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传染病   
[0] 评论[0] 编辑

乙肝病毒携带者

概述
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的一种病理状态,成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接触乙肝病毒等传染途径有关。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之初就处于病毒潜伏携带的状态,也可以是经过乙肝发病后继而出现的一种转归状态。主要特点是:临床无任何肝炎和乙肝的症状和体征,只有乙肝两对半检测显示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据统计分析,中国约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大约3%可最终发生(或再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
传播途径
新生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发生与母婴垂直传播有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围产期传播率很高,尤其是HBsAg与e抗原(HBeAg)同时阳性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90%以上HBsAg阳性,这是因为母体血液中的HBeA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对感染肝细胞的免疫反应,使胎儿处于免疫耐受状态。 HBeAg阳性母亲携带的病毒量愈大,侵入新生儿的病毒量就愈多,导致新生儿HBV感染,其中80%将发展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母婴传播中男女机会相近,但婴儿感染后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以男性为多。HBsAg携带与遗传关系的调查表明乙肝病毒携带者遗传率达60%以上,推测其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婴幼儿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主要是水平感染所致,可因输血、预防接种、与家庭成员中HBV感染者的密切接触等而感染。3岁以内婴幼儿也因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于造成乙肝病毒持续携带。所谓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
症状检查
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属于乙肝,但它与乙肝有密切的关系,检查方式也是通过乙肝两对半进行确诊。其它的各种检查一般都显示为正常,一般也没有任何症状表现。这主要和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病毒的量等因素对肝细胞的损伤有限,很难体现在日常的症状上。即使有症状也比较轻微或者与消化不良症等相似容易被忽视。如可能出现食欲不佳、时好时坏、偶尔肝区刺痛、有些可成规律性的困乏,尤其是在酗酒或者身体发生感染后。但是检查肝功能和其它指标都基本正常,没有任何特异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症状及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途径、乙肝携带者能治好吗、小三阳怎么治疗、小三阳孕妇、乙肝传染病医院、乙肝初期症状、乙肝怎么治疗、乙肝病毒传染、什么是乙肝携带者。一般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是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测发现确诊的,而且很多是在做乙肝疫苗注射防疫前的安全检测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乙肝两对半检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指标,如下表所示。其中“+ -”符号表示阳性和阴性,后面两种情况是否也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范围当前还存在争议。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一种特殊病理状态,但从客观临床检查数据和症状与体征方面,还未表现出有肝细胞损害,肝功能异常的情况,所以从临床角严格而言,它不属于乙肝,可以是乙肝的早期。在当前临床中还存在一种争议,就是乙肝病后出现的慢性病毒携带者是否也归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当前还没有统一的共识。但从病程角度来看显然一个是乙肝病毒的感染初期,一个是乙肝转归的一种表现。而从病毒的传染性而言,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它的传染性也较强,危害性也较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有一定的传染性,且传染性较弱。专家介绍:只要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测确诊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即说明已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也就是说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或者已经在体内复制(只不过数量和速度有限)。只要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就有一定的传染性,只不过根据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其传染性有强弱的不同。一般而言,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较弱,虽然有一定的传染性,因其传染性较弱所以不会传染给其它人群,尤其是注射乙肝疫苗且产生抗体的者,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防御可以达到百分百。[1]

形成原因

1、目前中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90年代前,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献血等环节不严格导致血液传播。

2、以前没有母婴阻断技术,导致母婴传播。

3、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逐步被阻断,今后乙肝传播会逐步减少,因此虽然这么多年没有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采取隔离措施,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直在1.2亿左右,没有大流行。卫生部的目标是到2050年中国乙肝病毒携带率降到1%以下。

4、根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者为31.94%(即大三阳)。HBeAg阳性是病毒繁殖的标志,HBsAg阳性者并不一定具有传染性。同时即使有病毒繁殖,也不一定就有肝组织的损害。因此,HBsAg阳性和肝脏有病是有区别的。目前的研究还发现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年转化率为2.8%~3.5%,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年转化率仅为0.83%,而HBsAg携带发展为肝硬化的年转化率则更低,约为0.27%~0.47%。

5、乙肝不一定就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乙肝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但不要忘记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治疗。

病理表现
抗原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血清中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即HBV DNA阳性)而转氨酶(ALT)正常。此种表现常见于在围产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并由于幼年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而长期处于免疫耐受状态,长期携带病毒,其自发或治疗相关的HBeAg清除率均很低。约29%在成年时出现转氨酶的升高和波动,约3%出现胆红素水平的升高,甚至5%出现2次以上的转氨酶波动。说明部分病毒携带者长期的携带状态是不稳定的,病毒与机体免疫平衡有可能被打破,继而出现肝炎的表现。而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中,约4%左右会出现HBeAg的再次阳性,约24%虽然始终保持HBeAg的阴性,却有转氨酶的波动,成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因此,乙肝病毒一旦感染,很难彻底清除。 

