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化学   
[0] 评论[0] 编辑

假单孢菌脂多糖

假单孢菌脂多糖简介

    近年来铜绿假单孢杆菌对氟喹诺桐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的靶位点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各亚基的编码基因gyrA和gyrB基因与parC和parE基因的突变与其耐药性有关;外膜通透性屏障和主动外排系统的协同作用使铜绿假单孢菌对多种类型抗菌药物耐药,在临床治疗绿假单孢菌感染和开发抗铜绿假单孢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多种耐药机制的作用

假单孢菌的存放


   1、室温保存,一个月传代一次,如果需要可2周传一次。但菌种不宜反复传代,必要时需要重新开启新的菌种;

      2、-20C以下保存菌液或菌体:方法一是将增菌好的肉汤分装在冻存管中(1ml/瓶);方法二是将菌体用灭菌滤纸粘下,在冻存管中保存。保存温度均-20C或以下,每次使用前需要复苏2代。这种方法可以保存菌种1年以上。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
  铜绿假单胞菌形态为直或稍弯、两端钝圆的杆菌,大小0.5~0.8μm×1.5~3.0μm。有1~3根单端鞭毛,运动活泼。临床分离的菌株常有菌毛和微荚膜,不形成芽胞。革兰染色阴性。专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5℃,在41℃也能生长。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大小不一,平均直径2mm~3mm,扁平,边缘不整齐,且常呈相互融合状态。由于本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培养基被染成蓝绿色或黄绿色。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有金属光泽和生姜气味,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溶血环。在肉汤中形成菌膜,肉汤澄清或微混浊,菌液上层呈绿色。培养在pH8.0的碱性环境中,有自溶现象。
  【临床意义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菌。
  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
  【病原
  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在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脓液。本菌为无荚膜、无芽胞、能运动的革兰阴性菌,形态不一,成对排列或短链状,为专性需氧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0C,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在420C时仍能生长,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鉴别,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
  菌体0抗原有两种成分,一为内毒素蛋白,是一种保护性抗原,另一为酯多糖,具有特异性,根据其结构可将铜绿假单胞菌分成12个血清型,此外还可利用噬菌体或铜绿假单胞菌素分型。
  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生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0C1小时才被杀灭。
  【治疗】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的抗菌药物有半合成青霉素,如: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其中以哌拉西林为最常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中以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的作用较强。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中亚胺配能及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氟喹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氟罗沙星等。
  建议使用“头孢他啶”或者“氧氟沙星”。

http://baike.baidu.com/view/1505833.htm

http://www.nicpbp.org.cn/forum/simple/index.php?t571.htm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假单孢氧还蛋白    下一篇 假单极神经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