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是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与研究的一所私立大学。学院占地168英亩,校园位于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靠剑桥市(Cambridge)一侧,蔓延约1英里。中央校区由一组互相连通的大楼组成。设计者为建筑家维尔斯·波斯维斯(Welles Bosworth)。互相连通的设计是为了方便人们往来与各个院系之间。麻省理工学院
后来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等系科,但该学院仍保持了其纯技术性质的特色,主要培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其办学方向是把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教育与研究结合起来。MIT创建之初,只有15名学生。经过近140年的发展,现已有学生近万名。
学校可授予的学位包括:城市规划硕士、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建筑学硕士、工程师、哲学博士、理学博士等。该大学的工程系是最知名、最多人申请人读和最“难读”的学系,并曾一连七届获得美国工科研究生课程冠军,其中以电子工程专业名气最响,紧跟其后的是机械工程。其余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也都获得好评。
至2007年,先后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经过麻省理工学院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时至今日,但凡有人提起“世界理工大学之最”,人人皆推麻省理工学院。麻省之名蜚声海外,成为世界各地莘莘学子心向神往,趋之若鹜的科学圣殿。麻省理工学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学在世界上享有极佳的盛誉,其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语言学也同样优秀。另外,麻省理工研发高科技武器和美国最高机密的林肯实验室、领先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世界尖端的媒体实验室、和培养了许多全球顶尖首席执行官斯隆管理学院也都是麻省理工赫赫有名宝贵资产。
互相连通的设计是为了方便人们往来与各个院系之间。完成于200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宽带无线网络遍布校园各个角落,共有3000个收讯点(就是出了校外一公里内,收讯率还是95%以上),是全美无线化做得最好的大学。全校共有50台高速雷射打印机,分部在校园各个角落,学生和教授可以在学校任何一台电脑打印至任何一台高速激光打印机,这对于学习及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麻省理工学院的图书馆资源丰富,藏书量高达500万册,而图书馆包罗万象,无论是工程、管理、建筑设计、科学等的书籍应有尽有,十分适合学生研究时查阅。MIT于2002年并且实行了开放式课程网页,当时公布了500门课程(到2006年底,已开放2000门课程),以期建立全球统一的知识库,让全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可以透过网际网络了解各项专业知识内容,以获得宝贵的资讯,此项计划获得全世界各地学者的高度赞扬。麻省理工学院并不以营利为目的,非常清楚告知使用者,可自由运用相关等资源,但不可用来从事商业交易或是纳为自有财产,因为这些网络知识是共享的。
在2007年万维网的世界大学排名里,科技宠儿摇篮的麻省理工以压倒性的胜利排名世界第一。泰晤士报教育增刊的世界大学排名,麻省理工学院在总平均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在科学技术方面排名世界第一,在工程科学方面排名世界第二,在自然科学方面排名世界第五,在社会科学方面排名世界第七。美国国家研究协会把MIT在美国大学的知名度排第一。美国PrincetonReview在2006把MIT命名为全美最难进的大学。至2006年,MIT已连续十四年在美国大学理工学院排名夺冠。麻省理工学院在2006年WashingtonMonthly期刊里对美国最有服务及贡献的大学排第一。请看麻省理工学院排名。
麻省理工学院于由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1861年建校许可获批准。他希望能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院来适应正快速发展的美国。由于南北战争,直到1865年MIT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随后其在自然及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在大萧条时期,MIT曾一度被认为会同哈佛大学合并,但在该校学生的抗议之下,被迫取消了这一计划。1916年MIT从波士顿迁往剑桥,1961年迁到现在所在的坎布里奇。
近一个世纪来的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发展成全世界极为重要的高科技知识殿堂及研发基地。因为二战和冷战,美国政府在自然及工程科学上大量投资,使得MIT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发展;过去50多年麻省理工也为美国政府制造许多威力极大的高科技武器。20世纪MIT最主要的成就是由杰·弗里斯特领导的旋风工程,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时处理资料的机器“旋风”,并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这为个人电脑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在1980年代,麻省理工大力帮忙美国政府研发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显示出先进的“精确饱和攻击”能力。
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MIT开设的课程“适于培养机械师、土木工程师、建筑师、矿冶工程师和实用化学师”。学院还聘请了一些有创新意识的教授,如埃利奥特、爱德华·C·皮克林,他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正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和这些革新者使MIT成为埋葬僵死学术的一座“坟墓”,也成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活力的源泉。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越来越多,MIT的教育重点也时刻在变,但“有用”始终是MIT的核心。也正是这一价值观使MIT把重心放在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领域。
