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院士   
[56] 评论[0] 编辑

吴以岭


个人简介
吴以岭吴以岭

吴以岭,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79年南京中医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现为主任医师、教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河北中医》杂志副主编、《疑难病杂志》总编辑。

吴以岭教授始终坚持工作在科研、医疗一线,为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了中医药学术创新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10人、硕士二十余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医络病理论的创新性研究,承担了国家973项目"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研究",被聘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863、国家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主编《络病学》专著获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著作一等奖,以此为基础编写了新世纪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创立络病学研究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研究络病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初步建立络病证治系统。

主持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课题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起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吴以岭教授当选主任委员。运用络病理论指导中医药科研、临床、新药研发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个国家准字号新药,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开辟了从络病论治心脑血管病的新学术领域,研发出治疗心脑血管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通心络胶囊、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并且运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神经肌肉类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治疗,成效卓著,取得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奖一项,2002年度河北省省长特别奖,2004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省部级奖励十多项。

973项目
吴以岭在深刻阐述传统经络学的理论创新吴以岭在深刻阐述传统经络学的理论创新

2005年7月1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05-2006年度立项的973项目,由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为牵头单位,包括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10所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共同申报的“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获得了973立项资助,整个项目资助资金达1800万元。项目研究人员4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具有医学博士学位者29人,吴以岭教授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

以“络病学说”理论为依托研制国家级新药5个,并实现产业化的以岭医药集团坚持以基础理论创新为指导,创新药物研发思路、生产工艺,全面建设创新型企业。作为一家民营医药企业,以岭医药集团投入了上亿元资金进行创新药物研发和研发平台建设,并且以每年总收入6%的资金投入到新药研发中,铸就了“科研、教学、临床、生产、营销”五位一体的现代医药研发与生产的高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企业发展之路。 [1]

光辉事迹

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高级教授企业家,知识精英企业家,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发展国药,真正的为人民解决病痛,做良心药,做放心家。
  
吴以岭教授,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著名心脑血管病专家、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以岭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遗传性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有效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
  
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心脑血管病,更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我们采访了吴以岭教授。记者:吴教授,作为在心脑血管病治疗领域里的专家,在您看来,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吴教授: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病,应该主要从我们的生活方式着手。首先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同时要积极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症、糖尿病等这些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疾病。记者: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在哪里呢?吴教授:要想有效地治疗心脑血管病,关键要抓住四个方面:(1)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使血栓不容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2)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消除心脑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3)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使在血管内形成的血栓斑块不容易脱落堵塞小血管;(4)心梗、脑梗发生后,要注意用药物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记者:我们知道,您是中医学领域络病研究的权威,刚刚出版的您主编的《络病学》一书,把“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研究”作为重要章节进行了深层阐述,并且络病理论的代表药也成了目前医学界的研究热门。您可以结合您的研究,给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做一个科普性的解释吗?吴教授:好的。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一个时期,医学界治疗心脑血管病多采用活血化淤药物,主要针对血液的黏稠凝聚,这是对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动脉血管本身的治疗却没有引起重视。络病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包括络脉淤阻与络脉绌急两大病机。络脉淤阻表达了血液的黏稠凝聚、动脉硬化阻塞,络脉绌急表达了血管自身病变,如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容易形成的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等。要有效地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病,不仅要改善血液的黏稠凝聚,更要消除血管自身的病变,因为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这也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它可以调脂抗凝,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溶解血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脑血栓的目的。同时,它的调脂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还可以预防易患心脑血管病人群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生。这几年来,国内许多医学专家都深入研究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机理,发表500余篇论文,无一例外地证明了通心络胶囊的临床价值。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是:血脂代谢异常,脂类物质在血管壁沉积;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黄元伟教授等,通过喂养高胆固醇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动脉硬化指数,保护血管内皮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罗海明教授等,通过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GP2b/3a受体活性影响的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梗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口服通心络胶囊2周时,存在较温和的抑制血小板GP2b/3a受体活性的作用,对避免不稳定斑块处血小板的进一步积聚,防止病情恶化与反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冠心病、脑血栓发生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缺血的主要目标。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院郭静萱教授通过对改善和修复血管内皮为重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能改善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生、降低血液中缩血管因子ET水平,升高血液中扩血管因子一氧化氮水平;能够显著改善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全面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有效防止心脏事件的发生。北京友谊医院贾真教授等,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影响,发现通心络可明显升高血清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血清内皮素,认为其能有效缓解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与改善内皮功能,解除冠脉痉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等,研究通心络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功能损害及其机制的实验,结果表明,通心络可预防高胆固醇饮食兔的血管内膜增殖,能一定程度改善内皮功能。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曾定尹教授等研究证实,通心络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而且能抑制内皮素—Ⅰ合成释放,从而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同时可使血管组织血管内皮因子表达增强,减轻高血压时内皮功能损伤。◆ 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血栓发生的主要原因,血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后的脱落更是心梗、脑梗发生的直接原因。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内科吴宗贵教授等,采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构建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通心络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机制。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可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对于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这也是中药复方成分的优势所在。◆ 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急性心梗、脑梗大血管疏通后微血管已经遭到破坏,如何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保护了微血管,冠心病、脑血栓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教授等,通过对通心络胶囊、卡维地络及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血管内皮和微血管功能保护的对比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可明显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时的血清一氧化氮,降低血浆ET水平,减少CEC计数,减少心肌出血发生率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中在增加血清一氧化氮、减少CEC和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方面优于其他药物,说明通心络有可能在AMI再灌注治疗时代,成为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维护心肌微血管完整性,从而保证冠脉再通后,实现真正心肌再灌注的有效药物。 

成就荣誉

吴以岭现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以岭医药集团董事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他长期致力于络病理论指导心血管病治疗的创新性研究,十几年来,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奖1项,承担了国家973等重大科研课题十余项。

吴以岭教授创建了中医络病学新学科,促进了中医学术发展。他首次建立“络病证治”学说,并应用络病理论指导难治性疾病治疗,研发出9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准字号创新中药。他发明的虫类药超微粉(微米)应用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当选工程院院士

2009年12月2日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中国工程院2009年院士增选工作已经结束,共产生48名新院士。河北省推荐院士人选吴以岭在第三轮投票中以高票通过,经过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报国务院审定后,吴以岭正式当选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其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据介绍,年轻化是本次新增院士的重要特点,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首次低于60岁,是工程院历次增选院士中平均年龄最年轻的一次。[2]

附件列表


56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夏苏鲁    下一篇 周良辅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