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霍裕平
副主任:邱励俭
委员:季幼章、王绍华、项志遴、潘垣、郭文康、俞国杨、曹效文
秘书:董俊国
三、1985年7月6日所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霍裕平
副主任:邱励俭
委员:项志遴、蔡诗东、王绍华、季幼章、潘垣、胡懋廉(兼秘书)
二、1984年10月28日所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霍裕平、邱励俭、王绍平、季幼章
一、1981年5月14日所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霍裕平、邱励俭、李凤楼、陈春先、季幼章、王绍华、李逸松、项志遴、徐复
装置设计室成立于1997年,是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龙头单位,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协作建立的工程设计与分析课题组,主要从事工程设计研究与电磁分析和计算工作。本室先后自行设计了常规磁体托卡马克装置HT-6B、HT -6M 、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聚变研究中心(FRC)的“ETG”装置概念设计“EPEUIS”装置的初步工程设计;2006年,成功地完成设计研制并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 卡马克EAST装置的工程调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本室现有研究员博导9人,高级工程师4位,中级人员5位,初级人员5位,硕博研生15位,承担着EAST设备改造、GSI和ITER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功率脉冲电源及控制研究室(二室)是为我所进入创新的中科院大型超导托卡马克HT-7物理实验研究装置、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提供工程研究和技术支持的主要研究室之一。
二室主要从事大容量脉冲电源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各种大容量电感储能、电容储能、机械储能电源,以及长脉冲高电压脉冲调制电源和高稳定度电源的研制及其能量转换、波形调制、自动控制和快速保护系统的研究等。以高电压、大电流、强功率、长脉冲和高稳定度为特点,是一个综合电机电器、高电压工程、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学、精密电气测量、自动控制、继电保护、接地技术和电磁兼容等多专业交叉的新兴技术领域。在受控核聚变试验等大型电物理装置、强磁场装置,以及电磁发射、强功率激光、微波、粒子束技术等近代科学、国防科研和高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室建室二十多年以来,在各届所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通过二室所有同志多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一个实验设施完善、人员配备齐全,无论规模与水平,均属国内一流的高功率脉冲电源研究实验室,并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生气勃勃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科研人员与国内外同行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有: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近年来已培养博士、硕士几十人。先后完成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多项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室目前主要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电源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工程实现,EAST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高功率电源系统包括纵场电源、极向场电源、等离子体快控电源、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等。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功率脉冲电源及控制研究室除直接承担国家和科学院的重大科研项目与高技术重点课题之外,还对外全面开放。一方面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工矿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力图把本室建成一个高功率脉冲电源的研究、试验、开发与应用的基地,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低温超导磁体和电力节能应用研究(高技术发展)
目标:以现有超导托卡马克和强磁场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并突出学科交叉优势,进一步发展大型核聚变超导磁体和强磁场磁体技术,为核聚变研究和强磁场研究服务;发展加速器用的各种超导弯转、聚焦和探测磁体以及超导谐振腔技术,为超导加速器研究作好技术储备;发展大型超导贮能磁体和超导电机技术,为超导技术在电力工业的应用准备条件;发展高温超导应用技术,开展高温超导电力输运、电缆和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实验研究。
五年内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步目标是在近五年内发展大型超导磁体技术,建成2kW/4.4K,300W/1.8K大型深低温系统,大型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的超导磁体;建立超导磁体性能的测试中心;超导电力电感贮能实验研究装置。建立起国内最大的低温超导磁体与节能应用研究中心。为大型超导磁体及节能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最大的试验平台。
●与电工所、有色金属研究院、华中理工大学等院内、国内有基础的研究所、高校相结合,统一布署、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发展大型超导贮能磁体以及超导谐振腔技术,在磁性能实验技术和失超保护技术、大型磁体用的低温绝缘技术、超导电力传输和超导电流引线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大型超导电工的实验研究基地,把中国的大型超导磁体技术、大型低温工程推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目标将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在十至十五年内发展高能加速器超导磁体,大型电力电感贮能,水下、地面或航天用的超导磁体;发展高温超导在电力工业的热门应课题,为超导在电力工业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关键技术。
