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理学   
[0] 评论[0] 编辑

机械感受器

1. 机械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Mechanoreceptor)是生物体中能够感知机械刺激的感受器,广泛存在于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等组织中。机械感受器能够将外界的机械刺激,如触觉、压力、振动和牵拉等,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适当的生理反应。


2. 分类


机械感受器可根据其感知的机械刺激类型和所在位置进行分类。主要包括:


2.1 皮肤机械感受器(Cutaneous mechanoreceptors)


皮肤机械感受器分布在表皮和真皮层,主要感知触觉和压力。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皮肤机械感受器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


- 梅斯纳小体(Meissner's corpuscles):主要感知轻触和低频振动。

- 帕西尼小体(Pacinian corpuscles):对高频振动非常敏感。

- 鲁菲尼小体(Ruffini endings):感知皮肤的牵拉和持续压力。

- 默克尔盘(Merkel discs):主要感知轻微的持续压力和形状。


2.2 肌肉和关节机械感受器(Muscle and joint mechanoreceptors)


这些机械感受器主要感知肌肉的伸缩和关节的位置变化,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包括:


- 肌梭(Muscle spindles):感知肌肉的长度变化。

- 高尔基腱器(Golgi tendon organs):感知肌肉的张力变化。


3. 工作原理


机械感受器通过变形引起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引发神经元的去极化或超极化,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不同类型的机械感受器具有不同的适应特性和反应速度,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机械刺激。例如,梅斯纳小体和帕西尼小体适应速度快,能够迅速响应短暂的机械刺激,而默克尔盘和鲁菲尼小体适应速度慢,适合持续的机械压力感知。


4. 临床意义


机械感受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损伤或退化可能导致触觉和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例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患者常出现皮肤机械感受器功能障碍,导致触觉减退或丧失。此外,机械感受器还与疼痛感知相关,异常的机械感受器活动可能导致慢性疼痛(Chronic pain)。


5. 研究与应用


近年来,机械感受器的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深入了解机械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新型的人工机械感受器,用于假肢和触觉传感器的研发(参考文献1-4)。


参考文献:

(1) Purves, D., Augustine, G. J., Fitzpatrick, D., et al. (2018). Neurosci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Kandel, E. R., Schwartz, J. H., Jessell, T. M., et al. (2013).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McGraw-Hill.

(3) Mountcastle, V. B. (2005). The Sensory Hand: Neural Mechanisms of Somatic Sens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 Bensmaia, S. J., & Hsiao, S. S. (2005).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kin influence the perceived roughness of grating stimuli."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脂肪    下一篇 温度感受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