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神经疾病   
[0] 评论[0] 编辑

大脑性瘫痪

**大脑性瘫痪**


**基本介绍**

大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主要由于大脑异常发育或损伤导致。这种疾病通常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发生,并对患者的运动和姿势控制造成长期影响。


**病因**

大脑性瘫痪的主要病因包括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的因素。出生前的因素可能包括母体感染、胎儿缺氧、胎盘异常等。出生时的因素可能是难产、早产、低体重等。出生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感染、颅脑损伤、脑部出血等。


**种类**

大脑性瘫痪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痉挛型(Spastic)、弛缓型(Hypotonic)、混合型(Mixed)和运动障碍不定型(Dyskinetic)。


- **痉挛型大脑性瘫痪**:患者肌肉僵硬,运动受限。例如,肢体僵硬,步态异常。

- **弛缓型大脑性瘫痪**:患者肌肉松弛,运动控制不足。例如,患者缺乏肌肉张力,动作笨拙。

- **混合型大脑性瘫痪**:患者同时表现出痉挛和弛缓的特征。

- **运动障碍不定型大脑性瘫痪**:患者表现出不规律的运动障碍,如扭动、抽动等。


**机制**

大脑性瘫痪的机制涉及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等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或损伤。这些异常或损伤导致了运动控制通路的受损,进而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


**临床表现**

大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因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而异。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肌肉僵硬、肌肉松弛、不协调的运动、异常姿势、步态异常、运动障碍等。


**鉴别诊断**

大脑性瘫痪的鉴别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导致运动障碍的疾病,如先天性肌肉营养不良、神经肌肉疾病等。临床医生通常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进行鉴别诊断。


**中西医治疗**

大脑性瘫痪的治疗通常是综合性的,并且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中医治疗通常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则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减轻症状和改善功能为主要目标。


**研究进展**

近年来,针对大脑性瘫痪的治疗和康复手段不断取得新进展。例如,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大脑性瘫痪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基于机器学习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也正在逐渐发展并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 Rosenbaum P, Paneth N, Leviton A, et al. A report: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ebral palsy April 2006. Dev Med Child Neurol Suppl. 2007;109:8-14.

2. Novak I, Hines M, Goldsmith S, Barclay R. Clinical prognostic message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on cerebral palsy. Pediatrics. 2012;130(5):e1285-e1312.

3. Badawi N, Felix JF, Kurinczuk JJ, et al. Cerebral palsy following term newborn encephalopath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Dev Med Child Neurol. 2005;47(5):293-298.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肌张力障碍综合征    下一篇 幽闭恐惧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