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解剖学   
[0] 评论[0] 编辑

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Opticcanal,OC)为颅—眶沟通的重要通道,颅内视神经(Opticnerve,ON)由此进入眶内,自90年代初微侵袭神经外科建立后,使用显微手术治疗眼动脉瘤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的开展,对OC显微解剖结构的认识日益重要。

 

 

 

显微解剖

视神经管作为颅眶沟通的管道,有视神经通过和眼动脉伴随。视神经管有二口、四壁、一狭部,即颅口、眶口,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及视神经管狭部。其颅口为水平卵圆型、外邻蝶骨小翼根部及前床突基底部,下有颈内动脉床突上段。Mansalco[1]报告了83例成人颅骨标本视神经管的测量结果,颅口宽度5.0~9.5mm,平均值7.18mm,眶口宽4.0~6.0mm,平均4.87mm,Lang的观察结果与上述测量值基本一致[2]。Slavin[3]对20例成人标本的视神经管进行测量结果为:颅口宽4~7mm,平均5.14mm,眶口宽4~6mm,平均5.20mm,高4~7mm,平均5.38mm;OC内ON直径2~3mm,平均2.62mm。管内视神经长度约10mm[3,5]。OC从后内斜向前外,并与中线矢状面成一约30°的角。Slavin报告管顶长6~12mm,平均9.91mm,管底长5~8mm,平均6.30mm[4]。Lang测量了成人OC的数值,结果为:视神经管长7.3~12mm,平均9.8mm;视神经管狭部宽4.0~5.1mm,平均4.63mm,高4.1~6.2mm,平均5.10mm;管顶的平均厚度为2.09mm,而在距颅口2mm时OC顶部显著变薄。另外有1%~2%的成人OC突入到蝶骨小翼根部[2]。

OC颅口为水平卵圆型;眶口为垂直卵圆形。在进眶时变狭窄,其内侧壁远端较近端变厚,这一增厚部分称为视神经管环(Opticring),该环借骨性结构分隔蝶筛窦。视神经管中部管壁平均厚0.21mm,环部平均厚0.57mm[4],这样OC远端包括最窄、最厚部。在行OC减压时,必须去除远端最窄、最厚部,并打开ON鞘[5]。然而对于打开ON鞘仍有争论,认为当打开鞘时会破坏ON的血液供应而造成视力损害。

放射解剖

自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应用CT扫描技术对颅底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Berlis和Schumacher[6]对60例欧洲成人颅骨标本进行了CT测量并与解剖结果进行比较,视神经管与中线平均角度为39.1°,实际解剖测量值30°。使用CT测量OC颅口、眶口及中部所得与直接解剖所得值对比发现,前者均大于后者,这是由于两种方法测量平面不同所致。对于OC,冠状扫描较理想,垂直径测量结果较横径与实际情况更接近。同时两位学者对CT扫描上OC颅口的两种变异作了解释,其一“钥匙孔”为颅口底的两种变异作了解释,其一“钥匙孔”为颅口底部缺失所致,出现率约3.3%;其二“8”字型孔,为眼动脉走于一独立管道。该孔与蝶骨小翼连在一起。产生双管口。出现率约2.5%。Bourjat等人[11]报告了一例同一患者出现的这两种变异,并从发生学上进行了解释。在胎儿发育过程中,OC和眶裂首先由OC前柱分开,接着才由后柱分开,随后前后柱融合为OC柱,“钥匙孔”是由于缺乏OC后柱所致,“8”字型孔是由于缺乏OC前、后柱的融合。

[2]、Lang J.Surgical Anatomy for MicroneurosurgeryI,Tokyo:1988;3

[3]、Slavin KV,etal.Skull Base Surgery,1994;4(3):136

[4]、Maniscalco JE,etal.JNeurosurg,1978;48:402

[5]、Long D.Clin Neurosurg,1985;32:514

[6]、Berlis BA,etal.The British Journalof Radiology,1992;65:653

[7]、《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0年第27卷第1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视神经    下一篇 视网膜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