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遗传学   
[0] 评论[0] 编辑

人造病毒

(图)人造病毒人造病毒

韩国研究组开发出用于基因治疗的“人造病毒”,并成功完成将基因和药物传递至癌细胞内的实验。而该研究组开发了将丝带形状的蛋白质结构体,通过破坏核糖核酸(RNA)抑制DNA复制的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及疏水性分子结合起来的人造病毒。

研制原因

这是因为自然状态的病毒是能够向感染细胞传达遗传物质的高功效传达体。科学家为了利用病毒治疗遗传疾病和遗传性缺陷的患者,投入很多时间进行了研究。正如有阳光必有阴影,自然病毒遗传基因传达效果显著,但是有可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或引发癌症等缺陷。结果,制造没有副作用的人造病毒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制造人造病毒最大的问题是大小和形状难以调整,而人造病毒的大小和形状正是最重要因素。

作用

人造病毒具有对发生反应、能释放出活性氧的高分子“外壳”,壳内包裹着治疗用基因,直径约有100纳米。把这种人造病毒放入细胞内,在细胞内被负责物质搬运的小泡吸收,一经照射光线,高分子外壳即释放出活性氧破坏小泡的膜,在壳中包裹的治疗用基因进入细胞并进到细胞核内。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老鼠的结膜投放了这种人造病毒,然后用激光照射时,确认了人造病毒只对照射的部分有效。

攻击病毒

研究组在人造病毒上结合疏水性分子,使该物质成功到达癌细胞核。与以往开发的只能传递基因的人造病毒不同,这种人造病毒可以传递抗癌治疗剂。此次开发的人造病毒不仅专门侵入目标细胞,还可以同时开展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通过细胞实验,已确认基因传递能力和无毒性。当然,试验成功并不意味着就可立即使用,今后将在人造病毒上结合抗癌治疗剂和用于治疗的基因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在动物身上有无毒性,及基因是否被传递至癌细胞,有效杀灭癌细胞。

引发争议

美国科学家仅利用邮购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和原材料、以及从因特网上下载的配方,首次在试管中合成出了小儿麻痹症病毒。这一过程没有借助任何活的微生物,就制造出了与天然病毒传染特性类似的人造病毒。

美国《科学》杂志12日报道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科学家的这一成果,有关论文已在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但是这个成果也被比喻为“双刃剑”,引起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

(图)人造病毒人造病毒

科学界对这一成果反应不一。一些科学家批评说,新研究是“不负责任的”,实际上为制造致命的生物恐怖武器提供了“图纸”,类似的结果根本就不该公布。

但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温默则争辩说,他们的研究就是要提醒人们,恐怖分子无须获得接触致命病毒的渠道,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制造出生物恐怖制剂;在科学上,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已公布的小儿麻痹症病毒遗传密码是否正确;而且这一技术将来说不定还可以用来制造一些毒性较弱的病毒,为研制新型疫苗提供帮助。

参考资料
[1]网易  http://news.163.com/09/0515/14/59C5D6VA000120GR.htm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黑腹果蝇    下一篇 铁呼吸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