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利益而发现和应用知识是MIT的中心使命。1873年以前,机械工程一直是MIT的第一专业,之后与土木工程易位。这是因为当时美国有成千上万英里的铁路需要铺设,还要开凿隧道、修筑桥梁、兴建公共设施,这都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工程技术人员。此外,在一战期间,MIT还广泛增设专业,开展与战争有关的科学研究。MIT为报效祖国办起了培训陆军和海军飞行员、航空工程、无线电工程师以及其它人员的专业,广泛开展与战争有关的科研工作。1940-1946年,MIT建立了微波雷达研究机构,1951年又建立了林肯实验室。这与1940年前经济萧条时期美国工业发展趋势也是大有关系的。1972年,为寻求解决震撼世界的能源危机新途径,能源实验室在MIT应运而生,有65位教授和许多研究生参与了这项工作。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MIT虽然是一所著名的理工学院,但它并不忽视人文学科的教育。罗杰斯院长在1865年建校之初,为学院规定的宗旨之一便是:提供一般的教育,使其在数学、物理、自然科学、英语和其它现代语言以及心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任何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在MIT,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本科生提供了一种平衡的教育。MIT认为仅发展熟练的技术是不够的,高等教育应使个体有能力和有效地参与集体文化。因而一种整合的教育计划仍是MIT本科教育的原则。在MIT,“越少是越多”指导着本科生课程的设置,给予学生基础知识以帮助他们进行终身的自我教育。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与专业主题比掌握一堆事实更有助于培养未来的专家。尽管内、外部的压力要求MIT拓宽课程,但MIT仍强调基本原理,不增加课程量。与此同时,MIT对整体课程也不断地进行评定和修改,而不是仅仅增加需要的零散饭。
大学生科研机会规划(UROP):MIT作为一所新型大学于1865年建立时就既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又强调实际的操作能力。首任院长罗杰斯认为,学生应当从实在的数据中了解具体的结论。“通过实验进行教学”是罗杰斯的教育信条。他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寻找新的信息,因而把个人的经验转化成知识。MIT强调利用实验室、工厂和计算机资源进行教学,让本科生从事研究活动。MIT是第一所制定”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大学。1969年MIT制定了“大学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它给本科生提供广阔的、开放的、作为教师的初级同事参与研究的工作。它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生同教师进行智力协作的计划。UROP现在仍是全美大学中最大和最广泛的计划,没有其他哪所大学在这方面能与之比肩。
企业家式的精神:企业家是美国经济改革的驱动力,他们把新的思想、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介绍给商界和市场,并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企业家的精神在MIT随处可见。即使学生对商界很少感兴趣,MIT的企业家式的精神却鼓励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努力以产生新的制度和解决方法。学生为了求知而进行研究同应用知识使之服务于社会的观念相配合导致了从实验室产生的大部分成果都能应用于现实世界。为了维持和扩展校园企业家式的传统,MIT企业家中心对来自于学院的所有分院、系和校园社团群体的广泛的和处于增长中的企业家式的活动、项目和资源系列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企业家中心设计和实行新的对企业家未来的实践作铺垫的教育和研究计划。同时,校园内还有许多竞赛和奖学金鼓励学生去从事科学、技术和企业家的职业,激励学生成为有创造性的个体。
学院有建筑和城市规划、工程、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管理、理科等5个分院,分设24个系,即:航空学和航天学、建筑、生物学、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工程、地学和行星科学、经济学、电力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外国文学和语言学、人文学科、管理、数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气象学、核工程、营养和食品科学、海洋工程、哲学、物理学、政治科学、心理学、城市研究与规划等系。研究生院共有五所:建筑规划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院、人文社会学研究生院、管理研究生院、自然科学研究生院及健康科学研究生院。
建筑和规划学院:建筑学系、城市研究与规划系以及介质艺术和科学组等;
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电气功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系、机械工程、航空和宇航工程系、核子工程、海洋工程等系;
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与哲学系、政治科学系、经济系、科学、人文学系(人类学或考古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与戏剧艺术、写作计划等组)、技术和社会计划系等;
斯隆管理学院:管理系;
理学院:大气与行星科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地球、数学系、物理系、应用生物科学计划等;
怀特克尔保健科学和技术学院:脑和思维科学系、毒理学部等。
学院主要包括以下专业: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交通、公路工程 | Transportation and Highway Engineering | 物理学 | Physics, General |
政治学及政府 | Political Science and Government, General | 运筹学 | Operations Research |
海洋工程 | Ocean Engineering | 海洋学 | Oceanography |
造船及海洋工程 | Naval Architecture and Marine Engineering | 核工程 | Nuclear Engineering |
机械工程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毒理学 | Toxicology |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 Architectural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 哲学 | Philosophy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 音乐 | Music, General |
