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度计
光度计(Photometer)
1. 基本概念
光度计是一种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如吸收、透射、散射)来分析样品成分或浓度的仪器。根据测量原理和光路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分光光度计:使用单色器(光栅或棱镜)分离特定波长,精度高,适用于定量分析。
滤光片光度计:通过滤光片选择波长,结构简单,常用于便携式设备。
荧光光度计:检测样品受激发后发射的荧光,灵敏度高。
火焰光度计:用于测定金属离子(如Na⁺、K⁺)的发射光谱。
2. 核心结构与工作原理
组件 | 功能 |
---|---|
光源 | 提供稳定光能(钨灯用于可见光,氘灯用于紫外光)。 |
单色器 | 分离特定波长(分光光度计)或通过滤光片选择波段(滤光片光度计)。 |
样品室 | 放置比色皿(常见光径1 cm),需确保光路垂直通过样品。 |
检测器 | 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 |
信号处理器 | 放大信号并输出吸光度(A)、透射率(T%)或浓度值。 |
工作流程:
光源→单色器→样品→检测器→信号处理→显示结果。
3. 关键测量原理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
:吸光度(无单位)
:摩尔吸光系数(L·mol⁻¹·cm⁻¹)
:样品浓度(mol/L)
:光程(cm)
应用条件:
单色光、稀溶液(避免粒子间相互作用)。
吸光度范围建议0.1~1.0(超出需稀释或缩短光程)。
4. 主要应用领域
领域 | 应用实例 |
---|---|
生物化学 | DNA/RNA浓度测定(A260)、蛋白质定量(Bradford法,A595) |
环境监测 | 水质分析(COD、重金属离子如Cr⁶⁺的比色法检测) |
医药 | 药物含量测定(如维生素C的紫外吸收法)、血常规分析(血红蛋白检测) |
食品工业 | 糖度检测、色素含量分析 |
5.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通用操作流程:
预热:开机预热15~30分钟(稳定光源)。
校准:
调零:用空白溶液(如纯水或溶剂)设置基线(A=0)。
标准曲线:测量已知浓度标准品,建立吸光度-浓度线性关系。
样品测量:将待测样品装入比色皿,避免气泡或指纹干扰。
数据记录:读取吸光度并换算浓度(或直接显示结果)。
注意事项:
比色皿使用:
透光面勿触摸,使用前后用擦镜纸清洁。
不同波长选择匹配材质(石英适用于紫外光,玻璃仅限可见光)。
样品处理:
浑浊样品需离心或过滤,避免光散射干扰。
强酸/强碱溶液可能腐蚀比色皿。
6.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问题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
基线漂移 | 光源不稳定或预热不足 | 重新预热,检查电源电压 |
读数波动大 | 比色皿脏污或溶液浑浊 | 清洁比色皿,过滤样品 |
吸光度超出线性范围 | 浓度过高 | 稀释样品或改用短光程比色皿 |
无信号输出 | 检测器故障或光路阻断 | 检查光路遮挡,联系维修 |
7. 仪器选型建议
需求场景 | 推荐类型 | 关键参数 |
---|---|---|
常规实验室分析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波长范围190~1100 nm,分辨率≤1 nm |
现场快速检测 | 便携式滤光片光度计 | 预设波长(如420 nm、540 nm),IP防护等级 |
荧光检测 | 荧光分光光度计 | 激发/发射波长可调,灵敏度(信噪比) |
高通量筛选 | 微孔板读数仪 | 兼容96/384孔板,振板功能 |
8. 维护与校准
日常维护:
定期清洁样品室,避免灰尘进入光路。
长时间不用时关闭电源,防潮保存。
校准频率:
每月用标准滤光片检查波长精度。
每季度用重铬酸钾溶液验证吸光度准确性。
总结
光度计是实验室和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快速、精准的定量分析。正确操作需遵循校准流程、注意样品处理细节,并定期维护以确保数据可靠性。随着技术进步,智能化、便携式光度计正推动现场检测和即时诊断的发展,成为环境监测、精准医疗等领域的重要支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