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神经科学   

核受体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 NRs)是一类位于细胞内的转录因子,通过与疏水性配体(如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和视黄酸)结合,调控基因表达。核受体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代谢、发育、免疫和生殖功能。以下是关于核受体的详细解释:

  1. 核受体的结构

核受体通常由以下几个功能域组成:

  • 配体结合结构域(Ligand-Binding Domain, LBD):位于C端,负责与配体结合。LBD还涉及受体的二聚化和与共激活因子或共抑制因子的相互作用。
  • 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 Domain, DBD):位于中间部分,具有两个锌指结构,负责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靶基因的激素反应元件(Hormone Response Element, HRE)。
  • N端结构域:包含转录激活功能(Activation Function-1, AF-1),与转录调控相关。
  • 铰链区:连接DBD和LBD,赋予受体灵活性,允许受体在配体结合后发生构象变化。
  1. 核受体的分类

根据配体类型和功能,核受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类固醇受体:如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孕激素受体(PR)。
  • 甲状腺激素受体:如甲状腺激素受体(TR)。
  • 视黄酸受体:如视黄酸受体(RAR)和视黄醇X受体(RXR)。
  • 维生素D受体:如维生素D受体(VDR)。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如PPARα、PPARβ/δ和PPARγ。
  • 肝X受体:如LXRα和LXRβ。
  • 芳香烃受体:如AHR。
  1. 核受体的激活机制
  • 配体结合:疏水性配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核受体的LBD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
  • 受体二聚化:核受体通常以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配体结合后促进二聚化。
  • DNA结合:激活的核受体二聚体通过DBD识别和结合靶基因的HRE。
  • 转录调控:结合到DNA上的核受体通过与共激活因子或共抑制因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酶联受体    下一篇 类固醇受体

关键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