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科研机构   
[0] 评论[0] 编辑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筹建于1958年10月,1959年8月正式成立,时称中国科学院上海理化研究所,2003年6月经国家批准定为现名。拥有两大园区,分别坐落于上海市科技卫星城嘉定区和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面积共约700亩。是专业从事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科学研究的国立研究所,以同步辐射等先进光源技术、束线技术及离子束技术研究,标记化合物与放射性药物、辐照新材料及辐照装置、先进探测与成像技术等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科学的基础、应用研究及其相关交叉、边缘学科研究为主,同时积极推进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学科领域与方向

学科领域为:先进光源和束线、先进离子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核物理及交叉、边缘学科研究,核技术科学的应用研究等。主要学科方向包括:先进光源和束线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基于N&NBIU(核科学与纳米科技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超快技术)汇聚技术的交叉科学研究,核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核技术科学的应用研究等。

机构设置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分为基础研究部门、应用研究中心、技术支撑部门管理部门科技企业五大类,基础研究部门中包括专门从事上海光源工程工作的技术部。建有“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重点实验室”。

 

人员状况

截止2006年底,全所共有在职职工698人,其中科技人员47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61人。设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无机化学博士、硕士学位培养点,光学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培养点,设有物理学、核技术及应用博士后流动站。共计在学研究生319人,其中博士生160人;另有在站博士后11人。

重大项目

在研(建)重大项目: 上海光源(SSRF)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973项目“基于超导加速器SASE自由电子激光的关键物理及技术问题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辐射改性功能型高分子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辐射加工用新型电子加速器系列产业化示范工程”,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核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等。

突出成果

共取得科研成果600余项,获各类科技奖项16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重离子核反应的集体效应、奇异核产生及其性质研究”、“重质量丰中子新核素的合成鉴别和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重点围绕光源技术和自由电子激光技术,与国际上拥有同步辐射装置的研究单元开展全面合作;同时开展其他相关交叉学科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多元化国际合作。在光源技术领域,与英国日本意大利瑞士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光源实验室签订所级合作协议;在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与德国德勒斯登Rossendorf研究中心、莱比锡大学LIPSION实验室开展了良好的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在核物理研究领域,2001年加入RICH-STAR国际合作计划(项目)。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中国科技大学建立了所级合作关系,并与中科院理化所、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沈阳科仪公司等就上海光源工程建立了相关合作。

学术刊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主办《核技术》《核科学技术(英文版)》《辐射研究和辐射工艺学报》等学术刊物。上海市原子核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中国核学会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分会挂靠本所。

2006年是研究所实施创新三期方案的开局之年,也是上海光源工程建设关键的攻坚之年。上海光源工程建设现场已经从土建为主转为设备安装调试为主的阶段,工程建设取得了又好又快的进展。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基本完成;公用设施工程设备安装基本完成,开始调试和试运行;加速器工程启动批量生产,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光束线站工程全面进入工程设计,关键设备启动样机制造和采购。科学研究工作成绩斐然,争取科研项目38项,全年发表影响因子5以上的高水平论文16篇。核物理领域RHIC-STAR国际合作相关项目争取到基金委、中科院等多项支持,国内外合作研究和交流进一步加强;基于N&NBIU的交叉学科研究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核技术应用研究在调整中不断强化特色。完成所党委和纪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建立管理例会制度,着手研究与摸索“一所两园区”的管理模式。完成所级ARP系统建设并正式运行,大力推进网页建设,加强上海光源科普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创新文化建设。与英国DIAMOND光源、澳大利亚同步辐射光源、俄罗斯西伯利亚核物理研究所(BINP)签订了所级合作协议,并与韩国浦项加速器实验室(PAL)就原有的合作备忘录签署补充合作协议。成功举办6次大中型国际学术会议,包括为期7天的“第19届超相对论性核-核碰撞国际会议”。

