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科研机构   
[66] 评论[0] 编辑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简称成都综合所)始建于1953年,主要从事矿产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研究与开发,长期为业界提供选矿、冶金、地质勘查、岩矿鉴定和岩矿分析测试等各类科学研究,使“贫矿变富矿、一矿变多矿”是本所的宗旨。

概况
(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大楼

本所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仪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具有选冶加工试验、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甲级资质,固体矿产勘查、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丙级资质,承担着大量国家、部、省级的各类矿产综合利用技术攻关项目及研究课题。对国内外1000多个矿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赋存状态、物质组成、选冶工艺和建厂设计方案的试验研究,先后提交各类试验研究报告2000余份。为中国攀西钒钛磁铁矿、白云鄂博稀土铌铁多金属矿、金川铜镍矿等三大共生矿资源基地以及鄂西鲕状赤铁矿、宜昌胶磷矿、黔西南微细粒金矿、广西下雷碳酸锰矿、内蒙古黄岗铁锡矿、湖南柿竹园多金属矿、四川城口锰矿、清平硫磷铝锶矿、白玉呷村银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等提供了详尽的物质组成研究和选冶试验研究报告,有力地推动了这些矿产的开发利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本所已有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0项,是原地矿部唯一的“功勋研究所”。

本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承担并完成了一些重大科技项目,致力于解决国家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储备技术问题,推动矿产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同时,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工作力度,积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历史沿革

1953年 前身“地质部地矿司技术加工室”建于北京。

1964年 经国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地质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1969年 “三线”内迁至四川省峨眉县,更名为峨眉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简称“峨眉所”)。

1992年 经国家计委批准,迁至成都市

1999年 经国土资源部三定方案批准,更名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2000年 经中编办重新核定,定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2002年 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加挂“中国地质调查局金属矿物利用技术中心”牌。

2005年 划归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管理。

2006年 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加挂“国土资源部成都矿产资源利用评价中心”。

机构设置
(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心介绍
(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会议

科研中心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执行部门之一,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的研究。完成国家、部、省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项目千余项, 中心具有选矿(矿物工程)、冶金、化工、仪器设备、选冶药剂和材料专业等各类研究技术人员近百人,拥有国内一流的科研试验设备及试验车间。 
 
综合所分析测试中心(简称测试中心)原为“地质部张家口中心实验室”,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

中心按照ISO/IEC17025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自1992年起获得国家级计量认证合格证书。2003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的评审,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测试人员队伍,具有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离子体光谱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碳硫仪、量热仪、微波消解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分析测试仪器设备100多台套,是颇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多学科的、多工种的分析测试研究机构,为国内外提供过大量技术服务。 
 
资源与环境地质研究中心(简称资环中心)是集岩矿鉴定(矿石工艺矿物学)、矿产资源勘查与地质环境评价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中心。本中心拥有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科研团队,具有配套齐全、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装备,以务实的创新精神,为矿业界提供优质服务。 

研究领域
(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配合战略性和紧缺性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工作和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开展目标矿床的可利 用性技术经济预评估,为矿产资源找矿勘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靶区优选的依据

金属复杂共伴生矿、低品位矿、新类型矿物原料可利用性评价及其提取、分离技术研究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研究

绿色矿业新技术研究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组织开展矿产资源地质勘查评价、呆滞资源潜力调查评估、二次资源调查评价、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防治评价等工作

矿物岩石原料工艺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常规化学成分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资料信息服务 

专业介绍
(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中

选矿(矿物工程)专业

选矿(矿物工程)专业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的传统主专业,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研究与开发。拥有专业科研技术人才50余人,其中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16人,工程师10人。配备有浮选试验室10套,浮选扩试设备6套,重选设备20台,高梯度强磁机、弱磁机、干湿式磁选机等磁选设备28台,电选设备3台,化学选矿设备12台,药剂合成仪器3套,其他仪器设备20多台。已对中国攀西钒钛磁铁矿、白云鄂博稀土铌铁多金属矿、金川铜镍矿等三大共生矿资源基地以及鄂西鲕状赤铁矿、宜昌胶磷矿、黔西南微细粒金矿、广西下雷碳酸锰矿、内蒙古黄岗铁锡矿、湖南柿竹园多金属矿、四川城口锰矿、清平硫磷铝锶矿、白玉呷村银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等开展了详尽的选冶试验研究,为这些矿产的开发利用和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研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选矿专业可从事矿山开发中的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提高选冶技术指标的试验研究、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等小型试验及扩大试验(最大扩试规模可达12吨/天);选矿厂设计、建厂、投产调试及生产技术指导等一条龙式的服务;地质调查矿样的矿石性质研究和评价、“三废”资源化及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环境评价。可从事浮选、磁选、重选、电选、化学选矿、浸金等实验研究工作。

