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理学   

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Muscle Contraction)是指肌肉纤维在神经刺激下产生力量和运动的过程。肌肉收缩在运动、呼吸、心脏泵血和各种体内物质运输等多种生理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以下是关于肌肉收缩的详细解释:


1. 肌肉的类型


根据结构和功能,肌肉分为三种类型:


- 骨骼肌(Skeletal Muscle):与骨骼连接,通过收缩产生身体运动。骨骼肌是随意肌,由运动神经系统控制。

- 心肌(Cardiac Muscle):构成心脏,通过节律性收缩泵血。心肌是不随意肌,由自主神经系统和心脏内在节律调控。

- 平滑肌(Smooth Muscle):分布在内脏器官、血管和腺体中,通过收缩调节器官功能。平滑肌是不随意肌,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


2.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的收缩主要通过滑动丝模型(Sliding Filament Model)实现,以下是详细过程:


- 神经冲动传递:

  1. 动作电位产生:运动神经元在运动终板释放乙酰胆碱(ACh),ACh与肌纤维膜上的受体结合,触发动作电位。

  2. 动作电位传导:动作电位沿着肌纤维膜(肌膜)传导,通过横管系统(T-tubules)传入肌纤维内部。

- 钙离子释放:

  1. 钙离子内流:动作电位引起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SR)释放钙离子(Ca²⁺)到肌浆中。

  2. 钙离子结合:Ca²⁺与肌动蛋白上的调钙蛋白(Troponin)结合,导致肌动蛋白上的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移动,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

- 肌丝滑动:

  1. 交叉桥形成:肌球蛋白头部(Myosin Head)与暴露的肌动蛋白结合位点结合,形成交叉桥(Cross-Bridge)。

  2. 功率冲程:肌球蛋白头部利用ATP水解提供的能量,发生构象变化,推动肌动蛋白滑动。

  3. 交叉桥断裂:新的ATP分子与肌球蛋白头部结合,使交叉桥断裂,肌球蛋白头部复位,准备下一次结合。


3. 肌肉收缩的调节


-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神经刺激通过动作电位传导和钙离子释放引发肌肉收缩。

- 钙离子调节:Ca²⁺浓度的变化是调节肌肉收缩的关键因素,Ca²⁺从SR释放引发收缩,Ca²⁺重新吸收进入SR导致肌肉放松。

- 能量供给: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肌球蛋白头部的ATP水解驱动功率冲程。ATP可以通过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三种途径补充。


4. 不同类型肌肉的特点


- 骨骼肌:快速收缩,易于疲劳,主要通过随意控制。具有红肌(慢肌纤维,耐力好)和白肌(快肌纤维,力量大)两种类型。

- 心肌:节律性收缩,不易疲劳,自主控制,具有独特的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和内在节律性。

- 平滑肌:缓慢、持久收缩,不易疲劳,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调控,分布于内脏器官和血管壁。


5. 肌肉收缩相关疾病


- 肌肉萎缩症(Muscular Dystrophy):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导致肌肉无力和萎缩,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 肌无力症(Myasthenia Gravis):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被破坏,引起肌无力和疲劳。

- 痉挛(Spasm)和僵直(Rigidity):肌肉持续性、不自主的收缩,常见于运动神经元疾病和电解质失衡。


6. 肌肉收缩的研究前沿


-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编辑和基因替代技术,治疗遗传性肌肉疾病。

-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再生肌肉组织,修复损伤肌肉。

- 生物力学研究:研究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力学特性和能量代谢,优化运动表现和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Alberts, B., et al. (2014).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Garland Science.

2. Huxley, A. F., & Niedergerke, R. (1954). "Structural changes in muscle during contraction: interference microscopy of living muscle fibres." Nature 173: 971-973.

3. Huxley, H. E., & Hanson, J. (1954). "Changes in the cross-striations of muscle during contraction and stretch and their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Nature 173: 973-976.

4. Sweeney, H. L., & Hammers, D. W. (2018). "Muscle contraction."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10.2: a023200.

5. Gordon, A. M., Huxley, A. F., & Julian, F. J. (1966). "The variation in isometric tension with sarcomere length in vertebrate muscle fibres."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184.1: 170-192.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利他林敏感综合征    下一篇 离子通道病

关键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