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心理学家   
[53] 评论[0] 编辑

林崇德

基本资料
林崇德林崇德
林崇德,男,汉族,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专长为发展心理与教育心理学。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首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的第一位。其社会兼职30余种,是14所国内外高校的兼职教授。美国的《肯特日报》把他与美国当代大教育家斯波克(B.Spock)相媲美,我国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他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简介
林崇德林崇德

1941年2月27日生于浙江省象山县,1960年8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1965年7月大学毕业后从事过13年的基础教育工作。1978年归队回母校当研究生,1980年5月提前毕业,1981年12月定为讲师。1984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1986年6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2月担任博士生导师。1985年5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1989年12月至1999年12月担任所长。
两次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国家教委组织的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二等奖,1994年被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同年被国家教委组织的宝钢教育基金会评选为全国高校优秀教师10名特等奖之一。近十年获学术奖励23项,其中主要奖项有:国家教委首届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1988);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0)和一等奖(1994,1996);国家级优秀高校教材特等奖(1992);国家教委首届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1995);还被国家科委与全国科协评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1996)。
林崇德长期从事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从1985年起,先后与人合作或独立地培养了硕士49名、博士30名。从1987年以来,先后送出14名合作培养的博士生和访问学者,已有13人按时回国。
在科研中,一方面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了多媒体认知发展实验室,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等重点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著书立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120余篇;学术专著15部。其中有影响的著作有《中学生心理学》(1983),《思维发展心理学》(1986),《儿童心理学史》(1988),《品德发展心理学》(1989,1993年被译为英文),《学习与发展》(1992,1999),《发展心理学》(1998)等;主编近4000多万字的工具书和学术丛书,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500多万字,1990年出版,多次获奖,被评为1992和1998年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近年来,围绕“信息加工速度发展、策略发展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方面,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学术杂志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报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重视基础教育的应用研究,将自己的思维理论应用于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上去,并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实验点,积极地为基础教育作贡献,在国内外教育界颇有影响。
自1986年(“七五”规划)开始,先后承担并主持9项国家级和部委级重点科研课题,5项国际合作课题,并担任3项由外埠专家承担的国家教委重点教育科学项目的学术顾问。“八五”规划以前所承担的课题,均已顺利完成。例如“七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项目“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以一部专著、二本论文集、四套教材、30部教学电视片通过鉴定;“七五”期间所主持的全国妇联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曾领衔全国29省市自治区心理学工作者来共同完成;“八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科研项目“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特点的研究”以8部较高水平的“当代智力心理学丛书”(其中已有六部著作分别获省部级奖励)交了卷,在同行专家中获得了好评。“九五”期间,主持的项目有:(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加工速度发展的研究”;(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师素质提高与学生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3)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中小学生学科能力结构与发展”;(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与促进的研究”;(5)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师范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调查”等。

主要科研课题
林崇德林崇德

1、学科能力结构与发展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金4.6万。
2、教育与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及其与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关系,国家 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资金3.5万(横向每年10万)。 
3、小学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与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金35万。
4、当代教师素质的调查,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改革课题,资金10万。

指导研究生情况
林崇德林崇德

1996年之前招生:
研究方向:认知发展,品德(社会性) 发展,学科能力发展,招收人数:30,获学位数:30 。
1997-2000年招生:
研究方向:认知发展,学科能力发展, 招收人数:2。
1998-2001年招生: 
研究方向:认知发展,学科能力发展, 招收人数:4。
1999-2002年招生: 
研究方向:认知发展,学科能力发展, 招收人数:6。

主要著作

1.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4月版
2.林崇德著《儿童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3.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林崇德著《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5.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林崇德主编中、小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7.林崇德著《学龄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
8.林崇德著《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心理学报》1981年第3期
9.林崇德等著《天才儿童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林崇德著《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教育研究》1983年第10期
11.林崇德、俞国良著《论中小学生智能发展观》,《浙江教育研究》1993年第6期
12.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开明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3.林崇德、辛涛著《智力的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先进事迹
林崇德林崇德