材料科学 | Materials Science | 材料工程 | Materials Engineering |
管理科学 | Management Science, General | 语言学 | Linguistics |
人文研究 | Humanities/Humanistic Studies | 历史 | History, General |
外文文献 |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General | 土木工程 | Civil Engineering, General |
环境卫生工程 | Environmental/Environmental Health Engineering | 经济学 | Economics, General |
地球与行星科学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 计算机科学 | Computer Science |
航空航天工程 | Aerospace, Aeronautical & Astronautical Engineer | 化学 | Chemistry, General |
工商管理 | Business Admin. & Management, General | 化工 | Chemical Engineering |
生物学/生物科学 | Biology/Biological Sciences, General | 建筑学 | Architecture |
大气科学和气象 |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Meteorology, General | 人类学 | Anthropology |
电机及电子工程技术 |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数学 | Mathematics, General |
学风严谨,以“酷”著称。谈到麻理,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哈佛大学相比,这并非只因为二者相距甚近,更主要的是哈佛的名气也非一般所能比。多年来,两所学校间的竞争从未中止过。1870年,哈佛曾企图兼并麻理,此后又作了多次努力,但终未如愿,其原因未见有人考证,但美国有句俗话说:“麻理的学生不会读,哈佛的学生不能算。” 由此可见,二者特色相距甚远,一文一理,很难捏在一块儿。 哈佛的学生个个自傲自信,从外表看,衣着考究,风度翩翩。而麻理的学生却却相反。原因很简单:没有时间。在哈佛,学生们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才能进来;在麻理,最使学生头疼的却是怎样才能出去。
“染满鲜血”的混凝土:麻理学生的负担重得吓人,在这儿学习被比喻为“从消防水管中找水喝”。要想毕业,必须拿满360学分,少1分也不成。例如,航天工程这门课,每周最少授课时数为14小时。课程如此之多,负担如此之生,迫使学生个个变成了“咖啡因摄取狂”。因为若不如此,就无法连续几天几夜在实验室操作或赶写论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学生一直到毕业也未曾跨过波士顿大桥一次。因此,学生们把呈深红和灰色的学校建筑喻之为“染满鲜血的混凝土”。
“疯癫精神病院”,还是“麦加圣地”? 在麻理,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市场的。这里的学生性格外向开放,思维敏捷活跃。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并不爱学习,这在美国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美国,有人称麻省理工学院为“疯癫精神病院”。对不知内情的人业说,第一印象或许如此。然而,麻理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独特的教育方法。它“最基本的注意点是研究,即独立地去探索新问题”。例如,有一门课是这样进行的:学生们每人得到一个装满弹簧、电机等元件的箱子,课程要求简单而明确——自行设计、装配一台机器。恰恰是这种奇异、怪癖、 与众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一大批献身教育事业、顽强拼搏且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它成为全世界有志青年衷心向往的“麦加圣地”。
历史上,MIT的教育和研究使其处于优先地位,这是源于联邦政府的巨大投资和其它捐赠,而今,预算压力和国家重点的转移使政府对高等教育,尤其是MIT的拨款减少,而高等教育的实际成本继续增长。这些都表明MIT做为一所理工科大学已走到另一个历史性的交叉路口,必须从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使命以使她对未来的学生和捐赠者有足够的吸引力。经过麻省理工学院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时至今日,但凡有人提起世界理工大学之最,人人皆推麻省理工学院。麻省之名蜚声海外,成为世界各地莘莘学子心向神往,趋之若鹜的科学圣殿。在对未来社会、科学和大学自身研究的基础上,MIT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
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给他们提供有刺激性的和有效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致力于研究基础科学,但应在把研究、学习和行动整合成一体的新模式中处于领先地位;致力于学术、探究和批判精神,并擅长把工业、政府和学术界联合起来,共同探索、解决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继续保证艺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强大计划;致力于扩大技术上和管理上的能力,但要考虑到道德和伦理问题;把服务于国家作为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原则,但要认识到这需要全球性的参与、合作与竞争;开拓新的财政来源,增加公民、联邦政府和商业界对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吸引私人投资的增加。
至2000年起,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每年各送约30位品学兼优的大三生到对校进行学术交流一整个学年(九个月)。此政策使剑桥学生学习麻省理工世界顶尖的科学技术,相对地让麻省理工学生学习欧洲历史悠久的人文气息。每年约上百名学生伸请各校的30位名额,竞争相当激烈。麻省理工也是剑桥大学唯一开发交换学生的姐妹校。
2006年的11月,麻省理工学院与剑桥大学合作的研究团队,楬橥一项名为“静音喷射机倡议”的计划,将彻底改造客机的概念设计:未来的客机将不只能更省油,而且还安静无声,一解机场附近居民饱受飞机起降噪音折磨之苦。这一“静音喷射机”可以运送215名乘客,并可能在2030年时加入航空界。这架客机的噪音从机场外听起来,大约像洗衣机或其他家电的噪音。
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及世界理工大学之首冠,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麻省理工学院拥有全美大学最多的前三名科系排名。
科系/项目 | 全美排名 | 科系/项目 | 全美排名 | 科系/项目 | 全美排名 | 科系/项目 | 全美排名 |
