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学    动物学   

土豚

土豚(Orycteropus afer)

管齿目

土豚科

土豚属

目录

形态特征编辑本段

土豚是南非和非洲中部哺乳动物。长1~1.5米。耳长,吻如猪,舌长而粘。爪强而有力,善掘洞。栖草原和林地。食蚁和白蚁。夜行为主。又称蚁熊或土猪。 

土豚土豚

土豚为大型食蚁兽。体型类似大袋鼠,但颇肥壮,体长90~140厘米,体重50~60千克;皮厚,红褐色或白色,被有稀疏刚毛。

头部窄而长,吻部前突呈管状。

舌细长,富粘液,能延伸;耳长大而薄,类似驴耳。

四肢粗强,趾端具强大而锐利的爪。

尾呈圆柱形,尾肌很发达,基部粗,末端变细,长约48~60厘米。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东非至南非。

土豚是一种稀少的奇特动物,特别是牙齿与众不同,成体时上下颌仅可见2对前臼齿和3对臼齿,无门齿和犬齿。牙齿终生生长,齿的内部全为齿质。自中央髓腔发出多数平行的管状延长部,所以在咀嚼面上,呈现为多角形小管的集合体。牙列由1对下部牙骨板和2对上部牙骨板组成。每个骨质骨板的咬碎表层由牙质的定域部组成,而牙质又是由一般们于牙骨板表面的牙质柱组成。这些牙质是用来对付厚壳的海生无脊椎动物。

生活习性编辑本段

土豚主要栖息在丘陵和半草原地区。独自生活在较深的洞穴中。极善于挖土,掘进速度快,几分钟内就能遁入土中。
前爪掘土速度超10名成人协作,几分钟内可遁入地下。洞穴深3~12米,隧道网绵延数十公里,入口常隐蔽于灌木下。

夜间活动半径达30公里,但因方向感极差常迷路,被迫挖掘新巢(一生建造数百洞穴)夜间活动,以利爪抓破蚁丘,用长舌粘白蚁充食。

性懦弱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全靠灵敏的听觉察知外部敌情,尽早地隐匿或逃入洞内。5~6月产仔,每胎1仔。幼土豚裸而闭眼,待半年后始出洞。
土豚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单独生活,领地意识弱;夜行性,白天躲在洞穴中休息,黄昏至清晨时分觅食活动。

土豚属于杂食性动物,食物包括各种昆虫、小型啮齿类以及鸟卵,但最主要的食物是白蚁,粗壮的四肢和锋锐的趾爪表明土豚是杰出的“挖地虎”,它打洞的速度超过10名使用镐锄的成年人。
非洲草原上的白蚁穴高有数米,硬似水泥,刀砍斧剁也仅能留下浅痕而已,但土豚对付它则显得游刃有余,它抓破蚁丘后用细长的粘舌粘食四散奔逃的白蚁,土豚的饭量很大,一夜可以吃掉50000只白蚁。

生长繁殖

土豚每年3~5月发情交配,一雄配多雌,雌兽的妊娠期约7~9个月,10~11月分娩,每胎仅产1仔,小家伙6个月大时就能够独立生活了,2~3岁性成熟,寿命8~12年。
在非洲,土豚的窝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洞穴长达3~12米,但有时彼此相连能绵延十几甚至几十公里,糟糕的是随遇而安、行踪不定的“房主”记性很差,常常忘记旧窝而另建新宅,所以土豚的家往往被其他动物借用,在里面能找到蜥蜴、蟒、眼镜蛇、蜜獾、疣猪甚至狮子豹子这样的大型动物,当地土著偶尔也利用土豚的窝躲避风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北短翅蝗莺    下一篇 杯龙类

关键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