合肥研究院将大力加强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培育新的生长点。除了在主要学科方向中已安排的多项交叉研究内容之外(如强磁场为跨所的重大项目),还要部署交叉学科的前沿领域课题。在近期将安排:
A.纳米应用:纳米传感器、纳米光电池材料研究和开发;
B.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离子体的激光诊断、强激光致大气等离子体及其应用;
C.新型等离子体发光和显示技术;
D.纳米和材料的光学分析;
E.计算科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中不同学科的方法和应用的相互渗透;
F.多学科融合,在国防高科技中隐身、等离子体推进等方面的新技术开发。
人才队伍概况
等离子体物理所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科研和管理人才,凝聚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值得信赖的科研团队”。自建所以来,先后有2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引进百人计划9人。至2007年6月,全所共有职工4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6人,正高级研究人员49人,副高级研究人员78人,副高级以上科技人员大都有在国外长期工作和多次出国交流的经历,一些人员在国际组织中任职。
等离子体所还采取课题合作、联合研究多种方式,吸纳海内外高级研究人员,每年来所参加联合实验、研究的高级访问学者数十人,聘请高级客座研究人员十余人。
等离子体所现有3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共有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61人。在读研究生393人(含外籍学生2人),在站博士后6人,已培养研究生 798名,其中博士289名(含国外籍学生1人),出站博士后25人。
等离子体所为吸引、用好、培养、留住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事业发展环境。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百人计划入选者
博 士 后 名 单
HT—6托卡马克装置的建造及实验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
郭文康谢纪康陈佳驭范叔平等
HT—6托卡马克装置是研究高温等离子体聚变反应的实验用小型装置。是研究温度在100~200万度范围内的等离子体物理机理的实验装置。
它由一个大半径为45cm,小半径为13cm的环形超高真空室;感应产生和加热等离子体的空芯变压器;维持等离子体平衡稳定的环向场、垂直场、水平场系统;贮能4MJ的电容器供电回路及控制系统和多种诊断测量仪器所组成。
目前达到的运行参数为:极限真空2.8×10-8乇,环向场磁强度7000高斯,等离子体电流15000A,等离子体中心的电子温度100万度,放电维持时间8毫秒。
该装置所用的各种诊断测量仪器已达10多种,其中以各种电磁测量手段在国内取得了较领先水平。其电磁测量有:测定等离子体的环电压、环电流、位置、磁面位置,不稳定性模式等等。
受控热核反应八号装置主机系统设计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邱励俭王绍华万元熙姜同文高大明等
受控热核反应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取之不竭的新能源,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它研究如何利用上亿度的超高温度下重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受控热核反应研究的近期目标是实现热核“点火”,然后规划在本世纪末左右建成示范性热核电站。
八号实验装置的主要目的是摸清近“点火”区的等子离子体物理规律,积累和建立我国建设大型热核反应示范堆的工程经验和理论基础,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奠定基础。
八号实验装置主机系统是八号装置的主体,它包括八号装置的高强磁场线圈,真空室,抽充气系统,支撑结构,底盘驱动机构等几大部件,全部设计于1978年底完成。
可编程序定时机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吴朝智蒋家广孙洪奎
本装置由(1)时钟源;(2)定时单元;(3)定时单元控制器;(4)监测和记录装置;(5)光电隔离级等组成。定时控制单元启动定时单元,定时单元开始工作,当达到预先设定时,就输出指令,监测记录装置就将这一时刻的指令时间存放在随机存贮器里,当存到32时,监测记录装置将所存的指令打印出来,供分析存档。
1.技术指标:每周期可输出32个相关时序脉冲,最小时间分辨率1ms,时间调整范围:0—9999ms。
2.运行方式:启动、停止、暂停、暂停终止、串并联工作,也可将32个定时单元分几段运行,如并—串—并,串—并—串,循环等功能。时间漂移≯0.3μs。据了解国内目前尚无这种多功能可编程序定时机,国外虽有,一般都用计算机来完成监视和记录。此机研制成后用于等离子体物理装置,原子物理装置及其他精确的程序控制系统。这些装置控制时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实验效果。所以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都对此种机器加以研究。该机从功能、时间精确,时间漂移等,均已达到国外同类机器的水平。
本装置,可以推广使用在凡需作程序控制的控制系统中。
40万高斯脉冲强磁场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施嘉标潘引年查秀英王伟
该磁体主要参数如下:内径?c=20mm,外径?e=66mm,高度h=81mm,B=40.6万高斯,电感L=1.173mL,电阻=2/mΩ(77°K时);磁场持续时间tp=22ms。
该磁体已在35万高斯以上水平试验达30次,最高场达40.6万高斯,磁体仍未破坏。磁体的主要技术参数处于稳定状态,每次高场试验均有磁场、电流的示波图可供鉴定。
试验证实:该磁体是我国现有长脉冲磁体的水平及寿命较高的磁体之一,可供各有关部门使用。
磁场测量用的磁探针是由上海计量研究电磁室标定,精度为1%。
TRF—2型雷暴探测仪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刘振安童兴德
该仪器供气象台、站、机场、盐场等用以探测雷暴活动趋热及预报雷暴之用。仪器能分别以声响、方位和强度等三种方式提供探测结构。定向分辨角可以小于20°。除能进行自校之外,还能供抄收气象预报资料用。
该仪器成本低,使用维修方便,性能可靠。是预报雷暴、预防雷暴造成损失的方便仪器。它可以做为雷达探测的辅助工具,与雷达相互配合,可以大大提高雷暴活动预报的可靠性。
