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芬
黄翠芬,是中国基因工程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等职,现任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专家组成员、全军分子遗传中心主任等职。20世纪50—60年代,研制成功四联创伤类毒素、高效甲、乙型肉毒类毒素和“354装置”,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成就。70年代,在中国率先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细菌毒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研制出高保护率的幼畜大肠菌腹泻预防基因工程疫苗及人用腹泻预防基因工程疫苗。
80年代后,开展了基因工程多肽药物研究,首先在中国获得尿激酶原(Pro-UK)基因克隆及表达,并对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结构改造,提高其性能,是当前溶血栓特效的多肽药物。2000年至今,开展分子肿瘤研究。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先进个人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央军委“模范科学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全军科技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受聘江门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
黄翠芬1921年出生于广东台山,父母的开明和自身的勤勉使自己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4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岭南大学化学系,适逢抗日年代,几经辗转周折,依然顽强按期修满学分,于1944年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在中央卫生研究院进行研究工作。1948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50年获得细菌学硕士学位后与著名的生化药理学家周廷冲先生一起冲破层层阻力,毅然回国。
黄翠芬回国后,首先在山东医科大学主要从事医学微生物方面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为医学微生物学特别是细菌学的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4年被调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微生物致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期,黄翠芬及时地将分子遗传学引入微生物的综合防治研究,成立了分子遗传研究中心,以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为突破口,打开了微生物综合防治的新局面,同时也为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基因工程手段全面引人传统的军事医学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至生物工程研究所,通过逐步发展形成了集研究、开发、中试和生产一条龙的生物工程中心,在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面参与到肿瘤分子机制和综合防治研究。
黄翠芬认为,防胜于治,防治结合是对抗微生物致病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由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以及毒力强等特点,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因此物理手段的防护以及免疫保护是首要问题,防护和保护的问题解决得越好也就为治疗减轻了压力,同时任何防护和保护的措施都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保护效果,因此要全面地解决微生物的危害,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正是根据这一基本的研究思路,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完成并总结出了综合防治微生物的措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与其他项目一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翠芬开始全面参与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中,特别是在“863”项目中承担指导了致腹泻微生物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和尿激酶原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正进入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新时代,研究基因以及基因组的功能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黄翠芬教授认为这又是一个科研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以信息的极大丰富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为背景的科研工作也必须从思路上和方法上予以跟进。在研究思路上必须采取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在研究方法上必须大胆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在选题上必须扬长避短,选准突破口。她认为肿瘤的分子机制和综合防治这20年来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还有一些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虽然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只要积极跟进,定会有所作为,因为在已有的研究成果面前,是可以共享的,在未知的研究领域,机会是均等的。因此从90年代她开始着手进行肿瘤的相关研究,并承担了“973”等国家和军队的重大课题。
黄翠芬一生勤勉,从不懈怠,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无论是在被认为知识无用的时代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她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即使在晚年患病期间,她依然坚持上班,她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和信息交流;另一方面也要指导研究工作,特别是在研究的思路和新技术的使用上,她一直强调要有所突破。
黄翠芬教授桃李满天下,从刚回国在大学任教至今,她带过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她在工作和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积极帮助学生,她始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而且领悟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她喜欢和学生之间在学术上进行充分的讨论,每年一度的师生聚会既是感情的交流,也是学术思想的大讨论,在这里气氛是轻松愉快的,信息可以完全共享,思维可以自由发挥,每人都可以畅谈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甚至辩论,黄教授每次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公正的主持者。
黄翠芬发动在国内外结识的朋友、老师、同事,千方百计地打通各种渠道,把优秀的年轻人介绍出国进修学习,开阔视野,先后送几十位学生留学,又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吸引学成后的年轻人回国建功立业。黄翠芬的博士生杨晓,就是在她的帮助下,到美国学习基因剔除技术,回国后,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并作出了可喜的成绩。黄教授的学生已经有许多成为新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为国家和军队的医学基础研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黄教授有许多学生留学国外,有些已经陆续回国。他们将所学到的先进知识与技术为军事医学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取得杰出的成果。黄教授为此甚感欣慰。她希望目前还在国外学习的学生艰苦努力,顽强奋斗,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黄翠芬教授在半个多世纪的辛勤劳动中。除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外,在容许的范围内,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学术专著3部;教材2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此外,还获得解放军一级英雄奖章及军事医学科学院伯乐奖,多次立一、二、三等功,并被授予国家级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总后勤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标兵等光荣称号。
1984年10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签署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命令中,再一次指出:“黄翠芬同志是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优秀知识分子,优秀的科学带头人,她怀着报国之志,返回祖国后,无论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困难面前,还是在十年内乱身处逆境之中,始终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坚信不疑。她发奋学习现代技术,努力开拓新的领域”,号召“全军指战员,特别是科研战线上的同志,都要向黄翠芬同志学习。”
1996年又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并被授予全军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在2004年7月20日召开的第七次中国归侨侨眷大会上又光荣当选为中国侨界“十杰”,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位83岁高龄的著名老科学家,依然风雨无阻地带病战斗在工作岗位上,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着频繁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密切关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