历任领导

徐洪杰所长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1955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88年复旦大学核物理和核技术专业博士毕业,1991年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博士后出站。1995年5月任上海原子核所常务副所长,1998年11月任上海同步辐射装置预制研究工程指挥部副总经理,2001年6月起任上海应用物理所所长,2004年8月起任上海光源工程经理部总经理。兼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原子核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陆晓峰党委书记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1953年3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9年5月参加工作,1977年复旦大学放射化学专业毕业。1996年11月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2001年6月起任上海应用物理所副所长,2002年3月起任上海应用物理所党委书记。兼任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机构设置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光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
上海光源概况

1、同步辐射与同步辐射光源

上海光源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它的英文全名为ShanghaiSynchrotronRadiationfacility,简称SSRF。它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在科学界和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每天能容纳数百名来自全国或全世界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里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同步辐射是由以接近光速运动的电子在磁场中作曲线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其本质与日常接触的可见光和X光一样,都是电磁辐射。由于这种辐射是1947年在同步加速器上被发现的,因而被命名为同步辐射(Synchrotronradiation)。由于同步辐射造成的能量损失极大地阻碍了高能加速器能量的提高,因此在早期同步辐射被作为高能物理极力要排除的因素。后来,人们发现同步辐射具有常规光源不可比拟的优良性能,如高准直性,高极化性,高相干性,宽的频谱范围、高光谱耀度和高光子通量等。从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逐步开展了同步辐射的应用研究,其卓越的性能为人们开展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在几乎所有的高能电子加速器上都建造了同步辐射线站,以及各种应用同步辐射光的实验装置。

同步辐射光源自1947年代诞生以来,已有近60年的历史,随着应用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对同步辐射光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并经历了三代的快速历史发展阶段。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寄生于高能物理实验专用的高能对撞机的兼用机,如北京光源(BSR)就是寄生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典型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基于同步辐射专用储存环的专用机,如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HLS);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基于性能更高的同步辐射专用储存环的专用机,如上海光源(SSRF)。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有17台,第二代有23台,第三代有13台(包括中国台湾及南韩的各1台),正在建造和设计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有12台。预计到2010年前后,每天将有上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时使用这些同步辐射光源,从事前沿学科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在于作为发光光源的电子束斑尺寸或电子发射度的迥异。例如第二代的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其电子束发射度约150纳米弧度,而第三代的上海光源,其电子束发射度约4纳米弧度,二者相差近40倍,结果得到的光亮度差1600倍,近三个量级!另一显著差别是可使用的插入件的数量悬殊,第二代光源仅能安装几个插入件,而第三代光源可有十几个到几十个插入件。由于插入件产生的光较之弯转磁铁产生的光具有更高的亮度和更好的性能,可见插入件数量的多寡可直观地表征光源的性能的优劣。

学科领域

学科布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主要学科方向

先进光源和束线的科学与技术研究

SSRF及新一代光源物理和先进束线技术研究

核技术与同步辐射方法学研究

基于N&NBIU汇聚技术的交叉学科研究

纳米生物学

纳米材料

射线与软物质

纳米尺度水

环境科学

核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

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实验与理论

核天体物理

核技术科学的应用研究

先进辐照装置、辐照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

放射性药物与同位素标记技术及应用研究

先进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科技合作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公用实验室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为了大幅度提高科学研究和分析测试硬件设施水平,实验室于2002年底度申请资金250万,2005年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的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仪器选型论证、采购定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都遵循高标准、严要求来完成。

所购进的仪器装备主要是当今较先进的仪器。

实验室目前装备有: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脉冲电泳仪、荧光显微镜、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冷冻干燥机、快速蛋白质色谱分离仪、超纯水仪、超低温冰箱等设备。

实验室仪器主要由仪器工作站软件控制运行和处理数据,操作使用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此外,实验室所有仪器工作站筹建局域网,实现实验数据共享,便于数据的后处理分析。

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由一名专职人员进行。实验室仪器连续运行、开放使用,但以保障核分析部门的研究任务为优先。

相关词条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七二五所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参考资料
http://www.sinap.ac.cn/default.aspx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下一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