标准脉冲螺管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苑维范
该标准螺管是一个园柱形的单层长螺管。玻璃钢骨架:外半径48mm,内半径35mm,长度956mm。匝数N=265匝,线规Qzy/QxyB复合漆管包扁铜线,1.95×3.28mm,绕组长度902mm。螺管常数K=3.67027G/A(螺管中心点),K的计算精度2×10-4?。在室温下,可产生1.5T的脉冲磁场。其场强的精度主要取决于脉冲电源的测量精度。这里,场强的精度为±1%。设计制造是为了用于比对脉冲测磁场仪器的精度。也可以做其他方面的应用。
四毫米微波干涉仪
用于托卡马克型装置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测量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康守信薛文豹吴志森汪亚民陈世贤王兆申
根据微波在等离子体介质中传输时,其相位系数直接与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有关的原理,研制成功了4mm调频式条纹移动干涉仪。通过该相位测量系统,测量出了微波通过等离子体时所引起的相移,计算出相应的电子密度值及时间分布。
本系统适用于测量托卡马克型装置等离子体和电子密度。可测密度范围适合为1.2×1012≤N≤2×1013cm-3?,相位精度为2π。
本系统用于CT6B和HT—6装置。取得了沿等离子体直径方向电子密度的平均值及时间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正常,提供的数据可靠、准确。达到国际同类测试系统的水平。
快速真空充气伐门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王玉贵辜学茂李成富
1—2ms脉冲电流在电感量很小的电磁线圈上产生一脉冲场,在该电磁场作用下,线圈上端密封气道的金属伐头上感生强大的涡流和磁场,在电磁力作用下,该伐头脉冲开启和关闭,从而将予先准备好的气源气体充入真空室内,线圈的电源由整流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后用可控硅触发开关放电提供。
本装置的技术指标是:
(1)(1)开启到关闭时间为1~2ms;
(2)(2)一次充气量可在10乇升~1×10-3?乇升内任意可调节;
(3)(3)密封和重复性较好,能在10-7?~10-8?量级下密封;
(4)(4)可充H2、He等任意气体;
(5)电源工作电压为600V~1KV。
本装置居于国内较好水平。
HT—6电磁测量积分仪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胡思明
积分器是托克马克装置电磁测量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它才能还原出磁场信号,用以观察和分析结果,离开积分器,电磁测量就无法得以实现。
积分器选用了低漂移集成运算放大器,利用结型场效应管作开关元件,使积分器平时处于置零状态,当定时机送来触发脉冲时,使单稳态线路翻新,夹断场效应管,积分器处于积分状态,单稳延迟约170ms。因此,经过170ms以后,积分器又回置零态。
据使用者说,以往所用积分器工作不够可靠稳定,时常会自激,实验中还会因积分器故障而中断,积分零漂大,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调整,置零和积状态是手控置换,且积分误差大。
现在制作的积分器调整简便,工作稳定可靠,有低的积分漂移(<1mv)和小的积分误差(<1%),每次开机于热(10—20)分钟,即达稳定工作状态,一次调整光后,在使用过程中无须重新调整,对于放电平顶时间最大为150ms的情况,积分器单电路引入的误差<1%,且置另到积分态的积分漂移小于(1—3)mv视组件特性而异。
各种电磁测量(不包括关联探针)所用积分器统一装在标准机箱柜内,板上有表头指示可作工作正常与否监视,并附有手控按扭备检查电路之用,所用电源由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供给。
去堆积硬x—ray闪烁谱仪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王正民章泽民尹协锦
在托卡马克放电中,用NaI(TL)闪烁谱仪测量硬x—ray幅度分布时,通常探测器都要要相当高的计数率下工作,因此测量中会出现脉冲堆积问题,所以必须采取去堆积措施,我们采用的是经积堆检查电路产生的禁止脉冲与线性放大信号相符合的方法来达到去堆积的目的,利用C137sγ放射源对谱仪去堆积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去除堆积效果相当明显,并在5×105/s计数下测量出了C137sγ射线标准谱。
真空开关(单泡)人工过零开断直流试验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郭增基邓伯芳刘登成王川匡靖安
刘彦琴黄河俞永明胡素华白明侠
高兴华郭详玉李逸松扬道文张淮贤
吴仁英顾继座
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要求开断电流几十至几百千安,恢复电压几十千伏以上的直流电路。采用高压交流真空断路器,以人工过零的方式成功地进行了直流开断试验。
试验采用蓄电池电源向储能电感线圈充电,当充电电流达到规定值时,打开被试断路器。在触头开距达一定值时,触发放电开关,予先充电的换流电容器放电,一个反向脉冲电流叠加在开关电流上,迫使其人工过零,电弧从而熄灭。紧接着换流电容器与电感线圈作用,其电压反向。随着换流电容器电压的变化,负载电阻将得到相应方向的电流。最后,电感线圈中的能量在负载电阻中释放。
我们对国内现有的额定电压10千伏,断流容量150兆伏安,200兆伏安和300兆伏安三种真空断路器(单泡)分别开断了直流9千安,11千安和14千安,恢复电压达10千伏以上。
试验证明,真空断路器可满足受控热核聚变实验的要求。
自旋反转拉曼激光器超导磁体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李保增王福堂周爱莲
我们于79年2月承担该磁体研制任务,80年4—5月间完成磁体的液氦实验测量,安光所三室302组对磁体提出的技术要求为:
①磁体孔径Φ41;②磁体中心场强大于5T;③磁体中心附近磁场均匀度为~10-4cm-3;④磁场的时间稳定度~10-4?(4小时);⑤磁场可微调,其调节范围为0—500G;⑥磁场测量精度为~10-4。
磁体所达到的指标为:①磁体的几何尺寸为:内径Φ41(外径Φ115高288mm);②场强B0=7.07T(I0=63A);③均匀度优于5.8×10-4cm-3?;④磁场稳定度1/H0∫40小时dH/dt,dt=8.3×10-4;⑤磁场微调是采用在主磁体内设置一个磁体常数较小的螺线管来进行的;⑥实验测出磁体常数为1122.8G/A,最大相对误差为6.2×10-4?。
通过磁体的实验测量,安光所302组认为该磁体性能良好,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要求,可以接受使用,并于80年7月通过对磁体的鉴定。
高均匀磁体国内尚不多,该磁体的设计计算、磁场调节、超导开关与接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饱和铁芯变压器磁场计算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石珍珠
托卡马克是一种磁约束装置,磁场形态设计是其重要课题,关于空芯变压器托卡马克磁场的计算已较成熟。但关于饱和铁芯变压器的磁场计算方法,国内尚未掌握。