冶金专业

冶金专业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的传统专业,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化工产品、金属及合金材料、无机材料和“三废”治理及资源化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长期以来,承担了国家、部、省级多项重点研究课题和攻关项目,研究领域涉及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贵金属矿、稀土以及复杂多金属矿等不同矿种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技术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冶金专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8人,工程师5人,拥有50KVA单相熔炼炉、10KVA高频炉、25kg中频感应炉、30KVA真空电阻炉、30KVA氢气还原炉、氨分解炉、高压釜等大型冶金设备,配有成套的湿法冶金、火法冶金实验室试验和中间试验设备,可承接各类矿产资源的小试及中试研究课题,为企业提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艺技术、评价及设计依据和技术支持。

岩矿鉴定

岩矿鉴定(矿石工艺矿物学)是研究所传统优势学科,具有国家甲级资质,装备有电子探针、高精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差热热重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数十台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测试设备。在四十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先后对包括攀西钒钛磁铁矿、白云鄂博稀土铌铁多金属矿、金川铜镍矿等三大共生矿在内的1000多个矿区进行过矿石的详细物质组成和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还出版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等专著。

可为业界提供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稀土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等各类矿产资源的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选矿流程考查和冶金工艺矿物学研究。

地质与环境专业

地质与环境专业是研究所新兴学科,通过“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西南地区典型矿山地质环境研究”、“危机铁铜老矿山深部和外围地质找矿”等国家和部级项目带出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队伍,目前已具有地质勘查资质、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可为业界提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坑探);1:5万矿调、1:5万灾害地质调查、危机矿山找矿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不同比例尺各类图件的编制等技术服务。

科研成果
(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实验室

研究所的物质组成(也称岩矿鉴定,或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是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的学科。主要研究有用元素和有害、伴生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有用矿物组成、脉石矿物组成、矿物的赋存状态、矿物的嵌布共生状态、矿物的粒度组成、以及矿物矿石的基本性质,研究矿石性质对选冶工艺过程的影响、各种矿物在流程中的走向及原因,各种矿物和物质组分在选冶过程中的行为,将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与选冶工艺的要求相结合,从而为选矿工艺研究提供依据,为矿山企业的生产工艺改进提供指导。

研究所通过物质组成研究支持和引导选冶工艺研究取得了一批影响深远的成果。如对黔西南微细粒金矿的物质组成研究,首次发现了金以浸染型分布在粘土矿物中,从而指导选矿工艺研究提出了“氧化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解决了新类型金矿的利用技术问题,使黔西南成为中国著名的“金三角”;在宜昌磷矿物质组成中发现在胶磷矿石中存在含磷量不同的集合体分带,指导选矿研究创新地提出了“重介质-反浮选”工艺并获得成功,为中国开发利用储量以亿吨计的胶磷矿提供了有效途径;对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研究,物质组成研究通过长期深入的工作,系统总结出攀西四大矿区的钒钛磁铁矿矿石的规律性、相似性和差异性,指导选矿工艺研究提出了粗粒抛尾-强磁=浮选工艺技术。针对金川铜镍矿开展的物质组成研究的详尽和深入至今前所未见,为选冶工艺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所广西下雷碳酸锰矿等一批重大选冶工艺技术研究成果的产生也与物质组成研究的突破密不可分。

学术期刊
(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矿产综合利用》

《矿产综合利用》创办于1978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的矿业科技刊物。设有选冶试验、工艺矿物、综合评述等栏目,主要报道国内矿产综合利用科研成果与技术进展,探讨矿产综合利用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药剂、新设备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矿产资源服务。

期刊自创办以来,发表了大量学术价值较高的科技论文,推荐了大量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成果,受到中国矿业界专家学者及矿山企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成为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矿业科技期刊,已进入同类刊物的前列。刊物订户遍及全国32个省市区地质、冶金、化工等部门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厂矿,并已向英、法、美、德、希腊等国交换或发行。1987年起入选美国《化学文摘》跟踪摘录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990年7月荣获四川省首届科技期刊评比优秀期刊二等奖,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科技期刊群》。

参考资料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页 http://www.imumr.cn/

附件列表


66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下一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