2004年11月,教育部党组作出向林崇德等5位模范教师学习的决定,并号召全国教师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祟高思想;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11月14日,林崇德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了首场师德报告后,赴上海等地进行巡回报告。
林崇德教授是我们象山人,1954年毕业于象山石浦小学;1960年高中毕业时,在高考志愿书的23个志愿中全部填上"师范",结果如愿以偿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13年的中小学教师,26年的大学教师生涯中,他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他积极投身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他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潜心教书育人,注重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奉献祖国的高尚情操,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影响学生,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如今,他培养出了100多位研究生,其中6位博士后,51位博士,这些学生中有31人成为教授,24人成为博士生导师.他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德育标兵.美国的肯特日报》把他与美国当代大教育家斯波克(B.Spock)相媲美,我国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他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林崇德教授说:"我不仅仅把教师的工作理解为授业解惑,更自觉地把它看成是教书育人并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我愿坚守三尽讲台,让学生遍布四面八方;我们总会两鬓斑白,青春却会延续在学生身上." 44年前,林崇德就以这样的诗行抒发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他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直到今天,每当他有新著出版,总是在扉页上写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大学毕业后林崇德到北京的中小学工作,一干就是13年."文革"时期,他排除干扰,坚持家访,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林崇德人生一大乐事.上了讲台,他就兴奋,有时竟忘了自己还在发着高烧.他说:"不讲课,我就憋得慌,两星期不见学生,会非常难受."
林崇德教授说:"大学中学教师都要有爱的教育.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一直是林崇德处理与学生关系时的自我要求.作为一名心理学的教授,林崇德一直努力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带成年学生应该轻松一些.但是了解研究生教育的人都知道,导师们在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绝不亚于中小学教师对待未成年的孩子们.正是由于林崇德给予学生这种近似于父爱的师爱,通过情感的沟通与互动,言传身教,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挑起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研究领域中.

林崇德林崇德

林崇德教授说他生在石浦,是大海教会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豁达;是善良,勤劳,真诚的母亲教会了自己勤奋."正是在困境中的勤奋劳作和逆境中对各种关系处理的锻炼,才有了今天的我."中国教育报曾以《豁达和勤奋――人生发展中的两个风火轮》 报道了他的事迹.
为了让中国心理学在国际学术界有发言权,林崇德勤奋攻关.他的工作日程中没有节假日,星期天,甚至有时没有大年初一.他的学生,北师大副校长董奇说:"我最敬佩的是林老师的勤奋." 他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并以"豁达,勤奋"来勉励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不少学校也以此作为校风.
除了教学,林崇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他于1985协助朱智贤教授白手起家创建了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并长期担任所长职务.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声望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单位,成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价为达到国际水平的博士点.
早在1983年,林崇德就在国内率先提出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建构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框架,为一直没有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的中国心理学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从事基础研究的同时,他还非常重视应用研究,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上.从1978年开始,他抓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班,至今已在全国26个省市建立了3000多个实验点,受益学生近30万人.
在紧张的教学科研间隙,他不忘将研究成果总结整理.迄今为止,他发表了160余篇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出版了16部专著;还主编了近4000万字的工具书和学术丛书,获得了24项奖项.他著作的厚度已达到180厘米,早已超过他16 9厘米的身高.用"著作等身"已不能准确形容他的勤奋了.

林崇德林崇德

林崇德教授说:"石浦小学是我的母校,我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每逢石浦教学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林教授总会出现."8?18"台灾后,林教授了解到金星学校教学楼倒了,他马上寄来2万元.1991年,他凭着自己那时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职务的时机,经过多方努力,全国第一次家长学校学术研讨会举办地落在了母校.当时,他还请来了3个副部长来象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县教育界迄今为止举办级别最高的一次会议.2002年,石浦小学要举办建校175年校庆.他担任了校庆筹备领导小组名誉主任的职务.为了搞好校庆,他忙前忙后,出钱又出力.他带头为校庆赠钱2万元,专门为校庆出版68万字的巨著《发展心理学》;他请书法泰斗启功为学校题写校名,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国家总督学柳斌等为校庆题写贺词,请《人民教育》杂志社总编傅国亮,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等来校参加校庆,并作学术报告.
目前,林崇德教授担任宁波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组的学术顾问,多次回来指导,讲课,但每次都是不要酬金,不住宾馆,不去旅游.他还担任象山中学,滨海学校,文峰学校的办学顾问或名誉校长.每次回家时,总会到各个学校去走走,为各校作指导.目前,我县正在蓬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林教授是我国最具权威的心理教育学专家,又担任着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县教育局打算近期邀请他进行专题指导.他说,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的竞争中,他己经为宁波市争取到了一个名额,他正在争取在宁波召开一个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会议.
2002年北师大百年校庆时,林崇德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人有来生,在我高中毕业时,我仍会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填上'师范',毕业后仍然当教师,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评价
林崇德林崇德
严慈相济 甘为人梯