本课题拟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介决二维计算方法,第二阶段解决三维问题。
本课题80年度的主要工作是确定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并针对德torus—Ⅱ装置编制二维计算程序,取得了与torus—Ⅱ计算相一致的结果,同时通过分析和多次实验值计算,提出饱和铁芯变压器托卡马克磁场形态设计的优化方法。
二维计算国外已有报导,但资料不全,国内这方面工作尚未见报道。
8#加热场、纵场数测同步采样触发装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盛子斐李昭临沈耐芬罗银妹扬旭征
飞轮直流发电机对8#装置的加热场供电时需要测量加热场电流峰值以及电流达峰值这一时刻的电压和发电机转速的数字量,对纵场供电时需要测得纵场电流平顶阶段里对应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和发电机转速的数字量,本装置与各种数字电压表及打印机联用可实现上述的同步数字测量,并能立即取得数据。
本装置的峰值保持器可检出加热场电流的峰值信号并一直保持到发来自动复零信号为止,从而使数字表能从容测量不至失检峰值,又利用微分原理让鉴峰器(自定名称)在加热场电流达峰值的时刻产生一个足以推动后级的脉冲,再通过波形变换而去触发各数字表同步测量。峰值自动复零电路是将鉴峰器的输出信号作适当的延时和整形而成复零脉冲,使峰值保持器在峰值过后的180ms左右(可调)复零,为测量紧随来的下个峰值作好准备。利用电位控制振荡器的启、停,使它在纵场电流平顶阶段每隔110m发出一个采样脉冲去触发各数字表作同步测量。
本装置中的峰值保持器的零点调整容易并且较稳定,在加热场电流转换信号的范围内(0.5V~5.6V),测得峰值保持器的平均精度为A=0.1~0.3%,随机精度为A=0.3~0.5%,保持下降率达30~70μV/秒,以上指标类同国内先进水平,来装置其他部分电路工作稳定。本装置有响应速度慢等缺点,能适用8#两场波形或类似波形的测量而缺乏通用性。要扩大应用范围需作一定的修改,但原设计原理和一些基本电路仍然适用。
HT—6真空室的研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厂
谢福康刘松柏王凤伧任加猷王穗荣
黄国初钱培森
本装置是国内首次研制成全硬段结构的环状真空室,试抽极限真空进入10-9乇量级处于国内同类装置最高水平。
摸索出一套控制氩弧焊焊接不锈钢变形的方法,保证了制造精度。
改进真空室结构,并采用了电化学抛光,以提高表面光洁度,这一系列措施确保真空室达到了较高的超高真空度。
铀—钚循环的聚变—裂变混合堆研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杨耀臣
聚变—裂变混合堆,除了可以大幅度降低聚变条件,使核聚变技术的商业化时间大大提前外,还可以把常规核电站视之为废料的占天然铀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铀—238变为生产核燃料和电能的主要原料。通过混合堆的中子物理学研究,证明了它作为一种有希望的能源,填补了下世纪廿年代将要出现的世界能源空缺化纯聚变堆和中子增殖都具有优越性。
以铀—钚循环的托卡马克混合堆为例,初步探讨了第一壁的厚度和材料内含杂质对产额的影响,为研制第一壁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提高反应堆的经济性,还对同类型的反应堆包层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建立了一些有益的概念。
激光散射接收电路和数学显示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李铸和
采用国产组件、元件,完成了一套红宝石激光散射接收电路和数字显示系统。(1)研究了在高压闸门脉冲应用下光电倍增管的性能及其最佳的偏置,其开关比可达104以下,达到国外报导水平。(2)研究了带门积分器的性能及其消除误差的方法。积分脉冲100ns,最小输入信号为20mv时(单脉冲、脉宽30ns),经带门积分后,积分信号的信噪比不小于20db。经发光二极管模拟红宝石激光器的光信号进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是可行的。整个接收电路的系统误差小于2%。
等离子体谱线时间—空间特性测量系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张广秋
系统是用来测试等离子体杂质谱线时间—空间分布的仪器。测量原理为利用转镜自上而下扫描等离子体柱,扫描系统和光学系统使得我们可以在一次放电中得到等离子体中杂质的时间—空间变化。该测量系统备两台单色仪,工作波长2000-7000埃,时间分辨能力<1ms,空间分辨能力0.5-2mm,仪器误差<10%。将此测量系统用于直管放电装置,测得了He放电中He(5015埃)、(4685埃)及H2放电中A1Ⅰ(3961埃)A1Ⅱ(6243埃)0Ⅰ(4046A埃)0Ⅱ(4997埃)等杂质谱线在一次放电中的时间—空间变化,将此仪器用于HT—6初步测得了锻炼放电Ha时间—空间分布。通过Abe1变换和绝对校准,求得了上述谱线体发射系数绝对值的时间—空间分布。
八号工程电网供电动态模拟实验及稳定计算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许家治季幼章郭沐汪小隆刘辛田赵晓阳黄乔林杨军等
动态模拟实验系为8#工程电网供电在冲击负荷150兆瓦作用下,研究华东电力系统满足静态稳定,频率下降(△f<0.5Hz=,电压波动(△u<3%=,谐波电压限制√∑u2n/u≤2%的条件下,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冲击负荷稳定计算目的与动态模拟实验相同,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互符合。无功补偿采用电抗器分级投切法,能满足高压侧电压波动的限制。动模实验与稳定计算基本一致,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宽带低噪音高增益电流型前置放大器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李林忠陈其旭
使用新型的电流灵敏前置放大器比用电压器、电荷灵敏型前置放大器有许多重要优越之处,它使一些核测量工作得到改善和提高。根据近年来各国研究电流型前置放大器的理论和实践,本仪器采用低噪声大频宽FET输入级,电流—电流传输结构,Pole-Zero中和技术,插入宽带电流增益节等方法实现了宽带低噪高增益,并有选通脉冲输出,便于实验选用。
气压对双潘宁离子源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任兆杏刘育坤宁兆元何建军张束清
双潘宁离子原重要的运行参数之一是离子源放电室中的气压,我们进行了气压对源性能影响的定量实验研究,获得了比较接近实际的理论表达式。在双潘宁运行气压范围内,等离子体密度不是直接受气压影响,它主要与电离电子的能量有关,气压通过影响弧阻抗而影响电离电子的能量,从而影响等离子体的密度。因此,在试验调试中,气压只要满足稳定性条件即可。这一实验对今后离子源的最佳化调试具有应用价值。
强磁场中带电粒子的横向输运过程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胡希伟陈正雄张澄霍裕平
从非平衡统计一般理论出发,我们建立了强磁场下横向输运过程的一般理论,并对几个具体系统作了计算。特别分析了等离子体的情况,指出用波兹曼方程所得结果是不准确的。
