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介绍 心理学错觉图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阅读全文:]
摘要: 人格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 persona(面具)。戏剧中演员所戴的特殊面具表现了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分。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实际上说明人既有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也有某些外部未必显露的东西,这些稳定而又异于他人的特质模式,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表现了一个由里及表的、包括身与心在内的、真实的个人──人格。较为综合的界说可称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阅读全文:]
摘要: 人机对话 正文 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研究能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涉及自然语言,即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包括中文、英文、俄文、日文、德文、法文等等,所以它与语言学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重要的区别。自然语言处理并不是一般地研究自然语言,而在于研制能有效地实现自然语言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特别[阅读全文:]
摘要: 概念人与机的合理组合,即显示器与人的感觉器官相结合;操纵控制器与人的运动器官相组合。 详细信息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人机匹配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信息由机器的显示器传递到人,选择适宜的信息通道,避免信息通道过载而失误,以及显示器的设计如何符合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2.信息从人的运动器官传递给机器,如何考虑人的极限能力和操作范围,控制器如何设计得高效、安全、可靠、灵敏。3.如何充分运用人和机各自的优势。4.怎样使人机界面的通道数和传递频率不超过人的能力,以及机如何适合大多数人的应用。[阅读全文:]
摘要: 指根据人和机器各自的长处和局限性,把人机系统中任务分解,合理分配给人和机器去承担,使人与机器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匹配和协调,使系统安全、经济、高效地完成人和机器往往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任务。 人机功能分配,应全面考虑下列因素:①人和机器的性能、特点、负荷能力、潜在能力以及各种限度;②人适应机器所需的选拔条件和培训时间;③人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④人和机器对突然事件应激反应能力的差异和对比;⑤用机器代替人的效果,以及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上表列出了人与机器在感受能力、控制能力、工作效[阅读全文:]
摘要: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在社会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加之冷战的影响,在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以罗杰斯(Rogers,C.R.)和马斯洛(Maslow,A.H.)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这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因此提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也就是说,它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阅读全文:]
摘要: 人性定理管理学第一原理,人性定理是指主体人自我肯定原理。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任何一个健康的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的。” 定理内涵 1.自我意识 人性定理即人都有关于自我的意识,深知自我是不同于他人、它物的一种独立存在,并能准确地感知自我与非我的边界,有明确的主体我与客体他人、它物的区分和界定。 2.自我决策 即人都具有行为选择自由,没有什么外在力量,可以无条件地决定主体我只能是什么,而不能是什么。主体我是什么,是主体我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的结果。 3[阅读全文:]
摘要: 人员选拔 正文 依据工作的性质和要求挑选适合的人,以求得个人的特点与工作的要求相匹配。对工作性质的了解是人员选拔的前提。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工作分析明确该项工作对人的要求。根据工作性质挑选工作人员时,不仅要了解其身体情况和知识、技能,而且要了解他的各种心理品质,包括智力、性格、兴趣、情绪、能力以及协调性、灵活性、反应能力等。 人员选拔工作始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批心理学家编制心理测验以甄选服役军人,分派兵种。接受测验的约有200万新兵。此外,由E.L.桑代克开展的[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