63岁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数十年来在教师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培养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把全部的爱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和心理学事业。

“我们这些林老师的弟子,都是林老师的成果”

1960年5月,在上海中学即将高中毕业的林崇德,憧憬着要当新时期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后来,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决意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他满怀激情地把所有大学报考表上的志愿都填为“师范”两字。最终他考上了北师大,成为该校心理学专业的第一批学生。
大学毕业后,林崇德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13年的中小学教师、26年的大学教师生涯中,他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直到今天,每当他有新著出版,总是在扉页上写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能否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准。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教师,要把培养国家栋梁、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作为己任。”林崇德常用这样的话激励自己。他已经培养出51位博士。他们中有31位已晋升教授,24位当上了博导。许多人成为特聘教授、学术带头人,有的甚至做了国外名牌大学的教授。
林崇德说过:教师的成功,在于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不想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想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否则一代不如一代,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还有什么指望?他希望他的学生超过自己,也希望以后的学生再超过他的学生。如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已经变为现实。他的学生、北师大副校长董奇教授创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出了他没有做成的学科建设的大事。然而董奇却说:“我们这些林老师的弟子,都是林老师的成果。”这是对林崇德艰辛创业的最好评价。

林崇德林崇德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林崇德先后送出16个博士生出国,15个都能按时回国。教育主管部门感到很奇怪:当时2/3的留学人员都不能回国,为什么林崇德的“回收率”那么高?学生为何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学生们的回答是:“我们是冲着林老师回来的。” 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说,带成年学生应该轻松一些。可了解林崇德的人都知道,他在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亚于中小学教师对待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生活、收入、配偶调动、孩子上学、工作后的职称、职务晋升等等问题,都是他关心的事情。他怕骑车上学的学生不安全,自己掏钱给他们买月票;他为许多博士生介绍过对象、操办过婚事;他和爱人为许多已婚博士的家庭调解过夫妻矛盾…… 林崇德对学生真挚的爱转化成一种魔力,使他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他的学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张日昇说过:“我每年要回国七八次,因为我的根在中国,林老师就是孕育这‘根’的土壤。”不久前,林崇德的另一个学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完博士的辛涛,也主动回到北师大任教。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林崇德在生活中对待学生像一位慈父,但在学习和工作中,他的严格管理也是出了名的。他对学生的“严”,首先是“做人”上的严格要求。他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亲自介绍了10余名研究生入党;每年新研究生入学迎新会上,他都坚持讲一个话题: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求学生讲诚实、讲良心;平时他要求学生从具体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把做人与学业发展结合起来。另一个“严”,是治学要求上的“严”。林崇德对学生学习要求高标准、一丝不苟。尤其是对于学生们的毕业论文,从资料的选择、框架的确立,到数据的分析、结论的提出,甚至文字的修饰,他无一不事必躬亲。有些学生的博士论文在他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竟改了20多遍。
严师出高徒。有人做过统计,林崇德指导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平均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数量、质量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是最高的。他的两位博士生还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殊荣。

著作等身的心理学专家

 在北师大,每当有林崇德的讲课或讲座,教室里总是满满当当的,连外系来的学生也说:“听林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
除了教学,林崇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他于1985协助朱智贤教授白手起家创建了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并长期担任所长职务。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声望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单位,成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价为达到国际水平的博士点。 早在1983年,林崇德就在国内率先提出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建构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框架,为一直没有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的中国心理学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从事基础研究的同时,他还非常重视应用研究,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上。从1978年开始,他抓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班,至今已在全国26个省市建立了3000多个实验点,受益学生近30万人。

林崇德林崇德

林崇德的工作日程中没有节假日、星期天,甚至有时都没有大年初一。在紧张的教学科研间隙,他不忘将研究成果总结整理。迄今为止,他发表了160余篇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出版了16部专著;还主编了近4000万字的工具书和学术丛书,获得了24项奖项。他著作的厚度已达到180厘米,早已超过他169厘米的身高。用“著作等身”已不能准确形容他的勤奋了。
2002年北师大百年校庆时,林崇德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人有来生,在我高中毕业时,我仍会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填上‘师范’,毕业后仍当教师,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大事记

1965年7月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
1984年3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87年6月-87年9月美国Kent State University 讲学与访问;
89年1-2月美国 Brighm Young University 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讲学与访问;
91年3-5月去苏联教育科学院讲学、访问;
92年后几乎每年出国讲学与访问。[1]

附件列表


53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杰罗姆·布鲁纳    下一篇 金洪源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