小型注入器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制造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王永诚朱福荣王坚韩凤琴陈行倩张树昆
小型注入器试验装置包括九大部件(662张图)。其中冷板式大型低温(4.2°K)冷凝泵和带磁夹子式的大间隙偏转磁铁纯系国内首次设计制造。在整个设计制造过程中,结合我国工艺现状,经过反复修改,终于完成了注入器试验装置的设计和厂方配合的工程制造达到了所要求的指标。
重离子加速器(7611工程)13个部分的技术设计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高大明邵世田李惠友茅培基秦文汀
段平方厚鑫沈玉琴陶德英肖玉晋
刘志刚吴维越张虎贲
该工程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旨在对周期表上全部元素能进行加速的重离子加速器。
整个工程系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研制,课题组应院和近物所的要求,承担了高频加速腔体以及束流输运系统两个分部共13部件的技术设计工作。参照国外同类装置,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设计经近物所专门召开的设计审查会,逐一答辨论证,全部顺利通过。为我国首台重离子加速器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去堆积硬x-ray闪烁谱仪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王正民章泽民尹协锦
在托卡马克放电中,用NaI(TL)闪烁谱仪测量硬x-ray幅度分布时,通常探测器都要在相当高的计率下工作,因此测量中会出现脉冲堆积问题,所以必须采取去堆积措施。我们采用的是须积堆检查电路产生的禁止脉冲与线性放大信号相符号的方法来达到去堆积的目的。利用C137Sγ放射源对谱仪去堆积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去除堆积效果相当明显,并在5×104/S计数下测量出了C137Sγ射线标准谱。
HT—6装置真空系统调试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王玉贵辜学茂程珊华李成富
经过对HT—6装置真空系统的改装,以450升/秒FB立式分子泵取代原来的卧式分子泵,选用2X-8机械泵作为前级,主泵与真空室间采用Φ150双面密封气动胀板伐取代原来的Φ50真空伐,以增大有效抽速,割去不必要抽气管道,反复进行部件和总体检漏、补漏,认真清洗、烘烤等有效手段,最后获得本底真空度为2×10-8乇,总的出气率为:1×10-7乇升/秒,从而满足了物理实验的要求。
气相沉积Nb3Sn超导带的动态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焦正宽李保增丁立人石蔼如韩汉民陈灼民
首先从理论上对超导带在H?⊥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采用平板模型,计入正常金属热导率的影响,推导出一个新的稳定化判据:J2c≤PcubnoTo[(1-η)(1+ωη)]/η2,由此可以预言在导体尺寸、铜超比和散热条件已知的情况下,猝熄电流密度上限以及稳定化导体具有最大全电流密度的铜超比。最佳铜超比取决于导体的几何尺寸,冷却条件。在实验条件下求出该值为5。进一步采用模拟线圈对上述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发现计及正常金属热导率对稳定性的影响,给出的稳定性判据,与国外已有的两种理论相比。从总的趋势上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更好些。
等离子体边界对低杂波传播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马中芳李大丰陈激
分析了等离子体边界条件对低杂波加热的影响,指出特别在高密度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较强的反射,这对今后波加热工作有直接意义。截止目前尚未看到国外有类似的理论分析。本工作初步结果在1979年意大利国际等离子体讨论班上报告过。简要结果已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一种有希望的能源—聚变裂变混合堆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杨耀臣
进行了聚变—裂变混合堆的物理计算,推导了更普遍的纯聚变堆和聚变—裂变混合堆的电力得失和净电输出公式。确定的混合堆主要参数与纯聚变堆Intor和快中子增殖堆Superphenix进行比较,证明了混合堆作为一种有希望的能源填补下世纪将要出现能源空白的优越性。
8#聚变装置上用的无磁结构钢-2Cr15Mn15Ni2N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刘志刚赵学韫李忆馥吴维越
本研究根据谢费莱尔(schaeffler)不锈钢组织图近似估计了2Cr15Mn15Ni2N低磁不锈钢的相组织,位于奥体区的中心,从而表明选用其作为聚变装置用的无磁结构材料是合适的。进而通过试验测定和验证了本钢种的机构性能和物理性能,得到了屈服强度σ0.2≥20kg/mm2、导磁率μ≤1.002的满意结果。对其铸造性能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探索证明铸造性能良好,可投入大型铸造;毋需进行复杂的固溶处理,采用时效处理即可获得较低的磁性,且可提高强度,消除铸造残余应力,改善切削性能等。
直流习轮发电机冲击电源工程设计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乐秀夫季幼章黄友祥刘福国孙世洪
吕兆基王金鹏沈友和李昭临罗银妹
沈耐芬胡平杨作贤李汉民杨旭征
黄诗言王永清盛子斐胡存鑫卢相玉
段泽民王仪熙周士国刘正之李智秀
周敏忠王利平黄乔林朱有华等
完成了以四台ZMF-500-50脉冲发电机为主体的总功率为80000KW的直流冲击电源全部工程设计。在控制、保护、灭磁和测量上应用了以下一些新的手段和措施:(1)控制上的主回路二十一种运行方式电动变换和等离子体显示;(2)发电机保护上的环火保护、Sidt保护;(3)灭磁上的非线性电阻快速灭磁;(4)测量上的同步采样触发装置。
裸Nb—Ti复合线失超动态过程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韩汉民焦正宽李保增石蔼如丁立人陈灼民
在国内首次采用双线圈闭合电路法研究了裸Nb—Ti复合线的失超动态过程。测出了超导材料的正常区最小触发能量εm,在不同的背景场强及工作电流下正常区的传播速度v,以及Ip、Im、I*各参量。发现漆膜对失超过程V-I特性曲线的形态及各特征参量有显著的影响。当单位导体长度上的释热功率高于某一临界值时,正常区从一维传播过渡到二维传播。
HT—6托卡马克装置电气工程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顾云陶中华邵方印姚广平杨海鸥王毅王进田葛袁静
重建HT—6装置的电源回路,充放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测量系统,保护系统。各系统采用了较多的技术和新思想。工程调试后,已运行2万多次,效果良好,实用方便。
