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细胞生物学   
[0] 评论[0] 编辑

异戊二烯基化

1. **简介**  

异戊二烯基化(prenylation)是指在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附着异戊二烯基团(如法呢基或牻牛儿基)的翻译后修饰。异戊二烯基化增加了蛋白质的疏水性,帮助其锚定到细胞膜或内膜系统,并调节其功能。异戊二烯基化在信号传导、细胞周期控制和癌症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类型**  

异戊二烯基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 **法呢基化**(farnesylation):将15碳的法呢基(farnesyl group)添加到蛋白质的C末端半胱氨酸残基上,通常由法呢基转移酶(farnesyltransferase)催化。

    2. **牻牛儿基化**(geranylgeranylation):将20碳的牻牛儿基(geranylgeranyl group)添加到蛋白质的C末端半胱氨酸残基上,通常由牻牛儿基转移酶(geranylgeranyltransferase)催化。


3. **机制**  

异戊二烯基化的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识别信号**:含有CaaX(C代表半胱氨酸,a代表脂肪族氨基酸,X代表任意氨基酸)末端序列的蛋白质被法呢基转移酶或牻牛儿基转移酶识别。

    2. **酶催化**:法呢基转移酶或牻牛儿基转移酶将异戊二烯基团(法呢基或牻牛儿基)从法呢基焦磷酸或牻牛儿基焦磷酸转移到蛋白质C末端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形成硫醚键。

    3. **修饰和锚定**:蛋白质的C末端可能会进一步修饰,如甲基化或蛋白质的N端信号肽被切割,最终将修饰后的蛋白质锚定到细胞膜上。


4. **功能**  

异戊二烯基化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1. **膜锚定**:异戊二烯基化增加蛋白质的疏水性,帮助其锚定到细胞膜或内膜系统上,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定位和功能。

    2. **信号传导**:异戊二烯基化修饰在信号转导分子(如Ras蛋白和Rho家族GTP酶)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调控这些分子的定位和相互作用,影响信号传导通路。

    3.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异戊二烯基化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构象,调节其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4. **细胞周期调控**:异戊二烯基化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如CDC42和Rac)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影响细胞分裂和增殖。


5. **研究方法**  

研究异戊二烯基化的方法包括:

    1. **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 MS):高灵敏度检测和鉴定异戊二烯基化位点。

    2.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使用[^3H]-法呢基或[^3H]-牻牛儿基标记蛋白质,检测异戊二烯基化修饰。

    3. **突变分析**:通过突变CaaX序列中的关键氨基酸,研究异戊二烯基化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4. **Western blot**:使用特异性抗体检测异戊二烯基化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状态。


6. **临床意义**  

异戊二烯基化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1. **癌症**:许多癌症相关蛋白(如Ras蛋白)的异戊二烯基化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法呢基转移酶抑制剂(如Tipifarnib)和牻牛儿基转移酶抑制剂是潜在的抗癌药物。

    2. **心血管疾病**:异戊二烯基化在心血管系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某些心血管疾病与异戊二烯基化途径的异常相关。

    3.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亨廷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表明异戊二烯基化可能在这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作用,调控异戊二烯基化途径可能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7. **实例研究**  

异戊二烯基化在许多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1. **Ras蛋白**:研究Ras蛋白的异戊二烯基化对其膜锚定和信号传导的重要性,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基础。

    2. **Rho家族GTP酶**:研究Rho家族GTP酶(如Rac和CDC42)的异戊二烯基化对细胞形态和运动的影响,揭示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

    3. **法呢基转移酶抑制剂**:开发法呢基转移酶抑制剂作为抗癌药物,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


8. **参考文献**  

    1. Zhang, F. L., & Casey, P. J. (1996). Protein prenylation: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65(1), 241-269.

    2. Cox, A. D., & Der, C. J. (2002). Ras family signaling: therapeutic targeting. Cancer Biology & Therapy, 1(6), 599-606.

    3. Sebti, S. M., & Hamilton, A. D. (2000). Farnesyltransferase and geranylgeranyltransferase I inhibitors and cancer therapy: lessons from mechanism and bench-to-bedside translational studies. Oncogene, 19(56), 6584-6593.

    4. Konstantinopoulos, P. A., Papavassiliou, A. G., & Papavassiliou, K. A. (2007). Farnesyltransferase inhibitors in cancer therapy. Expert Opinion on Investigational Drugs, 16(4), 541-554.

    5. Nguyen, U. T., Guo, Z., Delon, C., Wu, Y., Deraeve, C., Fränzel, B., ... & Goody, R. S. (2009). Analysis of the eukaryotic prenylome by isoprenoid affinity tagging.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5(4), 227-235.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豆蔻酰化    下一篇 膜锚定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