携带性

为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表现为HBsAg阳性超过6个月以上,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水平较低(即HBV DNA阴性),且转氨酶持续正常,对这部分携带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慢性炎症表现。

饮食习惯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饮食上应非常注意,否则就会造成乙肝病情的反复,加速乙肝向肝癌的转化,所以乙肝饮食非常重要。
1、均衡饮食,以主食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
2、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尤其是霉变的花生以及没有腌制好的酸菜;
3、少吃动物油和肥肉;
4、不要酗酒,不要空腹喝酒,空腹喝酒更容易吸收乙醛;
5、吃烧烤时不要吃直接与炭火接触的食物,其含有的致癌物比电烤和加铁板烧烤的要多;
6、腌制食品容易微生物污染,会伤肝。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如谷类食物。
7、综合营养,合理搭配,防止偏食。乙肝患者每日饮食要摄取足量的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8、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荤素相间,尽可能少食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
9、每天饮食坚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二到三两精瘦肉(猪、牛、羊、鸡、鱼肉均可),一块豆腐,每天两种蔬菜(扁豆、菠菜、油菜、芹菜、黄瓜、香菇、木耳等任选)交换搭配,吃两个水果(苹果、梨、桃、香蕉、橘子等不限)。尽可能避免食用麻辣火锅海鲜发物、油炸油煎、动物内脏等不易消化的食品。
10、要禁酒戒烟,在饮食上宜食用一些酸性的蔬菜和水果,例如山楂、杏肉、酸枣、西红柿等。另外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含有较为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对于加强肝病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十分有益。绿色食品是保肝养肝的最佳选择,对于新鲜的蔬菜,乙肝患者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煮汤,每日交换食用。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根据自己病情的轻重缓急,遵循个性化的饮食原则。例如肝硬化患者,饮食以软、凉、易消化食物为主,例如馒头、面条、面片、鸡蛋汤、火腿肠等,杜绝食用过硬、过热食品,防止上火、便秘,杜绝食用油炸食物、过硬食品(如烙饼、萝卜等)以及带刺食品(如鲤鱼、鲫鱼、草鱼等芒刺较多),因为带刺食品很可能划伤患者曲张的胃底和食道静脉,造成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切忌短期内大量食用高蛋白质食物,以防血氨浓度急剧上升,造成肝昏迷。除了应注意以上事项外,已经出现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应避免进食生硬、粗纤维、煎炸及辛辣等刺激不易消化的食品,吃饭不宜过急过快。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过于用力,以防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晚期肝硬化病人还应注意控制高蛋白饮食,以防出现肝性脑病。

日常预防

医学专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好下面五点,便可让乙肝病毒携带者远离危害:
1、谨慎用药可以护肝,是药三分毒,而肝脏正是负责解毒的脏器,任何药物都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所以药品能不用就尽量不用,确实需要用,应该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谨慎选用。
2、劳逸适度保证休息,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切忌加班加点,少睡熬夜;而且过度的娱乐也是有害的,通宵打牌,旅游跋涉,或参加剧烈的体育锻炼都会对肝脏不利。
3、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大家的日常饮食应该清而不燥,淡而不咸,对于一切酒类、酒类饮料尽量不要沾染。
4、知足常乐调整心态,情绪对肝脏的影响也很大,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好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也是保护肝脏的有利措施。
5、定期检查时刻警惕,3-6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乙肝五项等,随时观察,做到有备无患。

治疗措施
乙肝病毒携带者上班6天被辞乙肝病毒携带者上班6天被辞

实际上“大三阳”和“小三阳”并不是医学专业术语。HBeAg是病毒活动型复制的标志,HBeAg阳性表示病毒还在活动,请注意是病毒而不一定指疾病。以往因为不能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只能间接地通过HBeAg的测定来反映病毒是否存在活动。现在由于能够直接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所以,不应该把注意力盯在“大三阳”“小三阳”上,而应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是否阳性和水平高低。转氨酶(ALT)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硬化年发生率约为0.5%。HBsAg和HBeAg双阳性以及单纯HBsAg阳性者的肝癌发生率,每年每十万人中分别为1169人年和324人,而HBsAg和HBeAg均阴性者的肝癌发生率每年每十万人中仅为39人。可见,“携带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略高于非携带者。

了解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状态和未来的转归,我们可以这么说乙肝病毒感染后很难彻底清除,需要长期进行动态观察,需要长期抑制病毒的复制。那么是否有药物能帮助清除病毒呢?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清除“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因为携带状态是病毒与机体免疫功能平衡的结果,而抗病毒治疗的这个外因需要依赖于机体的内因起作用。只有当感染者出现转氨酶升高时,表明机体自身已经对感染病毒的肝细胞进行攻击,而这个时候应用抗病毒药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效果。鉴于“携带者”又有可能发生炎症活动,有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因此,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应该每6~12个月检查1次转氨酶,HBsAg阳性且HBV DNA阳性者应该每3~6个月检查1次转氨酶,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病情的活动,以便及时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乙肝两对半    下一篇 人乳头瘤病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