ZMF500-50直流脉冲发电机组励磁回路
采用非线性电阻灭磁的模拟实验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贺旦莉刘正之王永清黄永祥周士国
乐秀夫黄诗言罗银妹李汉明沈耐芬黄乔林
ZMF500-50直流脉冲发电机励磁系统采用了非线性电阻灭磁方式,由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在灭磁保护方面有以下优越性:(1)灭磁时间短,氧化锌电阻仅0.2秒。(2)移能效率高,为96%。(3)被抑制的过电压低,在1000伏以下。(4)被保护设备温升低。(5)体积小。(6)较经济且简单可靠。该项成果是首次在国内将氧化锌电阻器应用于灭磁保护之中,为今后采用先进的氧化锌电阻灭磁保护创造了条件。
8#加热场、纵场数测同步采样触发装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盛子斐李昭临沈耐芬罗银妹杨旭征
飞轮直流发电机对8#装置的加热场供电时需要测量加热电流峰值以及电流达峰值这一时刻的电压和发电机转速的数字量;对纵场供电时,需要测得纵场电流平顶阶段里对应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和发电机转速的数字量,本装置与各种数字电压表及打印机联用可实现上述的同步数字测量,并能立即取得数据。该装置中的峰值保持的零点调整容易并且较稳定,在加热场电流转换信号的范围内(0.5V~5.6V),测得峰值保持器的平均精度为0.1~0.3%,随机精度为0.3~0.5%,保持下降度达30~70uv/秒。
HT—6M装置工程设计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姜同文李忆馥毛心桥周丁发刘岳修王肖蝶
HT—6M装置的建设是我所向中小型多途径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工程设计中吸取了8#装置设计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满足有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现成的材料和成熟工艺,为降低成本和加快工程速度创造条件。HT—6M装置在国际上同样规模的装置中是最“胖”的一个,这给工程设计相对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该装置有一部分部件是国内已建成的托卡马克装置上还没有过的,如负反馈场线圈和附加热场线圈,有一部分部件的设计有独创性,如纵场线圈和极向线圈的支撑结构。
远红外激光干涉仪测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郭其良童兴德徐雅芬
在这项研究工作中,(1)研制了一台符合实验要求的远红外HCN激光器;(2)设计、安装和调试了干涉系统;(3)在HT—6装置上进行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测量,误差不大于10%,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技术指标。这种仪器首先由法国研制成功,现在有几个国家作出了实验结果,在我国尚未见报导。
电磁测量及其在HT—6托卡马克装置上的实验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范叔平施雪华赵晴初葛袁静胡思明陈佳驭谢纪康
电磁测量在磁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验装置中是一种重要的和必备的诊断手段。在HT—6托卡马克上,电磁测量可通过各种磁场及其扰动的测量和理论分析,找到平衡、稳定的磁场位形。
在HT—6上可直接测量等离子体电流Ip、环电压Ve、电流重心位移△∥、△⊥和等离子体外磁场中心位移△∥△⊥;磁流体扰动的模式,包括模数m,扰动幅度Bθ,旋转频率ω等重要参数。还可以进一步推导出等离子体欧姆加热功率poh、等离子体小半径a,大半径R;等离子体电导率温度teσ和平均电子逆磁温度Ted;等离子体角向磁压比βP和横向动能W⊥。这些量即可大体描述等离子体的平衡稳定行为。
HT—6超高真空容器的设计制造和调试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谢福康刘松柏任加猷王凤伦黄国初
该真空容器采用18节1G18Ni9Ti薄板先卷制成管材,再经焊接成全刚性结构,管截面直径Φ320mm,大环中心园直径Φ900mm。整个真空室内侧和室内所有零件,均经电解抛光,达到了较高的光洁度。真空性能尚优。漏率为<1×10-9乇·升/秒。
中子三轴衍射谱仪部件研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翁佩德卢为国
中子三轴衍射谱仪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固体物理第一流的仪器。国内过去未进行过研究和制造。对引进的法国图纸进行了设计和工艺审核,并结合我国标准和国情,对图纸作了必要的修改,最后完成了研制任务,为国家填补了空白,节约外汇26万法朗。
模拟磁带机回放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张敖兴顾庆忠周光兴舒炎秦刘根成袁尧章李力
该系统的功能是对磁带上的模拟信号进行在线采集、存储、处理;输出方式有数字打印输出、穿孔纸带输出及曲线输出等;自检方式有脱机和联机两种。在HT—6装置上使用,对等离子体环电流、环电压、位移、逆磁及磁场扰动等多种物理参数进行采集和处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5D超导欧姆加热线圈的研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陈敬林宁宇宏王福堂黄正玲
在大型托卡马克装置中采用这种损耗小,贮能密度高的超导欧姆加热线圈是通向聚变能源的重要技术途径。该线圈组内径为Φ50mm,外径为Φ124mm,高度504mm。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磁体和导体的结构稳定,在励磁过程中没有机械运动。
托卡马克中撕裂模的抑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汪茂泉赵晴初
分析了螺旋场对自发撕裂模的抑制,证实了螺旋场使撕裂模的增长速度减慢一倍左右。也讨论边界控制对撕裂模的抑制作用。
单波非线性驱动电流的特性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陈激马中芳李大丰霍裕平
在绝热近似条件下讨论了单色静电波在无碰撞情况下非线性驱动电流的特性,得到波驱动电流和电场大致成3/2次方的比例规律,从而与功率成3/4方关系。还讨论了准线性的结果,并就低杂波最佳参数作了估算。
Φ400口径Nb-Ti超导磁体的工艺和物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焦正宽李保增韩汉民陈灼民丁立人
周爱莲石蔼如
采用涂敷石蜡加Al2O3粉的稳定工艺,首次在Φ400mm口径,储能2.2×105J·J2mε=4.43×1022J·A2m-4量级的磁体上基本上克服了退化效应。在5.5T的最高场强下,导体的全电流密度大于2.74×104A/cm2。测量了磁体的最小失超触发量,并且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分析。
