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学   
[0] 评论[0] 编辑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

1. 概述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是詹姆斯·D·沃森(James D. Watson)于1968年撰写的一本书,详细描述了他与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合作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这本书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从1951年到1953年间,科学家们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进行研究的经历。


2. 背景


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基于当时已有的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知识。之前,埃尔文·查格夫(Erwin Chargaff)发现了DNA中碱基对的比例规律,即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等量,胞嘧啶(C)与鸟嘌呤(G)等量(称为查格夫法则)。此外,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和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拍摄了高质量的DNA晶体照片,为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


3. 研究过程


沃森和克里克在研究中采用了模型构建的方法,通过不断试验和调整,最终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他们的模型解释了DNA如何复制,以及如何通过碱基对互补原则传递遗传信息。1953年,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文章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4. 争议


《双螺旋》出版后,引发了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书中对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的描写引起了争议,许多人认为沃森低估了她在DNA结构发现中的贡献。此外,书中还透露了科学研究中的竞争和个人关系,对科学界内部运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5. 影响


《双螺旋》不仅是一部重要的科学史著作,还对公众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起到了积极作用。沃森和克里克因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基因工程、医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Watson, J. D. (1968). 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 Atheneum.

2. Chargaff, E. (1950). Chemical specificity of nucleic acids and mechanism of their enzymatic degradation. Experientia, 6(6), 201-209.

3. Franklin, R. E., & Gosling, R. G. (1953).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in sodium thymonucleate. Nature, 171(4356), 740-741.

4. Crick, F. H. C., & Watson, J. D. (1953).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Nature, 171(4356), 737-738.

5. Maddox, B. (2002). Rosalind Franklin: The Dark Lady of DNA. HarperCollins.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诺贝尔化学奖    下一篇 蜘蛛细胞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