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花
两性花(hermaphrodite flower,bisexual flower),指被子植物的一朵花,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这种花称为两性花。为单性花的对应词。有时也称为完全花,正确地说,这是不相同的概念。在被子植物最普通的花中常可看到两性花(樱花、蔷薇、百合等)。
在两性花中,有雌蕊、雄蕊成熟期相同的进行自花受精的雌雄同熟花(adichogamous flower),以及成熟期不相同不能自花受精的雌雄异熟花(dic- hogamous flower)。后者有柳叶菜属、菊科、梅花草属、虎耳草科、芹科、石蚕属等。有雄蕊比雌蕊先成熟的雄蕊先熟花,如玄参科、车前科、十字花科、水麦冬、秋水仙等;也有雌蕊比雄蕊先成熟的雌蕊先熟花。在雄蕊先熟花中,有的是在柱头、子房成熟时花粉早已成熟而飞散,有的已失去发芽能力。任何一种异熟花都妨碍自花受精,成为自花不亲和的原因。
雌花两性花同株是植物个体上同时有雌花和两性花的性系统。与其他性系统相比,雌花两性花同株一直较少受到关注。尽管只有约3%的被子植物是雌花两性花同株的物种,但其分布广泛,具有多种多样的花部特征和传粉模式。解释雌花两性花同株物种的适应意义已有多种假说,包括促进异交、避免雌雄干扰、优化资源配置、昆虫的植食作用以及增大对传粉者的吸引力等,但证据不多,并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菊科Asteraceae。进一步对不同类群、不同传粉模式的雌花两性花同株的物种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并结合系统发育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性系统的起源与进化。
>2003年广西葡萄专家发现了世界首株原生种两性花野生毛葡萄,并花了5年时间对它进行了全面观察和记载分析,经研究证明这是难得而珍贵的资源。两性花毛葡萄在开花结果后,经广西农业厅专家现场测产验收,折合平均亩产达1029公斤。在20世纪60年代,吉林省的科研人员经过18年的“大海捞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株原生种野生山葡萄两性花株,改写了野生山葡萄人工种植的历史。如果广西也发现野生毛葡萄两性花,将可以大大缩短研究毛葡萄的遗传规律和杂交品种改良的进程。1995年开始,科研人员邹瑜带领项目组的科技人员走上了“寻花”之路。2003年5~6月,正值野生毛葡萄开花挂果期,他们在河池收集毛葡萄资源时,意外发现了两性花野生毛葡萄。邹瑜和同事先在野生状态下观察了这些毛葡萄一年,取得了果实及一些基本数据。在2004年春天,在这些毛葡萄过冬落叶后才挖回南宁品种圃保存种植,同时对修剪下来的枝条进行扦插。
2006年5月,所有植株均开花结果,表现出高产、稳产及其与众不同的生长特征。而且不需另外配雄株,可节约单位面积达10%以上。相等条件下,两性花株的毛葡萄增收增产达50%以上。在对两性花野生毛葡萄再连续观察了两年多后,项目组觉得时机成熟了,才掀开其神秘“盖头”。经专家组确认,两性花野生毛葡萄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价值,将推动毛葡萄在人工栽培、选育种领域更深层的研究,解决许多栽培上的难题,使毛葡萄人工种植真正实现从野生到家植,将进一步加快和改写广西乃至中国南方毛葡萄产业的发展进程。
[2] 学术趋势 http://trend.cnki.net/trendshow.php?searchword=%E4%B8%A4%E6%80%A7%E8%8A%B1
[3] 南宁新闻网 http://www.nnnews.net/News/08/09/07/NNNEWSQ26937T20080907NTSFF10BX.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