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传染病   
[0] 评论[0] 编辑

巴尔通体杆菌

【概述】

    巴尔通体病是由白蛉传播巴尔通体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体呈球杆菌形,革兰染色阴性。人为唯一的自然宿主。     

【发病机制】

 传染入人体后在血液中繁殖,然后粘附于红细胞膜,使其脆性增加发生溶血。晚期侵入真皮血管,并产生增殖性病变,以致出现皮疹。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6周。在临床上可分为贫血性和发疹性两型。

(一)贫血型:发病突然,主要为进行性溶血性贫血的表现,如发热、寒战、头痛、肌痛、关节痛、食欲减退、面色苍白、黄疸、心动过速,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和谵妄。大多数病例在1-2月内缓解。

(二)发疹型:可发生在贫血型后或为原发性。通常全身症状轻微或缺如。皮损表现为粉红色或蓝红色丘疹或结节,呈圆锥形或半球形,豌豆至蚕豆大,散在或聚集分布,在4-6月中成批发出。有时可破溃形成溃疡,易出血,愈合留有萎缩性疤痕。皮损好发于面、颈和四肢伸侧,也可累及口唇、舌、牙龈等粘膜处。      

【辅助检查】

 血液涂片、血培养和皮损活检找到巴尔通体杆菌,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贫血型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鉴别,发疹型应与寻常疣、多发性化脓性肉芽肿鉴别。      

【治疗】

    治疗可用青霉素、氯霉素。但急性期抗生素治疗并不能防止皮损的发生。在疗程中必须作连续的血液涂片检查,随访疗效。注意补充电解质、液体、铁剂。有继发感染时应及时加用相应抗生素治疗。     

【预防预后】

 预防本病可在拂晓和黄昏时积极捕杀白蛉,以杜绝传染媒介,隔离患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良性淋巴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下一篇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