高压强流人工过零开断技术及其专用真空断路器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郭增基刘彦琴梁向阳李逸松郭祥玉胡素华邓伯芳刘登成白明侠
高压强流直流人工过零开断是进行受控热核聚变反应研究中的一项关键的供电技术。原理是当断路器开断高压强流直流电路时,使电流过零,从而使断路器电弧熄灭,电路开断。得出了人工过零电路参数匹配关系,并成功地实现了高压强直流人工过零开断。单个灭弧室的开断电流为15—19千安,正向恢复电压为15—19千伏,燃弧时间为6.6—8.5毫秒。
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托卡马克混合堆γ屏蔽问题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杨耀臣
混合堆(LTHR),γ屏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源中子与各种核素发生非弹性散射引起的γ辐射,是混合堆γ辐照的最主要贡献者。γ屏蔽设计存在一个根据不同包层组份进行优化的问题。本工作使用了环坐标系的M—C方法,对具有γ.Q.P.方向的不均匀分布源的γ穿透问题,得到很好的描述,可以解决三维空分布的γ屏蔽问题。
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中泰勒放电电源的研制及其实验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王玉贵杨道文付积恺谢纪康陈佳驭郭德全秦品健
电源采用电容器组对纵场及加热场放电,以引燃管为开关。通过收回放电剩余能量的方法,解决快速放电的能量供给,重复率为0.5-3次每秒,使放电时主要杂质辐射降低了2-3倍。对HT-6B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壁条件。在国内受控聚变装置上这种清洗放电系统属首次应用。
对开可拆平板式纵场线圈研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李淦杨兆前周震国李忆馥吴维越
王穗荣黄金良刘松柏姚伟国车广元
魏煌许武年
纵场线圈系统由9并矩形、有可拆接头的平板式对开线圈组成,以满足拆装方便之要求,线圈用环氧树脂、玻璃纤维为基本绝缘材料,Cu导体与绝缘材料模压固化形成,每线圈受6.33吨因自张力合成的向心力,受0.6T-m的倾复力矩,成环后波纹度δ<10%。可拆平板式线圈首次研制成功。
大截面铜排的焊接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高庆达
国内大截面铜排焊接采用的氧乙炔焊或电弧焊,质量不高,抗拉强度只有16-18公斤每平方厘米,退火区域无法控制。国外采用的是中频感应焊,设备复杂,操作麻烦,工艺性能不稳定,加热效率低。研究成一种新的焊接方法,大电流石墨接触焊,效率高,焊接质量优良,抗拉强度达20-21公斤每平方厘米,退火区可压缩到20厘米。
非线性电阻在一万千瓦水轮发电机上快速灭磁的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贺旦莉沈耐芬夏维东
国外从七十年代开始逐步采用非线性电阻元件作为灭磁的新手段,国内无先例,推广应用到“中型机组,大型机组的灭磁,过电压保护”的探索性试验,为今后试验研究打下基础。
Surmac装置用Φ400mm口径的Nb—Ti超导磁体研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李保增韩汉民焦正宽丁立人石蔼义
Surmac是建造磁约束聚变堆的一种可能途径,它具有约束时间长、迥旋辐射损耗低、能稳态运行等优点。为了解决大口径超导磁体的稳定性等问题,我们对SurmacNb—Ti磁体进行了预制研究,有关参数如下表:
表1超导材料的几何参数
编号
截面积(mm2)
芯数
芯径(μm)
Cu/s.c
长度(m)
重量(kg)
78—NTC—1
1.2×2.8
180
100
1.5
1300
32
表2超导线短样性能
场强(KG)性能
30
40
50
60
70
Ic(A)
2600
2400
1810
1470
1080
Jc·S(A·Cm-2)
2.0×105
1.8×105
1.3×105
1.1×105
8.1×104
表3磁体几何参数
外径(mm)
内径(mm)
高(mm)
层数
总匝数
电感(H)
磁场常数
K=Bmar/B0
514
400
78
34
884
0.47
24.0G·A-1
2.5
磁体采用刷腊(填充AL?2O?3粉)稳定工艺,实验证明在?400mm口径的NBbTi磁体上是成功的。磁体在25分钟内励磁至919A未失超,其磁体电流高于短样的81%,基本上克服了退化效应。磁体在多次强近励磁和手动切断电源情况下均未失超,磁体呈现出较高的稳定性能。
七厘米双潘宁离子源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任兆杏刘育坤王永诚陈行倩宁兆元张束清阎继红何建军
离子源已达到指标:氢离子引出电流4.2埃;引出电压28KV;束用(半)0.6埃?;脉宽20mS。可供实验应用。
本类型离子源是应聚变研究的需要发展的,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正中显露之中。
中子三轴衍射谱仪部件研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厂
中子三轴衍射谱仪是专门于用中子非弹性散射实验的设备,是研究凝聚态物质微观运动规律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例如它对固体中声子色散曲线的直接测定,极大地推动了晶格动力学的研究,从而加深了对固体中分子、原子间各种相互作用力的认识。
1980年,我国与法国达成协议,合作组装我国第一台中子衍射三轴谱仪。81年8月我们承接了谱仪单色器的重要部件小鼓和平移台的研制任务,82年11月正式安装在原子能研究所重水反应堆旁开始运行。
研制中,我们成功地解决了重活动屏蔽块的加工制造,在兄弟单位指导下,成功地实现了比重7.8T/m?3重混凝土浇灌技术,这些在国内都是首次,为今后谱仪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部件主要参数如下:
小鼓转动精度:±0.01°
小鼓内重混凝土平均比重:8T/m?3
平移台平移精度:±0.04
负45KV长脉冲电源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汪小隆彭家福刘辛田赵晓阳吴君闩高成云
负45KV长脉冲电源是供给回旋管作等离子体微波加热使用的。回旋管在长脉冲工作状态时,对负高压电源的输出功率,输出电压幅度和波形均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般的脉冲调制器或高压直流稳压电源难以达到。
本电源采用光电耦合反馈调节系统与高压调整管组成反馈型脉冲调制器,它可以输出几万伏、几十毫秒电压脉冲,波形良好,同时提供十几安培的输出电流,满足了回旋管的要求。该电源由充电机、脉冲电器组、高压大功率调整管、闸流管撬棒、高压隔离变压器、光电耦合反馈调节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其技术指标为:输出电压—45KV,输出电流≤20A,脉宽≤20ms,前后沿<50μs,电压波动<1%,重复频率1次/2分钟。同时该电源还可输出脉宽100μs的连续脉冲,为回旋管工作状态的调试提供了方便。
5D超导欧姆加热线圈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陈敬林宁宇宏王福堂黄正玲
