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百科分类 >>

该分类下有394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医学名词" 分类下的词条

嗜酸性粒细胞
编辑:0次 | 浏览:2037次 词条创建者:bioguider     创建时间:12-28 14:31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摘要: 嗜酸性粒细胞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4%,即100-350个细胞/μ1。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白细胞也具有吞噬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的作用是: ①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当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时[阅读全文:]

嗜碱性粒细胞
编辑:0次 | 浏览:4260次 词条创建者:bioguider     创建时间:12-28 14:31
标签: 嗜碱性粒细胞

摘要: 简介嗜碱性粒细胞(B)的突出特点是胞质内含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可覆盖在细胞核上,因之细胞核虽亦呈分叶状,但常不清楚。嗜碱性颗粒的特点与肥大细胞的颗粒相似,但两种细胞的关系尚待研究。比较嗜碱性粒细胞(B)与中性粒细胞(N)和嗜酸性粒细胞(E)颗粒的区别。血涂片,Giemsa染色 相关图片   嗜碱性粒细胞[阅读全文:]

哈钦森牙
编辑:0次 | 浏览:9007次 词条创建者:bioguider     创建时间:12-28 14:31
标签: 哈钦森牙

摘要: 释义哈钦森牙(Hutchinsonteeth):切牙切缘核心呈半月状贫乏,上宽下窄,牙体短而厚呈圆柱状,牙间隙增宽。[阅读全文:]

咽部机械性创伤
编辑:0次 | 浏览:1593次 词条创建者:bioguider     创建时间:12-28 14:31
标签: 咽部机械性创伤

摘要: 咽部机械性创伤多由外界的直接暴力引起,如战伤、交通事故、工伤 自杀等,也可由来自内部的创伤如手术损伤 异物损伤等 咽外部的刺伤或切伤多见于口咽部和喉咽部,伤口多在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以利刃刎颈的切伤多为横行,锐利兵器所致的刺伤、切伤和割伤多为盲管伤,皮肤刺入口较小,向内刺入较深,或为贯通伤 挫伤为钝器的击伤 可致深部组织断裂,爆炸伤常引起颈部组织广泛损伤。 临床表现 咽部挫伤以局部疼痛为主,讲话、吞咽、咳嗽时疼痛加重。锐器伤有伤口出血、皮下气肿、咯血,如伤及大血管可因失血而休克或死亡。血液流[阅读全文:]

咽血管畸形
编辑:0次 | 浏览:1673次 词条创建者:bioguider     创建时间:12-28 14:31
标签: 咽血管畸形

摘要: 中文名:咽血管畸形 先天性咽血管畸形是胚胎发育异常。在正常发育情况下 原始颈内动脉的两个组成部分即第3动脉弓和背主动弓之间有一弯曲,在心脏位置下降时,此弯曲被拉直而不复存在 若未被拉直而持续存在,将在咽侧壁或咽后壁的深面形成动脉环或动脉屈曲 与扁桃体窝和咽后壁靠近,在做扁桃体或咽扁桃体切除时易造成损伤。 临床表现 轻者可无症状,或有咽部异物感、阻塞感和搏动感、检查见咽后壁或扁桃体周围隆起,有明显搏动 扪诊可有搏动感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扪诊搏动感可初步作出诊断。X线颈动脉造影可明确血[阅读全文:]

咽囊炎
编辑:0次 | 浏览:1499次 词条创建者:bioguider     创建时间:12-28 14:31
标签: 咽囊炎

摘要: 疾病介绍   咽囊炎,又名咽粘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因Thornwaldt于1885年首次报告此病,故又称桑汶地氏病(Thornwaldts disease)。咽囊感染或化脓即形成咽囊炎。咽囊脓肿自行破裂可形成脓性瘘管。   咽囊炎,又名咽粘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因Thornwaldt于1885年首次报告此病,故又称桑汶地氏病(Thornwaldts disease)。咽囊感染或化脓即形成咽囊炎。咽囊脓肿自行破裂可形成脓性瘘管。  主要症状为鼻腔后部有脓[阅读全文:]

后连合
编辑:0次 | 浏览:2240次 词条创建者:bioguider     创建时间:12-28 14:31
标签: 后连合

摘要: 释义 上丘脑由丘脑髓纹、缰三角、缰连合、松果体构成。丘脑髓纹后端的膨大突起称为缰三角,两侧疆三角之间的连合称为缰连合,它的后方连于松果体pinealbody。在缰连合的下方,中脑水管上口背侧壁内的横行纤维束为后连合posteriorcommissure。[阅读全文:]

后天性盲
编辑:0次 | 浏览:1583次 词条创建者:bioguider     创建时间:12-28 14:31
标签: 后天性盲

摘要: 后天性盲曾用名“获得性盲”。后天性盲眼症[阅读全文:]

后外侧囟
编辑:0次 | 浏览:1780次 词条创建者:bioguider     创建时间:12-28 14:31
标签: 后外侧囟

摘要: 释义 后外侧囟,又称“乳突囟”。 新生儿颅骨的高度与身高比较,相对较大,约占1/4,而成年人约占1/7。由于牙齿尚未萌出,故面颅仅为脑颅的1/8,而成年人为1/4。骨与骨间尚有一定的间隙,颅顶部由结缔组织膜、颅底部由软骨所填充,其中较大的位于矢状缝前后,分别称前囟和后囟;在颞骨的前后还有前外侧囟和后外侧囟。前囟一般于一岁半左右才闭合,后囟于生后不久即闭合。[阅读全文:]

同工酶
编辑:0次 | 浏览:7550次 词条创建者:bioguider     创建时间:12-28 14:31
标签: 同工酶

摘要: 同工酶同工酶,广义是指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 按照国际生化联合会(IUB)所属生化命名委员会(CBN)的建议,则只把其中因编码基因不同而产生的多种分子结构的酶称为同工酶。 结构特点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同工酶是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或由同一基因转录生成的不同mRNA翻译的不同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翻译后经修饰生成的多分子形式不在同工酶之列。 同工酶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