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心理学   
[0] 评论[0] 编辑

分心

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分心是与注意相反的心理特征

分心
正文

不能稳定而持久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当时所应注意事物上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与专心相对立的概念。在分心情况下,有关的心理活动松驰、动摇,因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强烈或新异刺激,如安静环境中出现的喧闹声等常会引起分心。疲劳、身体不适和不稳定的情绪等也可引起分心。分心可以通过意志努力排除干扰加以克服。实验中,让被试连续做类似打字的工作,同时记录他手指反应的时间和力量以及他的呼吸动作。当被试安安静静地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忽然出现嘈杂声音的干扰,这时就会发现被试用手按键的力量增强了,还伴有言语活动,高声说出字母或数目。这证明,在分心的情况下,人可以用投入更多的肌肉力量和智力活动来克服分心。适应也能消除分心。在一个实验中,用呼吸仪器测定氧消耗量,以衡量被试所消耗的体力。让被试每天在喧闹和安静的条件下各工作20分钟。结果发现,开始几天,喧闹时工作的耗氧量比安静时要多,但到第7天,两种环境下工作时的耗氧量却一样了,这便是适应的结果。人自己对分心刺激的态度也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时发生的噪声非常厌烦,那么这种情绪会助长噪声所产生的分心效应。

分心的表现

教学的过程中,常见的分心有以下几种表现:
1、 注意的警觉水平降低,对事物和活动不能作出清晰的反映的状态。
2、 经常变换注意的对象,不能把注意长久地指向和集中于任何必须注意的事物或活动上,心理活动处于频繁动摇的状态。
3、 注意滞留,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需要及时地进行转移的状态。
4、 把心理活动从当前所应指向和集中的对象完全离开并集中于其它不相干的事物上的状态。

引起学生分心的原因很多。主观方面的原因有: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注意分配能力的强弱,注意稳定性差,不理解学习内容,身体不适,情绪烦躁,大脑某些部位发病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有:无关的诱惑性刺激物的干扰,长时间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学习内容过难,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紧张,学习环境杂乱、不卫生等。有时,学生的分心是教师无意造成的。例如,教师讲课的速度太快或者太慢都会引起学生的分心。速度太快,学生来不及感知和理解教材内容,造成知识的遗憾或缺陷,导致丧失兴趣而引起分心。反之,讲课速度太慢,或者常常停顿和拖拉,这时教材内容就不能充分地占有学生的注意,学生就容易产生一些不相干的思想而导致分心。
 
教学过程中学的分心可能是偶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经常性的,可能是个别人的,也可能是小组或者集体。教师要及时地究其原因。消除造成学生分心的根源,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注意的规律,把学生的注意组织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心的避免与控制

消除心理的和环境的分心因素

让学生围绕着教学的需要在心理和物质上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消除不利于学习的心理倾向和气氛,可以有效地避免分心。

心理的准备。教师要在教学一开始就用热情的教态和富于信任、期待的心情对待学生,严肃、认真地明确宣布教学的目的、要求,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态度和蔼、举止庄重,从而形成发自内心的愿望与老师密切配合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向。如果这时学生有不必要的情绪干扰,教师要及时平息由此而引起的心理上的不安定因素。教师在行为上绝对不能有华而不实的嬉戏、过多的题外话和老师常谈的批评,更不能有暴躁易怒的表现和无理的训斥。

环境的准备。这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让学生从课桌上收去一切不需要的东西,按照教学要求摆好教科书、练习本和一切必须的学习用品;二是及时地排除教学环境中所有的干扰因素。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表现出对教学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有助于顺利消除心理的和环境造成的分心因素。

配图
相关连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分布    下一篇 分析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