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细胞生物学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

1. 简介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Allel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Hybridization, ASO hybridization)是一种用于检测DNA序列中特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或突变的方法。ASO杂交利用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与目标DNA序列的高度互补性,通过探针与目标序列的杂交与否来鉴别不同的等位基因。


2. 原理

ASO杂交基于以下原理:

    1. 寡核苷酸探针设计:设计与目标DNA序列完全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这些探针可以区分正常序列和突变序列(或不同的等位基因)。

    2. DNA变性和杂交:将样品DNA变性为单链状态,使其与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3. 探针杂交:探针与目标DNA序列杂交,未与探针杂交的DNA被冲洗掉。

    4. 检测信号:通过检测探针标记的信号(如放射性、荧光或酶标记)来确定杂交的有无,从而鉴别不同的等位基因。


3. 步骤

ASO杂交的基本步骤包括:

    1. DNA提取:从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

    2. PCR扩增: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目标DNA片段。

    3. DNA变性:将PCR扩增产物变性为单链DNA。

    4. 寡核苷酸探针设计:设计与目标突变位点(或等位基因)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

    5. 杂交反应:将单链DNA与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在杂交缓冲液中进行杂交。

    6. 洗脱:洗去未结合的探针,仅保留与目标序列杂交的探针。

    7. 信号检测:通过放射自显影、荧光成像或酶标记法检测杂交信号。


4. 应用

ASO杂交技术在多种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1. 基因突变检测:用于检测特定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

    2. 基因诊断:应用于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和携带者筛查。

    3. 亲子鉴定:通过检测特定等位基因来确认亲子关系。

    4. 个性化医学:根据特定SNP或突变来指导个性化治疗方案。

    5. 法医学:用于个体识别和犯罪现场样本的鉴定。

    6. 农作物育种:筛选和标记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促进农业育种。


5. 优点与局限性

    1. 优点:

        - 高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与目标序列高度互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 灵敏度高:能够检测低频突变和微量样本。

        - 操作简便:实验步骤相对简单,易于实施。

    

    2. 局限性:

        - 依赖探针设计:探针设计需要精确且针对性强,不同的突变位点需要设计不同的探针。

        - 检测范围有限:每次只能检测一个或几个特定位点,不能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 环境条件敏感:杂交反应对温度和盐浓度等实验条件较为敏感,需严格控制。


6. 改进和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ASO杂交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1. 多重ASO杂交:结合多重PCR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突变位点,增加检测通量。

    2. 微阵列技术:将ASO探针固定在微阵列芯片上,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的突变检测。

    3. 数字化检测:引入数字PCR等技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7. 实例研究

    1. 囊性纤维化:通过ASO杂交检测囊性纤维化患者中CFTR基因的常见突变,辅助疾病诊断。

    2. 镰状细胞贫血症:检测HBB基因中与镰状细胞贫血症相关的突变,确定患者的基因型。

    3. BRCA1/2突变:筛查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的突变,评估患病风险。

    4. HLA分型:通过ASO杂交检测HLA基因的多态性,指导器官移植和匹配。


8. 参考文献

    1. Conner, B. J., Reyes, A. A., Morin, C., Itakura, K., Teplitz, R. L., & Wallace, R. B. (1983). Detection of sickle cell β S-globin allele by hybridization with synthetic oligonucleotid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80(1), 278-282.

    2. Saiki, R. K., Walsh, P. S., Levenson, C. H., & Erlich, H. A. (1989). Genetic analysis of amplified DNA with immobilized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86(16), 6230-6234.

    3. Kim, S., Misra, A. (2007). SNP genotyping: technologie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nnual Review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9, 289-320.

    4. Southern, E. M. (2000). DNA array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FEBS Letters, 480(1), 17-24.

    5. Newton, C. R., & Graham, A. (1994). PCR.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一篇 适配蛋白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