研究所总排名 | 第1 | 工程总排名 | 第1 | 数学总排名 | 第1 | 物理总排名 | 第1 |
商学院总排名 | 第4 | 生物总排名 | 第2 | 化学总排名 | 第1 | 电脑学总排名 | 第1 |
科技总排名 | 第1 | 人文科总排名 | 第5 | 地科学总排名 | 第2 | 经济总排名 | 第1 |
政治学总排名 | 第9 | 多媒体排名 | 第1 | 语言学 | 第1 | 脑/认知科学 | 第1 |
信息管理系统 | 第1 | 工商生产管理 | 第1 | 企业管理 | 第6 | 工业系统 | 第1 |
生物/医学工程 | 第2 | 电脑工程 | 第1 | 电气工程 | 第1 | 机械工程 | 第1 |
土木工程 | 第2 | 太空科技工程 | 第1 | 化学工程 | 第1 | 环境工程 | 第5 |
应用数学 | 第2 | 离散数学 | 第1 | 几何 | 第1 | 拓扑数学 | 第1 |
材料科学 | 第1 | 核能科技 | 第1 | 分子生物 | 第2 | 细胞生物 | 第2 |
基因体学 | 第2 | 生物化学 | 第2 | 纳米科技 | 第1 | 人工智能 | 第1 |
电脑程式 | 第2 | 电脑系统 | 第2 | 电脑理论 | 第1 | 个体经济 | 第1 |
总体经济 | 第3 | 国际经济学 | 第3 | 财政 | 第2 | 金融 | 第5 |
物质物理 | 第2 | 量子力学 | 第1 | 凝聚态物理 | 第2 | 核子/粒子物理 | 第2 |
分子/原子物理 | 第1 | 等离子体 | 第1 | 地质学 | 第2 | 地球物理学 | 第2 |
分析化学 | 第4 | 无机化学 | 第1 | 物理化学 | 第3 | 有机化学 | 第4 |
姓名 | 奖项 | 时间 | 成就 |
保罗·萨缪尔逊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1970年 | 应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的模式 |
佛朗哥·莫地利安尼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1985年 | 提出了关系储备的“生命圈”理论和法人财政理论 |
塞尔维多·洛利亚 |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 1969年 | 发现了传染病毒的突变,在生命遗传方面又作出了领先的工作 |
罗伯特·索劳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1987年 | 提出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对制订刺激新技术的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
史帝文·温伯格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79年 | 提出了一种弱力和电磁力组合的基本理论 |
戴维·巴尔的摩 |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 1975年 | 发现反向转录酶,对研究某些病毒与癌症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技术 |
丁肇中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76年 | 与乌里奇·贝克尔和陈明一起发现了“J”质子 |
苏苏穆·唐纳格瓦 |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 1987年 | 描述了基因的结构和排列 |
郝慰民 | 诺贝尔和平奖 | 2007年 | 198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硕士学位 |
埃克里·马斯金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2007年 | 前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
乔治·斯穆特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06年 | 1966年获MIT双学士学位(数学和物理);1970年获MIT物理博士学位 |
安德鲁·法厄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06年 | 198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博士学位 |
理查德·施罗克 | 诺贝尔化学奖 | 2005年 | 现任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正教授 |
罗伯特·约翰·奥曼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2005年 | 1955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纯数学博士学位 |
弗朗克·韦尔切克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04年 | 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正教授 |
罗伯特·F·恩格尔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2003年 | 前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
罗伯·霍维兹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02年 | 1968年获MIT生物硕士学位;现任MIT生物系正教授 |
科菲·安南 | 诺贝尔和平奖 | 2001年 | 197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硕士学位 |
沃夫冈·凯特利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01年 | 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正教授 |
百瑞·夏普雷斯 | 诺贝尔化学奖 | 2001年 | 前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正教授 |
崔琦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98年 | 前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1968-1982年) |
约翰·福布斯·纳什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1994年 | 前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 |
理察·费曼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65年 | 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士学位 |
保罗·克鲁格曼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2008年 | 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清华大学 下一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