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动物   
[0] 评论[0] 编辑

白化爪蟾

白化爪蟾


白化爪蟾(Xenopus laevis)是一种非洲原产的爪蟾,其主要特征是体色由于基因突变而呈现白色。白化爪蟾常用于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它们在实验室中广泛使用,因为它们容易饲养,卵细胞大而易于操作,发育过程透明且可观察。


1. 形态特征

白化爪蟾的体色呈白色或淡黄色,皮肤光滑,身体扁平。成体通常长约10厘米,四肢较短且有蹼,适合在水中生活。与普通爪蟾相比,白化爪蟾缺乏黑色素细胞,这使得它们的体色呈现白化特征【1】。


2. 生态习性

白化爪蟾主要生活在非洲的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湖泊和慢流河流。它们是完全水生的,两栖动物,具有强烈的水栖性。白化爪蟾以各种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如昆虫幼虫和蠕虫【2】。


3. 实验用途

白化爪蟾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以下几个领域:


3.1 发育生物学

白化爪蟾的大型卵细胞和透明的发育过程使其成为研究胚胎发育的理想模型。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显微操作和显微注射技术在卵细胞中进行基因敲除和转基因实验【3】。


3.2 分子生物学

白化爪蟾的卵细胞和胚胎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广泛应用,如mRNA注射、蛋白质表达和信号传导研究。这些实验帮助揭示了基因功能和细胞间通讯的机制【4】。


3.3 药物筛选

白化爪蟾被用于药物筛选实验,特别是在神经科学和毒理学领域。其卵细胞和胚胎对药物的反应可以提供关于药物效应和安全性的重要数据【5】。


4. 参考文献

1. Gurdon, J. B., & Hopwood, N. (2000). The introduction of Xenopus laevis into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empire, pregnancy testing and ribosomal gen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44(1), 43-50.

2. Nieuwkoop, P. D., & Faber, J. (1994). Normal Table of Xenopus laevis (Daudin). Garland Publishing.

3. Sive, H. L., Grainger, R. M., & Harland, R. M. (2000). Early Development of Xenopus laevis: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4. Kloc, M., & Etkin, L. D. (1994). The analysis of localized RNAs and cytoplasmic domains in Xenopus oocytes. Methods in Cell Biology, 44, 417-442.

5. Hirsch, N., & Zimmerman, L. B. (2003). Xenopus, the next generation: X. tropicalis genetics and genomics. Developmental Dynamics, 228(3), 422-433.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螺旋体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