在大型托卡马克装置中采用损耗小,贮能密度高的超导欧姆加热圈是通向聚变能源的重要技术途径。5D超导欧姆加热线圈的研制对这个重要的技术课题进行了研究和试验。线圈绕组内径50mm,外径126mm,高度504mm,用NbTi—Cu—CuNi三组元导线绞合成的超导电缆制成。线圈试验电流达到3000A,中心磁场4.15T,在脉冲电流为2000A时,平均励磁速度达到5.0T/S,是国内首次研制成的快脉冲超导欧姆加热线圈。该线圈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将用于和电工所联合开展托马克超导磁体系统试验。
2Cr15Mn15Ni2N低磁不锈钢焊条的研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刘志刚赵学鉴王金根
合肥电焊条厂
吴志训余国承王铁铮
2Cr15Mn埃Ni2N低磁不锈钢焊条已在HT—6M聚变装置上投入应用。试验表明,其熔敷金属不仅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而且具有稳定的低磁性能。其中屈服强度δ0.2=57~63kg/mm2,延伸率δ10=28~37%,冲击韧性αk=17~18kg·m/cm;磁导率μ≤1.002G/oe。
焊条的焊接工艺性能良好,采用直流反接法,电弧比较稳定,飞溅少,脱渣容易,焊缝成型较好。
本焊条是为了解决2Cr15Mn15Ni2N低磁不锈钢在聚变装置上低磁焊接的结构与合肥电焊条厂共同研制的,在国内还是首次,也可供其它电物理装置上使用参考。
用L=2螺旋绕组抑制托卡马克的撕裂膜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霍裕平赵晴初陈佳驭李林忠谢纪康汪茂泉张广秋
在受控聚变实验装置中用外加L=2螺旋电流使等离子体撕裂模的增长受到明显的抑制效应,在放电上升段和平稳段观察到了幅度的衰减,破裂不稳定可以推迟或消失,这与理论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托卡马克装置真空壁放电清洗及其过程研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陈佳驭谢纪康王玉贵郭德全付积恺
?秦品健杨道文
这是一种快脉冲放电和良好控制的辉光放电交替进行,可使受控聚变试验装置中等离子体的有效Zeff近拦于1的方法。对真空器壁的清洗过程及变化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套标志动态表面清洁度的有效方法。
金属膜电阻辐射量热计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何也熙洪党才
根据受控装置中等离子体辐射损失的特性以及强的电磁干扰和辐射环境研制了这种量热计。其测量探头的主要热特性为:稳态响应0.557℃/MW,绝热响应0.701℃/MJ,时间常数0.8S。
托卡马克装置软X射线涨落探测系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李林忠王正民
根据小型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温度低,软X射线弱的特点,研制成功高灵敏度面垒阵列软X起伏测量系统。它可在电子温约30~40eV时即可测出清晰的软X波形。
高精度时空分辨多道可见紫外光谱测量系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张广秋邵重明
本系统是用光导纤维分导的光谱多路测量系统,用于受控装置中等离子体光谱发射的时空分布测量,波长范围2000~7000A埃,空间分辨能力1~5mm可调,时间分辨能力2μs。
正负电子对撞机用“TB”铁的研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胡世寿卢为国姜书方李忆馥张勇刘松柏陆祖培等
这是供北京高能物理所正负电子对撞机用的一种磁铁。其场强1.22万高斯。其尺寸精度±0.025mm,垂直度和平行度<0.02mm,不平度<0.012mm。
谱线线形快速扫描仪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邵重明是度芳(华中工学院)
根据光的折射原理研制了本仪器。它可测等离子体中的离子温度及其时间演化过程,测量范围为30~400ev,时间分辨2ms。
插板式低温冷凝泵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朱福荣 于书永 王永诚 陆晓珍 宋银根 秦品健
这是一台为满足受控聚变试验装置中性注入时抽除脉冲气体负荷而专门研制的低温泵。可在10-4乇以上真空时抽除3乇升/秒的氢气负载,在4.2°K时抽速大于1.5×105升/秒。比抽速为11±1升/秒cm2,管内工作液为液氦。
离子源束流成分分析仪及其实验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须平刘育坤王坚姚辉何建军
这是一台磁偏转质量分析仪。为90°单聚焦扇形磁铁。曲率半径200mm,中心平面最大场强4KG。该仪器在离子原上实测的束流成份为H1+∶H2+∶H3=0.6∶0.3∶0.1
5A中性粒子束注入器系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余增亮 王永诚 陈苗荪 王坚 须平
这是受控试验装置用的中性粒子束注入器系统。其主要指标为:高压28KV,引出束流4.2A,脉冲时间25mS,中和效率80%,中性束输出功率60KW。
快速脉冲充气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陶德英 张束清 任兆杏
这是一种快速开关的真空阀门。它是采用单匝线圈通以脉冲放电电流而产生迅速变化的磁场,对阀头产生瞬时磁张力而使阀头动作,该阀开启时间为20μS。
等离子体枪的研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任兆杏 茅培基 黄潮松
这是一种新形的快代供气式等离子体枪。其主要技术指标为:等离子体流强450A,脉宽接近1mS,电离度接近100%。
超高真空交叉密封技术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高庆达 许学富 李淦 张平 李生发 吴维越
使用氟橡胶与聚四氟乙烯板交叉密封而获得超高真空密封的。在交叉处采取了特殊的顶压措施,可获得10-7乇以上的超高真空。
3万升钛升华泵的研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许学富 高庆达 蒋迪奎 李高云 李生发
为满足受控试验装置的中性注入而研制的。其主要技术指标:抽速3万升/秒,比抽速3升/秒/cm2。具有缠绕式升华器,升华率为3.5~7克/小时,吸气面为开槽铝板。
非线性电阻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陈允惠 刘根成 彭家福
本系统由参数输入输出设备,微机,应用软件组成。其主要技术指标为:输入通道1~15,ADC转换速率12000次/秒,系统精度1%,测量数据可由打印机输出,或保留在软盘上。
数字式红宝石激光汤姆逊散射测量仪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方自深 李铸和 毛剑珊 冯再金 丁家义
该仪由7焦耳的红宝石激光器,精密光路,光栅谱仪及高灵敏快速接收的电子线路等组成,可直测受控装置中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下一篇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